楊洋
在《說文解字》中,“晉”字,是這樣解釋的,“晉,進也。日出萬物進。”太陽初升,萬物競進!進,是這片土地最真實、最動人的圖景;也是這個時代最深厚、最偉大的力量。新時代的山西,進,是穩中求進的進,是知難而進的進,是與時俱進的進。
晉者,進也!
盛夏時節,綠樹成蔭,繁花似錦。山西鋼科碳材料公司現代化生產車間清潔而靜謐,可它卻締造出令人嘆為觀止的業界奇跡。走進車間,“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十幾個大字格外醒目,展臺上陳列著一件件碳材新品。
2017年6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寶武太鋼集團下屬山西鋼科碳材料有限公司考察調研,擘畫發展藍圖,指明前進方向。時光流轉,初心不改,太鋼人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以久久為功的改革創新動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山西時指出,新材料產業是戰略性、基礎性產業,也是高技術競爭的關鍵領域,我們要奮起直追、迎頭趕上。殷殷期許,化作奮進動力。在全球最大不銹鋼生產基地,太鋼集團用一場拼盡全力的創新轉型,打破國外封鎖壟斷,攻克了工業界“黑色黃金”碳纖維高端材料,從“一張白紙”做到國內領先、國際一流。
2022年,舉世矚目的北京冬奧會上,國產碳纖維雪車驚艷亮相,立即成為賽場上最亮麗的風景,它的時速達160公里,滿足了低風阻、高可靠、可操控等一系列要求。構成雪車主體結構與殼體材料的碳纖維,就來自山西鋼科碳材料有限公司。鋼科碳纖,密度只有鋼的1/4,強度卻是鋼的5~10倍。“在過去的9年,公司實現了碳纖維技術、品種從無到有、從有向全的發展過程。2021年,年產1800噸高端碳纖維項目投產,今年四期復合材料項目,熱負荷試車,也要完工投產。”山西鋼科碳材料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常春報說,太鋼將繼續投資建設兩條2000噸的生產線和一條柔性科研試驗線。“十四五”末,太鋼高性能碳纖維產能達6000噸,遠期達萬噸,向著碳纖維產業引領者的目標邁進。
當前,新材料產業發展進入機遇期。作為太鋼集團全資子公司,山西鋼科碳材料有限公司以新材料尖端技術創新為己任,以創建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碳纖維產業基地為目標,在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道路上加速奔跑。“我們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模式,在高端碳纖維產業化制備技術開發中積累經驗,初步實現高端碳纖維產品品種規格多元化、系列化,不斷滿足我國航空航天等領域需求。”山西鋼科碳材料有限公司生產工藝部部長楊晗說。
5年來,公司深入推進“產學研用”合作模式,將先進實驗室技術與工程管理理念相結合,逐步實現高性能碳纖維制備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目前,該公司與高校、科研院所及重點用戶聯合承擔省部級科技重大專項項目18項,有力推動了國產高性能碳纖維的技術進步,為中國碳纖維產業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全國人大代表、碳纖維制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呂春祥從事碳纖維研究20多年,是碳纖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親歷者。
碳纖維技術集成度高、國際競爭激烈,因制備工藝過程復雜,技術難度大,中國碳纖維材料曾一度受制于日本、美國等國。呂春祥說:“長期以來,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尤其是發達國家對技術嚴格封鎖,導致我國技術比國外落后20多年。特別是2005年以來,日美加緊對我國碳纖維技術和產品禁運,我國高端領域用碳纖維面臨無米之炊的境地。”
解決這個關鍵問題,必須把技術和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呂春祥帶領團隊勇擔重任。當時中國對碳纖維的關鍵工藝流程和裝備認識處于朦朧狀態,實驗室技術尚未真正解決,碳纖維國產化和高端應用保障更是望塵莫及。作為技術總負責人,呂春祥在時間緊、任務重和基本沒有可靠資料借鑒的情況下,精心設計方案,從科學原理、工程原理方面論證,嚴密組織方案。經過3年奮力攻關,終于突破了宇航級碳纖維技術,解決了碳纖維產業化關鍵設備的成敗性技術風險問題,徹底改變了我國碳纖維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實現了碳纖維的自主保障,為使中國成為繼日美后第三個掌握宇航級碳纖維技術的國家作出重要貢獻。
多年來,呂春祥帶領他的團隊,攻破一個個難關,突破了發達國家的技術與市場壟斷壁壘,更形成了獨立自主的成套技術體系和知識產權。
碳纖維的發展,不僅體現在實驗室技術的突破上,更體現在工程化技術的開發、產業應用上。2012年9月,呂春祥帶領團隊與當時的太鋼集團合作進行T800碳纖維的產業化,山西鋼科碳材料有限公司應運而生。
2013年底,第一條T800級碳纖維生產線建成投產;2016年1月,在國家組織的比選中,山西鋼科碳材料有限公司的T800碳纖維產品以優異的產品性能和質量穩定性力拔頭籌,為國家航天航空領域的應用研究提供了材料保障;2017年12月,年產千噸級高端碳纖維二期工程順利建成投產;2021年,年產1800噸高端碳纖維項目投產,可滿足國民經濟重要領域對高性能碳纖維的需求;今年四期項目也將完工投產……“我做夢也沒有想到,就在我們日夜抓緊研發的日子里,在離太原30多公里的公司碳纖維生產車間見到了習近平總書記!”山西鋼科碳材料有限公司科研人員韓笑笑說。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令山西鋼科碳材料有限公司全體職工備受鼓舞,在新材料產業的創新發展道路上加速奔跑。
在山西鋼科碳材料有限公司視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供給質量和水平最重要的發力點。要強化要素投入和政策配套,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真正把企業、科研單位特別是廣大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出來,讓他們既有科技創新的成就感,又有成果轉化收益分享的獲得感。
發展壯大新材料產業,技術人才是關鍵。近年來,山西鋼科碳材料有限公司借助企業與科研院所合作優勢,積極打造一流的創新平臺和科研技術團隊。目前,該公司已擁有山西省碳纖維及復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西省高性能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制造業創新中心、先端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技術創新中心3個省級研發平臺,“楊晗創新工作室”升級為山西省職工創新工作室。科研平臺實力進一步加強,為科技人員勇攀技術高峰搭建了廣闊舞臺。
5年來,山西鋼科碳材料有限公司從工程建設、生產保供、技術研發等方面發力,建成三期全流程碳纖維生產線和四期碳纖維先進復合材料生產線,形成碳纖維與復合材料相互支撐、共同發展的新格局,相關產品在航天、航空、新能源、交通建筑等領域實現廣泛應用。
此外,山西鋼科碳材料有限公司黨委還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著力解決公司內部管理、工程建設、科研生產、市場開發中的重大問題、焦點問題、瓶頸問題,引領干部職工把滿足國家重大專項和航空航天等關鍵領域材料需求的使命任務扛在肩上,大力推進高性能碳纖維應用領域拓展和國產化替代,實現生產規模由百噸級向千噸級邁進,進一步增強行業競爭力。
從“奮起直追,迎頭趕上”到“再接再厲,勇攀高峰”,習近平總書記對鋼科碳材高質量發展寄予的殷切期望,不斷鼓舞和鞭策鋼科人乘勢而上、久久為功,為加快建設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碳纖維產業基地篤定前行。
以新制勝寫傳奇,百煉成鋼啟新程。這里發生的故事濃縮了中國鋼鐵工業篳路藍縷、成長壯大的歷史。而正在這里鋪展開來的藍圖,同樣昭示著中國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璀璨未來,令人感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