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強調,“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始終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為黨和人民事業服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
新時代賦予高等教育新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雙一流”建設在建成高等教育強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偉大進程中的戰略地位更加凸顯。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謀劃推動河南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是我們當前面臨的重大課題和必須回答的時代問卷。
科學謀劃“雙一流”建設的
戰略目標和實施路徑
“雙一流”建設既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又是省委、省政府重點推進的重大工程,其建設成效如何直接影響著河南在全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地位,直接影響著河南全省億萬人民群眾對享受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需求能否得到滿足。因此,立足高等教育新發展階段及河南實際,科學謀劃“雙一流”建設,著力構建河南高等教育發展新格局,成為我們的戰略抉擇。
第一,立足河南高等教育實際,科學謀劃戰略目標。河南作為人口大省、教育大省、經濟大省,目前在全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狀況與我國在世界高等教育體系中的狀況極為相似,整體處于規模穩定向質量提升、高等教育大省向高等教育強省的轉型發展階段,處于內涵發展、奮力追趕的關鍵時期。要實現建設高等教育強省的戰略目標,建成有效支撐現代化河南建設、與全國創新高地相適應、滿足人民群眾享受優質高等教育資源需要的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必須在現有基礎上,通過5~30年的不懈努力,實現“雙一流”的規模擴張和質量提升。
經過5~10年的努力,河南應通過對現有2所“雙一流”高校的持續支持,構建錯位發展、良性競爭的高等教育“雙峰”發展格局,整體辦學水平處于全國“雙一流”建設高校前列,成為打造全國創新高地的主要支撐力量和建設現代化河南的人才培養高地、科技創新基地和思想文化策源地。新增3~5所高校進入“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
再經過10~30年的努力,建成10所左右的“雙一流”高校,建成3~5所世界一流大學,河南處于全國高等教育體系的前列,打造全國乃至全球優秀學子和高層次人才向往的地區,成為支撐中原地區崛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
第二,聚焦重大戰略需求,對接國家和區域戰略規劃。近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糧食核心生產區等國家戰略交織疊加、落地河南,為推動河南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如何聚焦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扎根中原大地,發揮人才、學科、平臺優勢,支撐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并因此得到政策和資源支持,快速推動“雙一流”建設,是我們面臨的重大問題。
一是對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糧食核心生產區等重大需求,聚焦黃河文明和中原文化傳承發展、現代農業、生物育種、生態環境等領域,整合相關資源,搭建黃河國家公園研究院、黃河文化研究院、黃河國家實驗室、河南種子實驗室、種質培育和種子繁育基地、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等高水平學科發展平臺,匯聚一流人才隊伍,開展原始創新研究,著力解決重大科學問題和“卡脖子”技術難題。
二是對接現代化河南和全國創新高地重大需求,聚焦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戰略支柱產業鏈提升工程、戰略性新興產業跨越發展工程、現代服務業發展工程,在信息技術、先進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智慧農業、人工智能等領域,布局一批新興交叉學科,匯聚高層次人才隊伍,打造一批高端研究平臺,取得一批重大標志性成果,努力實現關鍵共性技術與“卡脖子”技術群體性突破,引領支撐河南現代產業發展。
在河南現代化建設中展現
河南大學的使命擔當
“雙一流”建設以來,河南大學事業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和歷史性跨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人才培養結構更加優化,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基本形成;學科布局更加完善,學術影響力顯著提高,9個學科進入ESI前1%;科研總體實力顯著增強,國家級科研平臺達到9個,取得一批標志性原始創新成果,實現科研成果在Cell、Nature、Science期刊發表的歷史性突破;師資隊伍建設取得重要成就,匯聚一批以院士、學部委員等為代表的高層次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鄭州校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建成深圳研究院、三亞研究院,一流大學的辦學格局進一步優化;全面深化綜合改革,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學校支撐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的能力持續增強,在國家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地位明顯提高,具備了向綜合性、研究型大學轉型,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的基礎和條件。
2022年2月,河南大學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河南大學將積極融入國家戰略、現代化河南和全國創新高地建設,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科學謀劃、統籌推進“雙一流”建設,努力在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中奮勇爭先。
第一,科學謀劃建設目標。立足河南實際,結合學校發展階段,瞄準長遠發展目標,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中原風格”的發展路徑,科學謀劃學校“三步走”戰略目標:
到2025年,生物學科等達到世界一流水平,4~6個學科(群)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形成3~5個服務國家及區域發展需求的新興交叉學科群;建成3~5個國家級重大創新平臺;解決國家種子資源、綠色能源與材料等關鍵領域“卡脖子”問題,在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的地位更加凸顯,引領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力顯著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持續提高,學校核心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明顯增強,在全國綜合排名提升20位,建成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到2035年,若干學科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聚集一流師資,培養一流人才,產出一流成果,總體實力和水平處于國內一流大學前列,各項國際可比指標接近世界一流大學,在國家總體戰略布局中的影響力和貢獻度大幅提升,形成一流大學的治理體系和卓越的大學文化,實現百年名校振興。
到本世紀中葉,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學科,辦學水平和學術聲譽得到世界公認,建成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世界一流大學。
第二,實施重大建設舉措。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突出基礎學科在人才培養中的支撐引領作用,構建基礎學科人才培養體系,加強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聚焦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需求,重鑄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學科體系。圍繞國家科技發展戰略,依托現有學科平臺優勢,謀劃和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端科技創新平臺體系,服務全國創新高地建設。堅持高端引領,聚焦“高精尖”人才培養,優化人才政策,建設高水平科技創新團隊,匯聚一大批一流人才。謀劃推動鄭州校區建設,布局一批新興交叉學科和前沿學科領域高端平臺,探索鄭州校區建設和發展模式,將其打造成原始創新、大師匯聚、創新型人才培養高地,建成一流國際校區。
實施學科“筑峰”、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升、一流人才匯聚、創新驅動、融合拓展、國內合作深化、優秀文化傳承創新、基礎保障能力提升、國際化驅動“九大工程”,全面推進“雙一流”建設,使河南大學成為國家創新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大力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河南大學將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雙一流”建設的重要內容,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力:一是建立健全與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相適應的管理體系。堅持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健全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工作機制;修訂完善《河南大學章程》,謀劃推進各項制度頂層設計,推動制度“廢、改、立”工作,構建以《河南大學章程》為核心的管理制度體系。二是完善以學術為導向的良好辦學生態環境。堅持大學的學術屬性,構建以校學術委員會為核心的學術治理架構,著力完善學科專業發展體系、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體系、科學研究及平臺建設體系等。三是建立健全高效的工作運行和監督機制。深化以校、院兩級管理體制為中心的綜合改革,推動管理重心下移,強化職能部門指導和服務職能,突出學院的辦學主體地位,形成高效、協調、順暢的運行機制;加強教代會、學代會等監督作用,完善學術評價機制、考核激勵機制、追責問責機制等,充分激發內部活力。四是構建辦學支撐保障體系。堅持開放辦學,加強與政府、社會之間的合作交流,增強資源競爭意識和資源獲取能力,構建政府非競爭性撥款、競爭性資源和募集資源“三足鼎立”的辦學資源保障體系。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近110年的發展歷程中,河南大學一直是有理想、有擔當、有情懷的大學,面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建設現代化河南的形勢和任務,河南大學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等教育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省委書記樓陽生來校調研講話精神,堅定發展信心,扛牢時代使命,奮發擔當作為,為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力量。
(作者盧克平系河南大學黨委書記)
責編:向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