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摘 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作為“互聯網+”時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可以有效彌補線下課堂教學的不足,充分發揮知識教育與思政育人相融合的重要功能。本研究針對當下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思政育人過程中存在的育人目標不清晰、知識教育與思政育人不能有效融合、重知識傳授而輕價值引領、信息單向傳輸導致師生交流受限等問題,從明確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思政育人目標、健全審查監控機制、建設線上思政元素庫、做好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思政育人的保障等方面提出解決方法。
關鍵詞:思政育人;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教育改革
在信息迭代速度不斷加快的今天,新型線上授課平臺的廣泛使用使得知識的獲取渠道發生了深刻變化。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作為“互聯網+”時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彌補了線下課堂教學的諸多不足,也發揮著知識教育與思政育人相融合的重要功能。筆者采用抽樣的方法,從中國大學MOOC(慕課)、學銀在線等教學平臺上選取125門專業課程,并從課程介紹、大綱導讀、知識點講授、測驗等多個環節進行對比分析后發現,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非常重視思政育人功能,但課程的呈現和融入方式差異較大。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如何從知識點中挖掘思政元素,發揮思政育人功能,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成為當下研究的重點。
一、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思政育人的困境
(一)育人目標不清晰
筆者調研發現,抽樣的125門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在課程介紹中明確了立德樹人目標,也能夠結合知識點挖掘思政元素,但仍存在思政育人的重點和抓手不明確、課程思政建設“各自為政”、思政育人“重復化”“碎片化”等現象,未形成完善的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思政育人目標和體系。
(二)知識教育與思政育人不能有效融合
充分發揮各類課程的育人功能,是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重中之重。筆者在調研中發現一些問題:部分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在思政育人過程中,由于知識點集中、課時短、教師語速過緩等原因,導致課程的知識點與思政元素結合生硬,知識教育與思政育人不能有效融合;部分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為了強調思政育人功能,刻意為知識點與思政元素“貼標簽”,導致知識點與思政元素相分離、知識教育與思政育人“兩張皮”。
(三)重知識傳授而輕價值引領
“互聯網+”時代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目標之一是彌補線下課堂教學的不足,讓學生通過網絡自由選擇學校、教師和精品課程,實現選擇的多元化。目前,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將一學期的知識濃縮成30~50個知識點,并將每個知識點以8~10分鐘的視頻呈現,這就要求教師在有限的授課時間內將知識點講清楚。因此,部分教師重知識傳授而輕價值引領,導致課程思政全覆蓋的理念無法有效落實。
(四)信息單向傳輸導致師生交流受限
“互聯網+”時代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授課方式靈活,學習者可以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自主進行學習。但師生的溝通僅有在線答疑這一種方式,信息只能單向傳輸,師生很難實現雙向溝通,授課教師無法有效了解選課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思想狀況,從而導致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育人功能不能有效發揮。
二、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思政育人路徑的重構
(一)明確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思政育人目標
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具有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作用。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要想提高思政育人的實效,首先要強化頂層設計,找準課程思政建設的“點”“線”“面”,重構教學內容。一是要明確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思政育人的核心要素和總體目標。例如,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應設置思政育人總目標,并清晰闡釋總目標與價值引領、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等分目標之間的邏輯關系。在課程建設初期,從課程的頂層設計上確定本專業課程中知識要素、能力要素、思政要素的目標,實現知識、能力與思政的有效融合,厘清專業內容與育人元素的內在邏輯聯系。二是要明確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各知識點的思政育人目標。思政育人總目標明確后,再將總目標分解到各知識點,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實現思政育人“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三是要注重知識點講授與思政育人目標的融合。“貼標簽”“碎片化”的思政育人功效較低,因此要根據總目標的基本框架,將課程的知識點與合適的思政元素相融合,形成思政元素鏈,構建知識教育與思政育人協同機制。
(二)健全審查監控機制
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在立項時有嚴格的審查,但在建設過程中,往往缺乏相應的審查監控機制來保證其思政育人效果,因此要健全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審查監控機制。一是要健全“自控機制”。在課程建設過程中,可建立自查自糾機制,課程創建者要把好意識形態的第一關,通過自查、互查等方式自我糾偏,引導選課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傳播正能量。二是要健全“審核機制”。因為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審核更注重對課程內涵的審核,所以審核工作不能靠技術人員和維護人員來完成。例如,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世界著名建筑欣賞就構建了評估指標體系,并制定了指標體系的實施方案。三是要健全“監控機制”。在課程建設過程中,可以邀請專家通過人工監測的方法監控課程建設內容,也可以使用系統監測的方法,從授課分析、學生反饋分析和討論留言分析等方面對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實施監控,并形成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思政育人專報。
(三)建設線上思政元素庫
線上思政元素庫是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重要保障。例如,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現代漢語在建設過程中,探索出挖掘思政元素的模式和方法。第一,建設圖片類、標題類和音樂類思政元素庫。在課件中嵌入我國傳統的、優秀的思政元素相關鏈接和學習拓展資料,充分利用課件的圖片背景和音樂背景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第二,建設專業課程中經典人物的思政元素庫。根據專業課程的需要,介紹敢于擔當、勇于奉獻的科學家和其他優秀人物,豐富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內容,借助榜樣力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第三,建設專業課程案例的思政元素庫。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知識點講授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以通過引入案例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在專業課程案例思政元素庫的建設過程中,要通過甄選的方式,多方面比較專業課程案例及其思政育人功效,將符合育人功效的專業課程案例呈現在平臺上。第四,建設課程考核評價思政元素庫。測試和作業是檢驗學生對在線精品開放課程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也是容易被人忽視的思政育人模塊。在測試和作業中融入思政元素,有助于課程在全部環節發揮思政育人功能。
(四)做好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思政育人的保障
教育部2020年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要全面提升廣大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是一個長期的工程,相關學校、地區要做好培訓工作。一是要加強對在線授課教師的思政育人能力培訓。通過理論與實操培訓,提高授課教師對思政育人的重視程度。二是要加強對在線授課教師的課程設計培訓。要引導在線授課教師從課程介紹、課程講授、知識拓展、評價測驗等環節進行全方位、全過程育人,使他們明確思政育人要貫穿課程教學全過程。例如,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高級財務會計注重分層分類的菜單式培訓模式。三是從創新思政育人方法、做好宣傳推廣等方面進行培訓。通過培訓,引導授課教師對在線精品開放課程思政育人模式進行梳理,在不同線上平臺進行思政育人模式創新,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宣傳好的課程、推廣好的經驗,形成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思政育人示范效應。
三、結語
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有效彌補了線下課堂教學的不足,滿足了學生多元化的知識需求,成為“互聯網+”時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發揮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思政育人功能,將思政育人融入課程的頂層設計,建立分層目標,挖掘不同種類的思政元素,做好課程培訓,加強宣傳推廣,將價值引領、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有機結合,從而發揮好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思政育人作用。
參考文獻:
[1]張馳,宋來.“課程思政”升級與深化的三維向度[J].思想教育研究,2020(2).
[2]辛如彬.“互聯網+課程思政”育人特征、困境與實施策略[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1).
[3]熊素娟,祝志勇.“在線開放課程”思政教育的路徑研究[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
責編:瀚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