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莉
(攀枝花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醫院作為服務于人民大眾的基層醫療系統組織,其一切有效的治療都需要建立在基礎衛生合格有效性上,對于醫院來說,衛生管理應比其他面向大眾的社會機構與組織有更為嚴格與高標準要求,而相關醫療工作者們對高效的衛生管理與衛生質量一直進行多方探索與研究,但質量維持與管理方案改善是一個需要持續進行的過程,應基于現有狀況以及問題進行持續性調整和實施,才能始終維持醫院內醫療系統的衛生高要求標準[1]。在此次調研中,希望通過對比持續改進方案的實施前后情況,以了解持續質量改進應用于醫院衛生管理中的效果以及價值,具體研究過程見下。
選取我院實施新時期醫院衛生管理持續質量改進方案前后兩時期內的在院患者各62 例及期間內醫務工作者45 名作為研究對象進行觀察與分析,將于2020 年2 月至2020 年12 月實施質量改進前的62 例患者設置為對照組,于2021年2 月至2021 年12 月實施質量改進后的62 例患者設置為觀察組。具體基線資料見表1,可見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意識以及認知功能良好的患者;治療與護理依從性較高的患者。

表1 兩組患者資料對比
排除標準:預期存活時間短于1 年的患者;考慮或確診惡性腫瘤中晚期的患者;語言溝通障礙的患者;嚴重傳染病患者。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醫院衛生管理下的治療與護理,觀察與記錄時期內醫院發生的風險事件、不良事件以及患者評價等,進行收集與整合,并于2021年1 月組織構建醫院衛生質量改進小組。針對收集整合的醫院衛生管理相關問題進行集中討論,并提出對應整改以及處理措施,將所有措施歸納進入整體衛生管理方案中,然后組織45 名在院醫務工作者進行針對性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包括曾經出現的衛生相關不良事件以及患者反饋,將每個事件展開分析,并將最終質量改進后的衛生管理措施整理成冊發放給醫務工作者。
除培訓中的講解外予以自我鞏固復習時間,然后進行一次全面考核,確定全員考核通過后于2021年2 月開始實施醫院衛生管理持續質量改進方案。整體實施過程中,每月進行一次月內發生不良事件整合討論、培訓與考核,不斷完善改進方案,并于下月將改進內容進行實施,將每月的考核成績與醫務工作者的績效相關聯,同時對月內未出現不良事件或患者負面反饋的工作者予以相應績效獎勵,另外在月內每周對相關科室以及醫務工作者進行不定時抽查;在對衛生相關不良事件的發生進行預防的同時也要對相關風險事件的應對提高重視,當發生衛生相關風險事件,如患者跌倒、感染、藥物變質、器械消毒不達標等事件時,及時以及有效的應對同樣與績效相關聯;同時在相關物品以及流程透明化管理上需要進行有效實施,如藥物管理儲存、器械消毒等,安裝透明玻璃或制作透明消毒室,開放對內管理層以及對外患者、家屬的參觀流程,一方面可以提高衛生管理有效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護患信任以及患者家屬認可程度[2-3]。
(1)對比觀察兩組患者衛生相關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納入觀察與統計的事件項目包括地面濕滑導致跌倒、院內感染、器械消毒不合格、手衛生不合格、藥物儲存不當所致藥物變質五項。
(2)對比觀察兩組患者治療護理滿意度情況。
(3)對比觀察兩組患者在對我院衛生環境、衛生管理以及衛生服務三個維度的評分情況,每個項目最高分30 分,分數越高滿意程度越高[4]。
所有數據使用SPSS 25.0 數據分析軟件進行整合與分析處理,%作為數據體現形式時X2參與檢驗,()作為數據體現形式時t 參與檢驗,P<0.05 表示對比項目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實施醫院衛生管理持續質量改進后的觀察組患者衛生相關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實施醫院衛生管理持續質量改進前的對照組患者,可見對照組不良事件發生率19.35%,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3.23%,組間差異有效(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衛生相關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對比
2.2 實施醫院衛生管理持續質量改進后的觀察組患者治療護理滿意度優于實施醫院衛生管理持續質量改進前的對照組患者,可見對照組治療護理滿意率88.71%,觀察組治療護理滿意率98.39%,組間差異有效(P<0.05)。具體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護理滿意度情況對比
2.3 實施醫院衛生管理持續質量改進后的觀察組患者在對我院衛生情況的評分中均高于實施醫院衛生管理持續質量改進前的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有效(P<0.05)。具體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對我院衛生情況評分對比([),分]

表4 兩組患者對我院衛生情況評分對比([),分]
組別 衛生環境 衛生管理 衛生服務 綜合分對照組(n=62) 21.85±3.06 22.61±3.17 21.09±3.28 68.93±7.29觀察組(n=62) 25.35±2.88 27.50±2.24 28.06±1.37 81.65±5.42 t 8.261 8.044 10.297 15.306 P 0.000 0.000 0.000 0.000
通過對本院124 例實際臨床患者案例的觀察與統計,發現持續質量改進措施的實施對于我院衛生管理以及相關風險的影響具有正面意義。在研究過程中對控制變量后的兩組患者分別實施常規衛生管理方案下的治療與護理,以及實施持續質量改進后的衛生管理下的治療護理,后續數據分析結果中可見,實施醫院衛生管理持續質量改進后的觀察組患者在衛生相關風險事件、患者治療護理滿意度以及整體衛生情況評分中表現均優于實施醫院衛生管理持續質量改進前的對照組患者。在通過對醫務工作者以及患者的進一步溝通了解中發現,在患者心理中,其對醫院就診環境衛生情況的重視程度比醫療工作者既往認知觀念中的重視程度更高,甚至對于醫院醫療程度的認可、護患、醫患之間的信任程度上皆具有對醫院衛生情況的影響;而在另一方面,對于醫務工作者來說,對于院區內衛生情況的重視程度往往受到日常工作量的影響,以至于有時無暇顧及一些潛在的衛生風險事件,通過在此次研究中的觀察以及方案實施,發現有效的培訓及考核能夠提高醫務工作者的衛生風險意識[5]。
綜上所述,持續性質量管理應用于醫院衛生管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就醫滿意度,同時降低衛生風險事件的發生,建議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