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艷萍
(蘭州大學第二醫院 甘肅 蘭州 730030)
尿毒癥是指腎功能衰竭發展至終末階段的表現,患者機體內毒素無法完全代謝排出,毒素易出現潴留,伴隨有水腫、疲乏等癥狀,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健康[1]。對于尿毒癥,臨床治療該疾病主要采取血液透析方法,這種治療方法可對患者血液中存在的毒素進行清除,從而延緩其病情進展,但在血液透析期間,患者易發生低血壓,導致血液透析治療被迫中斷,影響尿毒癥患者病情控制效果,還會影響其心理狀況[2],因此,在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治療期間需對其低血壓進行積極預防。我院針對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期間的低血壓風險,選擇了新型的透析模式,即低溫可調鈉透析模式,切實發揮了預防低血壓的作用,為探討低溫可調鈉透析在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壓預防中的作用,本研究選擇100 例尿毒癥患者進行對比。
選擇2020 年11 月~2021 年12 月在蘭州大學第二醫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尿毒癥患者共100 例作為研究樣本,采取隨機方式開展對患者的分組工作,對照組、觀察組中分別有50 例樣本。在對照組中,男31 例,女19 例,年齡21 歲至60 歲,平均(42.12±9.52)歲,病程0.9 年~3.4 年,平均(1.89±0.54)年;在觀察組中,男32 例,女18 例,年齡24 歲至62歲,平均(42.58±9.36)歲,病程0.7 年~3.3 年,平均(1.86±0.58)年。兩組患者之間針對年齡、性別、病程進行比較,均得出P>0.05,研究有可比性。醫學倫理委員會通過了本研究項目的審批工作,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后同意加入。
納入標準:(1)經癥狀及體征觀察、腎功能檢查確診為尿毒癥者;(2)年齡≥18 歲者;(3)具備血液透析指征、血液透析療程持續時間至少3 個月者;(4)神志保持清醒、配合治療者。
排除標準:(1)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者;(2)合并嚴重感染者;(3)在精神、意識、認知等層面存在障礙者。
兩組均進行血液透析治療,選擇德國費森尤斯4008B 型號透析機和FX10 型號低通量透析器,血流量為200~250 毫升/分,透析液流量為500 毫升/分,每周3 次,單次持續4 小時,持續6 個月。對照組選擇常規透析模式,對照組采取常規血液透析治療,血液透析液溫度被控制在37.0℃~38.0℃,透析液中鈉離子濃度為140 毫摩爾/升;觀察組選擇低溫可調鈉透析模式血液透析液溫度被控制在35.0℃~35.5℃,透析液中鈉離子濃度為145 毫摩爾/升,在每次血液透析結束前30 分鐘將透析液中的鈉離子濃度調整為140 毫摩爾/升。
在治療中實施護理干預措施。具體為:(1)認知護理:先對患者開展認知水平評估,了解其對尿毒癥各個方面的認知情況,再結合視頻和宣教手冊,詳細地向患者進行宣教,為其講解尿毒癥的相關知識,如病因、危害性、治療方法,再介紹血液透析的作用、方法,列舉需要注意的事項,對患者的認知誤區進行糾正,并在講解后詢問其是否還有疑問未得到解決,對其疑問進行補充性解答。(2)飲食護理:結合尿毒癥飲食要求,為患者說明飲食控制對于尿毒癥病情控制的作用,及時糾正患者在飲食方面的不規范行為,將飲食方面需要注意的各點進行總結,打印成表單,貼在患者床頭,如注意在飲食中避免食用辛辣和油膩的食物,禁止吸煙、喝酒。(3)心理護理:采取一對一、面對面的方式,開展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循循善誘地鼓勵患者勇敢表達內心想法,道明自身顧慮,護士注意在聆聽時記錄好患者所述內容,再根據其所述內容對其心理層面進行分析,如發現患者伴有焦慮、緊張等情緒,需對這些情緒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再開展以患者為中心的針對性心理疏導工作。同時,注意加強與患者家屬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向家屬說明在血液透析治療期間親情陪伴的重要性,讓家屬在血液透析治療期間陪伴在患者身邊,鼓勵、關心患者。
在組間對比低血壓發生率,并在組內和組間開展血壓指標(包括收縮壓、舒張壓)、心理狀態評分、睡眠質量評分的對比。
心理狀態評分:焦慮情緒評估時應用SAS 焦慮自評量表,其滿分100 分,臨界值設置為50 分;抑郁情緒評估時應用SDS 抑郁自評量表,其滿分100分,臨界值設置為53 分。最終分數越高,即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越嚴重。
睡眠質量評分:夜間睡眠評估時應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量表分值從0 分到21 分,分數高,意味著夜間的睡眠質量差。
應用SPSS 22.0 軟件,計數資料(n/%)行X2檢驗,計量資料()行t 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收縮壓、舒張壓在兩組之間比較無明顯差異,均P>0.05;較之干預前,在干預后,在對照組中收縮壓、舒張壓均明顯降低(P<0.05),而收縮壓、舒張壓在觀察組中均無明顯改變(P>0.05);干預后,較之對照組,收縮壓、舒張壓在觀察組中均明顯更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壓指標比較(,mmHg)

表1 兩組血壓指標比較(,mmHg)
注:與本組干預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時間 收縮壓 舒張壓對照組(n=50)干預前 116.58±3.63 78.44±3.45干預后 110.98±3.61# 74.72±2.86#觀察組(n=50)干預前 116.30±3.79 78.28±3.52干預后 115.64±3.37★ 77.96±3.17★
在干預后,在焦慮、抑郁及睡眠質量3 項評分方面,兩組均比干預前低,均P<0.05;干預后,在組間對于焦慮、抑郁及睡眠質量3 項評分開展對比,觀察組中均明顯更低,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理狀態、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心理狀態、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干預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時間 焦慮評分 抑郁評分 睡眠質量評分對照組(n=50)觀察組(n=50)干預前 54.40±6.89 56.28±7.59 15.20±2.32干預后 45.74±4.10# 47.76±4.06# 11.26±1.58#干預前 54.18±6.78 56.02±6.49 15.26±2.28干預后 40.60±3.74#★ 42.84±3.77#★ 9.60±1.37#★
尿毒癥是各類腎臟病發展至終末期階段的臨床綜合征,患者機體內發生水電解質紊亂,代謝的酸性產物無法經腎臟排泄而在體內潴留,易引發代謝性酸中毒,致使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疲乏等癥狀,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尿毒癥患者發病后通常接受血液透析治療,血液透析治療的原理即利用體外循環裝置,將患者血液向透析器中引入,再利用活性炭,對血液中存在的毒素分子進行吸附和過濾處理,使血液中毒素分子減少,避免毒素分子繼續損傷患者腎臟功能[3-4]。然而,在血液透析治療期間,尿毒癥患者易發生低血壓,對治療效果造成不良影響,不利于其轉歸。
血液透析治療期間發生低血壓主要與透析液溫度過高有關,發生低血壓后,會導致超濾難度增大、透析不夠充分,甚至導致透析中斷。在血液透析中,常規透析模式下的透析液溫度通常為37.0℃~38.0℃,而低溫透析模式下的透析液溫度降至35.0℃~35.5℃,低溫透析可提高患者血漿內的兒茶酚胺含量,刺激血管收縮,增加末梢血管阻力,從而避免血壓下降過度,可維持中心血容量、心博出量,降低患者發生低血壓的風險[5]。血液透析液中含有鈉離子,鈉離子的濃度在常規透析模式下為140 毫摩爾/升,低溫可調鈉透析模式下的鈉離子濃度并未維持同一數值,而是將透析治療分為前階段(3.5 小時)、后階段(0.5 小時),前階段鈉離子濃度上調至145 毫摩爾/升,后階段的鈉離子濃度則下調至140 毫摩爾/升,這種鈉離子濃度控制方案可提高患者血漿的晶體滲透壓,促使其細胞內的水分轉移至細胞外,為細胞外液補充水分,避免血液透析過程中水分丟失過多,從而維持血容量[6]。
本研究中選擇的兩組尿毒癥患者均實施血液透析治療,輔以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其護理措施包括認知護理、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等,可增強患者對尿毒癥及血液透析治療的認知,幫助其消除自身在心理層面的不良因素,使其更加合理地控制飲食,確保其對于血液透析治療能夠積極進行配合。兩組患者血液透析治療時分別選擇常規血液透析模式、低溫可調鈉透析模式,對比后發現:(1)干預后,較之對照組,低血壓發生率在觀察組中更低,收縮壓、舒張壓在觀察組中均顯著更高,均P<0.05,說明低溫可調鈉透析模式可切實降低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治療時的低血壓風險,減小血壓波動幅度。(2)干預后,較之對照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睡眠質量評分在觀察組中均明顯更低,均P<0.05,說明在血液透析時選擇低溫可調鈉透析模式對于患者心理、睡眠均可切實發揮改善作用。
綜上所述,在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治療期間選擇低溫可調鈉透析模式,可有效減少低血壓發生,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升其睡眠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