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寧
(衡水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河北衡水 053000)
林下養殖是林下經濟的一種,在這種模式下生產的雞蛋和雞肉食品具有諸多優點,如脂肪少、沒有公害且雞肉緊致而味美等優點[1-2],能夠較好的滿足廣大人民“綠色環保”的消費理念和消費需求[3]。目前,已有很多篇關于林下養殖技術的研究[4],但有關山楂園套養對土壤養分影響鮮有報道。本試驗研究了山楂園套養土雞對園內土壤養分,并分析了套養土雞后對園內土壤養分的影響,旨在為林下套養等模式對土壤環境改良的研究等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1.1 土樣的采集 2020年4 月對套養1 周后的園內土壤進行采集,為了采集點均衡性和代表性,本試驗采用“M”型采樣法[5],選取11 個樣點取樣,每個取樣點先用鐵鍬挖0.5 m×0.5 m見方,深40 cm的深坑,再從四面坑壁上采集表土層(0~20 cm)土樣各50 g,混合均勻后放入提前掛有標簽標注的自封袋(包括編號、地點、時間等信息)內保存,用相同的方法采集中土層(20~40 cm)土樣。每處3 次重復,共計66 份。
1.2 土壤樣品的風干與粉碎 本試驗土樣樣品采用自然風干法。先將土樣平攤在已消毒的報紙上,再用木棒將較大的顆粒土敲碎進行初粉碎,每天翻動2 次。2 周后,風干工作完成。再將土樣放入研缽內進行充分研磨,然后放入自封袋內做好標記,保存,備用。
1.3 樣品分析與檢測 每個指標3 次重復。
1.4 儀器 土壤養分速測儀 RL-2A、電子天平FA2004N。
由表1 可以看出:表土層(0~20 cm),套養前后4種養分含量都有所增加且差異性顯著,其中土壤中的速效氮在林下套養之后其含量平均值為7.57 mg/kg,而在套養之前的土壤中,其含量只有2.31 mg/kg,變化最明顯,為5.26 mg/kg;速效磷和有機質含量無顯著性差異,分別為1.55 mg/kg 和1.47 mg/kg;速效鉀含量增加最少,僅為0.21 mg/kg。中土層(20~40 cm),套養前后4 種養分含量都有所增加且差異性顯著,增加趨勢同表土層。其中速效氮的含量變化同樣為4 種養分含量變化最高,為4.88 mg/kg;速效磷和有機質含量無顯著性差異,分別為1.52 mg/kg 和1.07 mg/kg;速效鉀含量增加同表土層,含量增加為0.19 mg/kg。
表1 山楂園套養土雞前、后土壤表土層4 種養分的含量變化
在山楂園進行套養土雞發展的同時還可以保護生態,適合長期有效的發展下去,該模式可以有效提高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鉀和有機質的含量,林東、鐘林茂等[6]的研究結論類似。山楂園各樣點土壤養分含量變化不同,是因為雞糞還林時,土壤中殘留的雞糞里含有豐富的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鉀和有機質等養分,這將雞糞的供養功能充分體現了出來。但是雞的活動范圍是不同的,養分含量變化最大的樣點可能是由于雞在該樣點活動最頻繁,從而產生了相對更多的雞糞,雞糞總量上增加的同時土壤養分含量也隨之增加。在同一塊樣地上,無論是速效氮、磷、鉀還是其他有機質,套養前、后均是表土層(0~20 cm)土壤含量高,這與周乃富、譚曉風等人在林下養雞對油茶林地土壤以及植株養分的影響研究結果一致[7],這是由于山楂園內雞在地表活動,而產生的大部分雞糞都留在了地表上,由此使得就土壤養分含量而言中土層比表土層含量會更低。
總之,山楂園套養土雞對土壤多種養分均有提高,本次試驗僅僅是在山楂園進行了套養土雞初步試驗,在優化山楂園套養土雞研究上,還需要更加深入和完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