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春妞
近年隨著我國二孩政策的開放,給產科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隨著國際自然生產理念的普及,很多初產婦選擇自然分娩,但由于自然分娩較痛,如何降低剖宮產率是近年我國臨床亟待解決的問題[1]。剖宮產對母子都有不良影響。采用自然分娩可減輕創傷,有利于產婦產后恢復,但由于其擔心自然分娩的痛苦,許多產婦仍然在沒有任何剖宮產指征的情況下盲目選擇剖宮產,這是不科學的[2]。產婦在保證醫療安全情況上,可選擇體驗更好的自然分娩,傳統自然分娩通常進行人工會陰切開術,其可防止產婦會陰嚴重撕裂,但會導致其會陰存在切口,不利于產后的恢復。無保護會陰分娩作為一種新型助產技術,改變傳統助產,指產婦在不保護會陰的情況下進行分娩,用一只手控制胎頭探出速度,當產程過快時,對胎頭適當擠壓,減慢產程的同時,禁止手托住會陰,防止產婦受到外界過度醫療,從而減少產婦側切率,讓其自然分娩,體現人文分娩,減少產婦痛苦,同時其可以在產婦子宮收縮時刺激胎兒的皮膚的周圍神經,增強胎兒機體的免疫力,促進其生長發育,應根據產婦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分娩速度,并盡量減少人工干預,實施無保護會陰分娩,可使胎兒自然、安全分娩[3]。根據此,本文選取進行自然分娩的產婦作為試驗對象,對產婦實施會陰無保護接生技術干預措施,觀察分析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在遼陽婦產醫院分娩室收治的60例進行自然分娩的產婦,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各30例。對照組:年齡19.97~29.87歲,平均年齡(26.40±1.79)歲。試驗組:年齡19.90~29.71歲,平均年齡(27.19±1.81)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年齡18~30歲,初產婦孕齡37~40周,產婦骨盆直徑在正常范圍內,胎兒雙頂徑處于正常范圍,B超胎兒大小正常,產婦無溝通障礙,情況良好,能主動配合,產婦無妊娠并發癥,符合自然分娩指征,無生產史;胎兒指標正常,無先天性疾病,產婦知情,所有參與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并告知研究內容;所有參與者都同意這項研究。排除標準:有高危因素產婦,如胎心率過低等需轉剖宮產產婦;拒絕參與本研究的產婦,多胎妊娠及糖尿病、高血壓產婦,肢體功能障礙,或有惡性腫瘤產婦,或有傳染病或嚴重意識障礙的產婦,不能配合本研究的產婦。
1.3 方法 對照組產婦采用常規分娩技術,產婦開宮口后,引導其將胎頭拉露至2 cm×3 cm,在產床上產婦呈現半臥姿勢,在此期間,應站在產婦面前的生產臺上,與產婦充分溝通,取得其充分配合,在陰道收縮時保護會陰,胎頭著冠時,進行側切后,用大魚肌向上頂托會陰,分開左手拇指,并向下俯屈胎頭,協助仰伸,下壓前肩,上托后肩,此時松開右手,胎兒娩出。試驗組采用無保護會陰分娩技術,產婦子宮口打開后,引導其胎頭露拉至2 cm×3 cm,產婦半臥,在產婦宮縮時左手拇指置于產婦小陰唇兩側,以控制產婦分娩速度,保證產婦宮縮時,胎頭直徑增加<1 cm,不宜做俯屈動作,右手應保護會陰。產婦宮縮間歇時用醫用石蠟油潤滑產道。此時應保持耐心,禁止伸直胎頭。在產婦宮縮間期,訓練產婦用屏氣法慢慢從陰道分娩。當有會陰側切指征時進行會陰側切。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分娩疼痛等級,產婦分娩后24 h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價。產婦產后24 h在尺子上刻出相應認為生產時的疼痛位置表示其疼痛程度,臨床再根據產婦所標刻度對疼痛情況進行評定,0~2分為優,3~5分為良,6~8分為可,>8分為差。②產婦會陰裂傷程度,依據臨床表現分為4級:產婦陰道、肛門均撕裂,出血量非常多為Ⅳ級:產婦會陰深部撕裂嚴重,肛門括約肌斷裂,但直腸黏膜完整為Ⅲ級:產婦會陰處筋膜撕裂,累及陰道后壁,并延伸至陰道后壁兩側向上撕裂,陰部解剖不易辨認,產婦出血多為Ⅱ級;產婦會陰皮膚和陰道入口黏膜有少量撕裂,出血少為Ⅰ級。③分娩控制能力、產時積極行為評分,產婦分娩控制能力采用分娩控制量表評價,總分為50~200分,總分與其自然分娩的分娩控制能力成正比;產時積極行為評價包括11個評價項目(均為1~4分),總分為11~44分,得分越高表明產婦臨產時的應對行為模式越正確。④產后第1、2周的SAS、SDS評分,包括軀體控制、精神運動能力、抑郁性心理等,總分為0~120分,臨界值為51分,得分越低,表示產婦焦慮抑郁狀態越好。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分娩疼痛等級比較 試驗組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分娩疼痛等級比較[n(%)]
2.2 兩組會陰裂傷程度比較 試驗組會陰裂傷程度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會陰裂傷程度比較[n(%)]
2.3 兩組分娩控制能力、產時積極行為評分比較 試驗組分娩控制能力評分與產時積極行為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分娩控制能力、產時積極行為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分娩控制能力、產時積極行為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4 兩組第1、2周的SAS、SDS評分比較 試驗組第1、2周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第1、2周的SAS、SDS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第1、2周的SAS、SDS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分娩有許多干擾因素,隨著分娩方式的不同,出血量也不盡相同,臨床認為,會陰切開術引起的會陰損傷會導致出血量增加,切開會陰會導致產婦出血量增加350~550 ml,原因可能是常規分娩,會陰側切口導致的肌肉小血管破裂,導致出血[4,5]。無保護會陰分娩技術在自然分娩中,能減少產婦產后出血。無保護會陰分娩技術不使會陰組織受壓時間加長,增加了會陰肌肉延展性,有利于胎頭胎肩的分娩,從而減少分娩過程中的出血量,也使產婦宮內壓力不突然變化,降低并發癥,和產后出血率[6]??梢?無保護會陰分娩降低產婦損傷。傳統的分娩技術往往是一只手按壓胎頭,緩慢分娩,防止會陰破裂,但會阻礙胎頭的伸展,使會陰壓力增加,增加會陰損傷可能,此外,會造成深部皮下肌肉損傷。為避免會陰撕裂,臨床常行會陰側切術,但會導致會陰疼痛、尿失禁和其他影響,帶來了不同程度的產婦疼痛,會影響母嬰情感交流[7]。自然分娩時采用無保護會陰分娩,用潤滑劑擴張按摩,最大限度地保護會陰,當胎頭分娩過快時,給予適當壓力來充分擴張會陰,有效地引導分娩,潤滑油能降低阻力,使胎兒順利自然分娩,減少會陰裂傷,有效降低會陰側切率[8]。在整個分娩過程中,溝通與合作是最重要的。無保護分娩技術需要產婦積極配合,掌握用力時機,在分娩前要做好指導,說明利弊,建立信任關系,有助于無保護會陰分娩技術的成功實施,真正推廣無保護會陰分娩,確保母嬰安全[9,10]。從本試驗可以看出,試驗組優良率93.33%高于對照組的7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會陰裂傷程度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分娩控制能力評分(167.20±20.57)分、產時積極行為評分(29.20±1.42)分均高于對照組的(132.60±18.52)、(20.90±1.3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第1、2周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會陰無保護接生技術對進行自然分娩的產婦效果顯著,可改善產婦的分娩疼痛情況,使生產更加順利,減少產后抑郁發生率,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