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世超 崔國方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居民飲食結構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加之人口結構步入老齡化社會進程加劇,明顯增多了冠心病的發生幾率。冠心病為慢性不可逆性疾病,可引發心肌梗死、心絞痛,若情況較為嚴重,需采用冠狀動脈搭橋術展開治療,該疾病臨床癥狀通常以心絞痛常見。目前,針對臨床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多運用硝酸酯類藥物展開治療,但易產生耐藥性。尼可地爾在藥理性質上具有雙重作用,除可使心血管功能改善外,又可促進于冠狀動脈血管平滑肌分布的鉀離子通道特異性開放,但單取此藥進行治療作用相對有限。依據《麝香保心丸治療冠心病心絞痛中國專家共識》觀點,對于臨床長期傳統西藥方案治療但仍有胸痛、胸悶癥狀的患者,取麝香保心丸聯用,可使臨床療效進一步增強[1,2]。本次以青島市中醫醫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絞痛患者為研究對象,在尼可地爾給藥基礎上聯合麝香保心丸治療的效果展開探討,現總結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青島市中醫醫院2021年1~12月期間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為研究對象,均與《穩定性冠心病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20)》[3]相關診斷標準符合。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50例。觀察組中,男29例,女21例;年齡60~74歲,平均年齡(68.72±1.94)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4.17±1.04)年。對照組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61~73歲,平均年齡(68.67±1.96)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4.19±1.01)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本次實驗知情,簽署知情同意書,并報經倫理學組織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與上述診斷標準符合;②采用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冠狀動脈狹窄程度>50%且<90%,未行介入治療;③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系統疾病者;②合并肝腎功能嚴重不全、嚴重感染者;③合并心臟手術史者;④合并語言溝通或認知功能障礙者。
1.3 方法 兩組均采用基礎治療方案,即取抗血小板聚集藥物、鈣離子拮抗劑、降脂藥、β受體阻滯劑口服。對照組應用尼可地爾展開治療:5 mg/次,3次/d,經口服途徑給藥。觀察組采用尼可地爾聯合麝香保心丸治療:尼可地爾用法用量同對照組一致;麝香保心丸2丸(22.5 mg/丸)/次,3次/d,經口服途徑給藥。兩組均持續用藥2個月,觀察治療效果。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對比兩組臨床治療效果 判定標準:顯效:在治療后,患者心絞痛癥狀基本消失,心電圖檢查結果示ST-T改變恢復正常,心絞痛持續時間、發作次數減少>80%;有效:在治療后,患者心絞痛癥狀明顯減輕,心電圖檢查結果示ST-T改變明顯改善,心絞痛持續時間、發作次數減少30%~80%;無效:在治療后,患者各觀察指標均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2 對比兩組心絞痛發作指標 即在治療前后對兩組心絞痛發作時間、發作次數進行觀察并比較。
1.4.3 對比兩組心功能指標水平 即在治療前后對兩組LVEF、LVPWD、LVEDD進行檢測并比較。
1.4.4 對比兩組血清學指標水平 即在治療前后對兩組一氧化氮、內皮素-1、超敏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水平進行檢測并比較。
1.4.5 對比兩組給藥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n(%)]
2.2 兩組心絞痛發作指標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心絞痛發作時間及發作次數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心絞痛發作時間均短于本組治療前,心絞痛發作次數均少于本組治療前,且觀察組心絞痛發作時間短于對照組,心絞痛發作次數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絞痛發作指標水平對比()

表2 兩組心絞痛發作指標水平對比()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bP<0.05
2.3 兩組心功能指標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LVEF、LVPWD、LVEDD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LVEF均高于本組治療前,LVPWD、LVEDD均小于本組治療前,且觀察組LVEF高于對照組,LVPWD、LVEDD小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心功能指標水平對比()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bP<0.05
2.4 兩組血清學指標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一氧化氮、內皮素-1、超敏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一氧化氮均高于本組治療前,內皮素-1、超敏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均低于本組治療前,且觀察組一氧化氮高于對照組,內皮素-1、超敏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血清學指標水平對比()

表4 兩組血清學指標水平對比()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bP<0.05
2.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兩組在開展治療期間均未見嚴重不良反應。
現階段,臨床在對冠心病心絞痛展開治療時以藥物口服為主要方案。常用的藥物種類也較為多樣,如鈣通道阻滯劑、β受體阻滯劑、硝酸酯類等。尼可地爾屬運用較廣泛的一種三磷酸腺苷(ATP)依賴型鉀離子通道開放劑,其與硝酸鹽類藥物類似,可發揮對血管擴張的作用。尼可地爾通過使細胞膜對鉀離子的通透性提高,使細胞內分布的鉀離子外流增加,進而使鈣離子內流減少,促進細胞內鈣離子水平降低。此外,其還可促血管平滑肌松弛,使心臟前后負荷最大程度減輕,并對內源性一氧化氮合成予以促進,同時可對炎癥介質表達起到抑制作用,最終使血管內皮細胞功能改善。其血流動力學效應也較強,可使心室容積、平均動脈壓、冠狀動脈阻力降低,并可對冠狀動脈予以舒張,使纖溶系統改善,對心血管不良事件具預防作用,但單一運用患者易有不良反應和耐藥問題出現。
中醫學將冠心病心絞痛歸屬于“胸痹”范疇,認為其以痰阻不暢、氣虛血瘀等為病機,治療需益氣通心、固本化瘀[4,5]。麝香保心丸由蟾蜍、麝香、肉桂、人參、牛黃、冰片、蘇合香組成。其中,蟾蜍、冰片可強心、清熱止痛;麝香可消腫、醒神開竅、活血通經;肉桂可散寒止痛、補火助陽、溫通經脈、引火歸元;人參可補脾益肺、復脈固脫、生津安神、大補元氣;牛黃可息風解毒、清心豁痰;蘇合香可辟穢、止痛、開竅。現代藥理學研究也表明,麝香可使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心率、血壓降低,進而使心肌耗氧量減少,可對異丙腎上腺素興奮心肌細胞作用產生非特異性阻滯[6,7];蘇合香脂、冰片、人參總皂苷可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并使心肌耗氧量降低,對冠狀動脈血流量恢復具促進作用;牛黃可使心肌收縮力提高;肉桂對冠狀動脈痙攣具有效的緩解作用,蟾蜍可使心肌收縮力增強[8,9]。
本次研究結果示,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8.00%,高于對照組的76.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尼可地爾給藥基礎上取麝香保心丸聯用,可增強臨床治療效果。治療后,兩組心絞痛發作時間均短于本組治療前,心絞痛發作次數均少于本組治療前,且觀察組心絞痛發作時間短于對照組,心絞痛發作次數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LVEF均高于本組治療前,LVPWD、LVEDD均小于本組治療前,且觀察組LVEF高于對照組,LVPWD、LVEDD小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一氧化氮均高于本組治療前,內皮素-1、超敏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均低于本組治療前,且觀察組一氧化氮高于對照組,內皮素-1、超敏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麝香保心丸可促血管內皮細胞功能改善,并對血管壁炎癥反應以及炎癥介質釋放產生有效抑制,進而起到理氣止痛、益氣強心、活血通絡的效果,并可調脂,使粥樣硬化斑塊保持穩定,并對血管生成予以促進,對心室重構進行抑制,為有效側支循環建立創造了有利條件,進而使心肌代謝改善,促血管平滑肌細胞所表現出的異常增殖受到抑制[10,11]。同時,對血管內皮細胞具保護效果,并對血小板聚集產生阻抗,進而為心功能恢復打下了良好基礎,并對預后具改善作用。兩組在開展治療期間均未見嚴重不良反應,表明取麝香保心丸未使不良反應發生率增加。
綜上所述,針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應用尼可地爾聯合麝香保心丸治療可改善治療效果及心絞痛發作狀況,增強心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促進血清學指標恢復,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