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盈
(北海職業學院,廣西 北海 536000)
近幾年,我國汽車行業得到迅猛發展,汽車保有量在不斷上漲,在該時代背景下汽車服務和維修市場獲得了良好的發展契機。但是,與此同時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其中包括技術革新和傳統維修的矛盾、汽車維修人才培養和汽車維修職業發展的矛盾、教學要求和師資力量的矛盾等等。從中可以看出,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順應新時代下汽車維修人才的培養需求。基于此,職業院校需要注重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現階段,很多職業院校都開始引入數字化資源,通過數字化資源可以有效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學習效率,還可以促使學生扎實掌握更多新型汽車維修技巧,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和實踐水平。因此,在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靈活應用數字化資源,提升教學效果,培養出更多的高質量專業人才。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數字化資源在各大院校都得到了推廣和應用,其已經成為教學系統中非常重要的內容。針對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教學來講,數字化資源具有重要意義:①近年來我國教育規模越來越大,以往實體類教學資源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學習需求、教師教學需求,各種教學設備、師資、儀器已經無法順應教育規模擴大的速度,導致教學資源短缺。在這種情況下,職業院校有必要創建數字化電子資源庫,靈活利用電子教學資源,促使有限的數字資源發揮出最大價值[1]。②在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教學中,教學內容基本上都是和發動機部件相關,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無法指引學生大量拆卸、組裝發動機部件,需要利用虛擬顯示技術,模擬汽車發動機零部件,且通過課件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不僅促使學生更加深入理解和認識汽車發動機構造,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維修技巧,保證教學效果。
目前,針對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數字化資源應用現狀來看,雖然職業院校已經創建了對應的數字化資源庫,且容量較大,但是在具體應用時發現教學資源庫中的內容基本上都是簡單的教學資源,如教案、網絡課程、試題等,這遠遠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并且,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利用的教學模式仍然是填鴨式、灌輸式的,數字化資源利用率較低,沒有充分發揮出數字化資源的價值[2]。
在數字化資源管理工作中,部分職業院校沒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創建完善的管理機制,導致在開發和利用數字化資源時僅僅是開發教師入口,學生沒有機會參與[3]。并且,在數字化資源應用時,因為數字化資源內容可操作性不強,導致很多教師沒有真正意識到數字化資源應用的意義和價值,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數字化資源的利用率和應用效果。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在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教學中,數字化資源基本上都是視頻、文本、課件、素材等形式,且很多素材都是展示汽車部件原理,缺少技能操作、實訓教學、實驗教學等內容,導致很難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與欲望,最終會影響到數字化資源應用效果。
在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教學中,很多教師都不夠注重工作任務的明確,通常都是把學習任務源于生產實際直接告知學生,然后把學習任務描述直接呈現給學生,指引學生了解學習任務的意義,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4]。想要改善這一現狀,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靈活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對工作任務進行明確,轉變學生被動狀態,指引學生利用信息化手段,在互聯網中、數字化資源庫中,對相關案例、信息進行自主收集,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條件,指引學生積極探索未來工作中會遇到的問題,促使學生自主創建學習和工作之間的聯系,進而有效調動學生學習欲望和熱情,這會對后續學習和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數字化資源,根據引導問題,指引學生對工作任務中需要的概括性信息進行獲取,其中涉及理論知識、通用工具、專用工具、安全要求、注意事項等內容,這些都是為后續課堂學習和任務實施的基礎。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學生結合要任務要求獲取的信息大多是來自于教材和維修手冊,知識面較為狹窄,且很多知識較為滯后,無法滿足學生學習需求[5]。這時,教師可以靈活引入數字化資源,利用多媒體技術,搜索和尋找豐富的數字化資源,在該過程中學生會積極主動對信息進行發現和收集,且積極開展信息分析探究,以自身掌握的知識點為基礎,重新進行整理和存儲,通過所了解的內容,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在該種教學模式下,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獲取、分析、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還可以促使學生把知識內化成為思維能力和行為習慣,有效提升學生實踐水平和創造能力,充分發揮數字化資源價值,進一步促進教育改革發展。
現階段,在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教學中,雖然教師已經營造了貼合實際的技能教室,但是學校和企業環境始終是不一樣的,仍然存在教師資源、設備資源不足的問題,主要體現在設備耗損較大、實訓分組率較低、學習效率較低等方面。基于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數字化資源,通過多媒體仿真技術更好地開展模擬計劃和實施。詳細來講,每個小組都有一臺聯網主機,小組學生可以利用汽車教學仿真軟件開展實訓活動[6]。在具體操作時,學生根據操作導航,便可以進入真實的情境中,教師通過軟件設置常見故障、典型故障,要求學生自主挑選常用工具、仿真檢測設備、維修資料、零件車等。在該過程中,學生可以利用鼠標在模擬情境中對汽車發動機進行拆卸、對汽車故障進行診斷等。此外,在實訓操作前,學生可以通過仿真軟件了解汽車發動機各個零部件結構,且通過自主反復訓練,可以為后續學生實踐操作做好鋪墊。
在傳統教學中,因為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的影響,學生很少有機會進行拓展性學習,導致學生知識面較窄,實踐能力較低。基于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引學生登陸相關網頁或平臺,對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相關理論拓展資料進行下載,對相關汽車新技術進行了解和掌握,這樣可以有效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水平,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實踐能力[7]。此外,在企業拓展方面,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對企業維修師傅的職業規劃指導進行觀看,并且還可以開通微博、公眾號等,構建和企業的交流平臺,以供學生在平臺中和企業師傅交流互動,通過信息化手段培養學生協作能力,開闊學生視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傳統教學評價中,學生是被動的,是被管理的角色,對評價的態度也是消極的,這樣的教學評價很難發揮出應有的價值,也無法達到預期目標。實際上,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想要有效提升教學評價效果,教師可以利用多元化評價手段,把評價和數字化資源進行深度融合。具體來講,教師可以利用實訓仿真考試,或者是利用自測題題庫指引學生進行自評,或者是小組之間互評,評價內容包括學習態度、協作能力等。此外,針對校企合作項目,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視頻軟件,把課堂和汽車維修師傅進行聯系,結合任務評價書,指導性評價學生,促使學生明確自身的不足和優點,有效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和素養。
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是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中的重要課程。下文針對發動機的曲柄連桿機構、配氣機構、燃油供給等項目,引入數字化資源,指引學生掌握發動機工作原理,提升學生汽車發動機拆裝和維修能力。
汽車發動機是精密儀器,其中有很多細小零部件,組成結構較為復雜,因此對設備維護和保養方面具有較高要求。在以往教學中,學生很難直觀的認識汽車發動機構造和保養,這時教師可以引入數字化資源,把知識信息傳授給學生。在數字化資源下,教師可以通過虛擬網絡技術,通過虛實結合的教學過程,利用信息技術呈現汽車發動機內部構造,且通過動畫視頻呈現汽車發動機保養手法。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在網絡中專門的該課程教學平臺、大量教學資源、三維仿真虛擬軟件[8]。把這些數字化資源引入教學中,不僅可以有效豐富教學內容,還可以有效細化教學過程,對課堂教學各個環節都具有較為積極意義,可以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
(1)課前準備。在教學過程中,課前準備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環節。在該環節中學生可以在網絡平臺,了解和掌握索要學習的內容,然后結合操作提示,對該節課學習要點、重點、難點進行掌握,對系統中現有的微課視頻進行觀看,完成視頻中教師布置的任務。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不僅可以促使學生初步了解知識,還可以促使教師掌握學生課前預習情況,以便于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和優化。
(2)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把學生作為主體,給予學生足夠尊重,通過信息技術,引入數字化資源,完成課堂教學。具體來講,首先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為什么選配活塞組?要求學生根據自身經驗,對活塞的價值進行闡述。緊接著,教師可以引入該節課教學內容活塞選配。其次,教師可以把活塞組拆裝方法以視頻的形式播放給學生,在播放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一同討論拆裝時需要使用的工具、注意事項。再次,教師可以通過信息軟件,為學生構建一個虛擬環境,要求學生進行活塞拆裝仿真演練,依據軟件操作步驟,詳細講解活塞拆裝知識點,促使學生可以扎實理解和掌握知識點。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實訓操作,可以組織學生到對應車間中實訓實踐,促使學生可以及時發現自身操作問題,且及時糾正,有效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3)課后拓展。該教學環節主要是為了提升學生合作能力和交流水平。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互聯網平臺中,對經典操作進行學習,在平臺中和教師交流,對自身觀點進行表達,對學習心得進行交流,進而有效夯實學生基礎,進一步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總而言之,在新時代背景下,在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中應用數字化資源是非常關鍵的,能夠有效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還可以進一步促進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發展。現階段,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一味的把教材知識灌輸給學生,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模式單一,很難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導致學生就業能力、創業能力較差。想要有效改善這一現狀,專業教師需要明確數字化資源的重要性,且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科學合理應用數字化資源,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促使學生可以在真實的情景中學習到更多汽車維修技巧,進而有效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為學生未來步入工作崗位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