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 Bo-eun
泰國《國家報》7月28日文章,原題:中國希望與韓國達成共贏的自貿協定第二階段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日前在視頻會議上表示,中國與韓國的自由貿易協定第二階段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中方希望迅速取得雙贏結果。
中韓兩國2014年達成雙邊自貿協定,并于次年正式簽署小此后,兩國推出八輪關稅削減,中國已免除從韓國進口商品的40%以上的關稅。目前談判主要集中在基于負面清單的高水平服務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這兩個亞洲國家的貿易額達1842.5億美元,同比增長9.4%。2021年兩國雙邊貿易額超過3600億美元,是近30年前兩國建交時的72倍。
中韓已形成深度融合、穩定和順暢的產業鏈與供應鏈。有關專家表示,鑒于中韓兩國有很強的產業協調性、互補性以及兩國政府促進這種合作的意愿和承諾,預計兩國的經貿合作將會保持穩定。
香港《南華早報》7月28.日文章,原題:中韓重啟服務行業談判,開啟“兩國經濟雙贏” 分析人士說,中韓恢復旨在進一步開放服務行業的談判,可能代表著“兩個經濟體的雙贏局面”。中國商務部表示,雙方“就跨境服務貿易、投資和金融服務等議題規則和負面清單市場準入問題開展深入磋商,取得積極進展”。
盡管已恢復,談判還存在不確箱性,因為尹錫悅領導的韓國新政府尋條加強與歐洲和澳大利亞的合作以減少對對華貿易的依賴,韓政府還在加強與美國領導的西方國家的聯盟。不過,雖然韓國政府的對外經濟政策看似出現轉變,分析人士認為,韓國仍可受益于月艮務業的蹴。
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中國經濟和貿易小組研究員李承信(音)說:“由,于韓國的制造業產品競爭力下降,現在更愿意接受在服務領域開放市場的想法。但“當服務業市場開放時,這可能是兩個經濟體的雙贏局面。韓國工作者”可以在中國提供醫療、公共衛生和在線教育服務。這些服務的需求量很大”。
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的服務貿易和工業組織主任金鐘德說:“中國可受益于韓國開放金融和游戲行業商服務市場。韓國也可受益于中國開一放同樣的行業及娛樂業。”中國是韓國的最大貿易伙伴,而韓國是中國的第五大貿易伙伴。
首爾峨山政策研究所的中國事務研究員李東奎認為,協定的談判進展有可能受到圍繞中國的地緣政治環境的影響,“中國一直在積極尋求能促進與亞洲區域內各經濟體合作的貿易協定,中國希望抑制美國的影響力,增加自己的影響力”。(作者Kim Bo-eun,喬恒譯)
環球時報2022-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