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 胡松 王文廣 張旭
黃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Baroni),又名金針菜、萱草花、忘憂草,是百合目阿福花科萱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黃花菜富含糖、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多種營養物質,還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是一種傳統的藥食兩用蔬菜。研究顯示,黃花菜中所含的生物活性成分主要為類黃酮類、萜類、甾體皂苷和酚酸類等,具有抗氧化、抗腫瘤、保護肝臟以及改善睡眠、抗抑郁、鎮靜等功能,使得黃花菜有著廣闊的開發前景。石泉縣位于陜西省南部,北依秦嶺、南靠巴山,氣候適宜,土質優良且富硒,其境內生產的黃花菜外觀品質和營養價值極佳。
石泉縣是傳統的黃花菜優生區之一,縣境內野生黃花菜分布廣泛,尤其是在河流及山溝旁隨處可見成片的野生黃花菜。石泉縣上千年前就開始了家種黃花菜,但一直都是農戶零星種植,不成規模。2012年石泉縣開始黃花菜試驗示范并取得成功;2013年開始大規模發展;2015年石泉黃花菜在安康蔬菜領域首次實現對外出口;2016年通過國家質監總局認定,成為陜南首批“國家生態原產地產保護產品”;2020年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獲得農業農村部頒發的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 (證書號:AGI2020-01-3071);2021年通過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審核,被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
石泉黃花菜保護區位于陜西省安康市石泉縣,地理坐標為東經108°01′~108°28′、北緯32°45′~33°19′。保護區東至中池鎮軍民村,南至熨斗鎮劉家灣村,西至曾溪鎮高坎村,北至兩河鎮共和村,涉及池河鎮、中池鎮、迎豐鎮、兩河鎮、饒峰鎮、城關鎮、云霧山鎮、熨斗鎮、喜河鎮、后柳鎮、曾溪鎮11個鎮91個行政村,地域保護種植面積為2 000 hm2。

石泉縣屬于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日照時數1 811.6 h,年平均氣溫14.6℃,10℃以上有效積溫4 527℃,年降水雨量877.1~1 000.0 mm。保護區域分布在海拔350~800 m的淺山丘陵,土壤pH值在5.5~7.5,土壤平均含有機質19.6 g/kg、全氮1.3 g/kg、堿解氮92 mg/kg、有機磷11.9 mg/kg、速效鉀76 mg/kg,還富含鈣、鐵、鋅、錳、銅、硫等營養元素,土壤肥沃且養分含量全面均勻。石泉縣屬長江支流漢江水系,水資源極為豐富,境內河流地表水質總體保持在地表水Ⅱ類標準以內,85%的保護區域屬富水區;石泉又處于秦嶺生態保護區內,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8.8%,境內無工業“三廢”和重金屬污染。適宜的氣候條件、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造就了石泉黃花菜的優良品質。
①外在品質 新鮮黃花菜花蕾呈黃綠色,條形粗壯,肉質飽滿,長短均勻;烘干后顏色泛淡黃,清香細嫩,微甜爽口。
②內在品質 含鈣≥2 000 mg/kg,鉀≥1 200 mg/100 g,粗纖維≤7.5%,總糖≥40 g/100 g。
黃花菜對地塊適應性強,水田、旱平地、梯地及緩坡地均能種植,但以水田和平地為佳,坡地應改坡為梯后進行種植。土質以黃壤或黃砂壤為宜,土壤微酸至弱堿均可。種植基地應相對集中連片,排灌方便,周圍環境良好,無污染,交通便利。

主栽品種為猛子花1號,其產量高、抗病性強,花蕾粗壯、飽滿、色澤鮮艷、口味甘甜。
整地前先進行田塊清潔,尤其要將多年生雜草根莖清理干凈。由于黃花菜根系發達,整地時要進行深耕,深度在35 cm以上,耕后將大土塊敲碎、地面耙平,水田及平地還要注意開好“三溝”,以利排灌。結合深耕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4 000~5 000 kg作基肥,培肥土壤。
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為害、種性特征明顯的植株為母苗。移栽前從母苗株叢分出帶有頂芽的單株,抖去根部泥土,剝除朽蔸、黑蒂、枯根,剪掉老根、“蘿卜根”及過長的肉質根,肉質根和須根留8~10 cm。將種苗進行大小苗分類,確保移栽后生長一致。
移栽分為春栽和秋栽,但多選擇秋栽,即每年9月下旬至10月,這個時間段進行移栽有利于發冬苗,次年就可抽薹投產。移栽時采用寬窄行,寬行100 cm,窄行60 cm,株距10~15 cm,栽植密度5 500~8 000株/667 m2。按計劃行距開好定植溝,溝深15~20 cm,溝底每667 m2撒施45%三元復合肥40~50 kg,將表土碾碎,均勻撒在肥料上,然后按株柜擺苗定植,切記種苗不可直接接觸肥料,避免燒苗,栽植深度以蓋住頂芽3~4 cm為宜。移栽后及時澆定根水,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用腐熟的稀人畜糞水淋蔸。
在黃花菜還未露土或剛露出地面時,中耕除草1次,促進種苗早發;出苗后,結合施肥以及雜草情況及時進行中耕,使土壤保持疏松和無雜草狀態。黃花菜不耐澇,多雨季節應及時清理溝渠,排除積水;高溫干旱季節應及時灌溉,保持土壤濕度,防止植株因為旱情早衰,延長采收期,提高產量。黃花菜需肥量大,生長期內應注意及時追肥。春苗萌發期,每667 m2追施尿素10~15 kg,或施腐熟人糞尿1 500~2 000 kg,促進春苗健壯生長;抽薹期,結合中耕每667 m2施生物有機肥40 kg或三元復合肥30 kg,促進花薹分化及抽出;花蕾采收期,可適當補充葉面肥,一般用0.2%磷酸二氫鉀+0.5%尿素混合液或直接使用氨基酸葉面肥;秋冬結合清園培土,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2 000~3 000 kg或三元復合肥40~50 kg,為來年生長儲備充足營養。

黃花菜生產中的主要病蟲害有葉斑病、葉枯病、銹病、蚜蟲、紅蜘蛛、金龜子等,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原則,盡量選擇農業、物理和生物等方法進行防治,嚴禁在黃花菜成熟采摘期噴施農藥。
采收時間影響黃花菜的產品質量,一般在開花前1~2 h將花蕾采下,此時花蕾飽滿、含苞待放。若采摘過早,花蕾未充分長大,不僅會影響產量,還會著色不良;若采摘過晚,花蕾易開裂,影響干黃花菜的質量和品質。采摘時動作要輕柔,切忌蠻力拉扯,避免損傷花蕾和植株,采收容器要干凈衛生,運送要及時。黃花菜采摘期較長,一般可從7月初持續至8月下旬,在此期間要堅持每天按次序,逐株逐薹逐蕾采收。
黃花菜花蕾比較嬌嫩,采收后應馬上蒸制,避免花蕾開放,影響產品品質。蒸好后在蒸籠里燜捂20 min左右,自然冷卻,然后自然曬干或烘房烘干。在黃花菜蒸制和干制過程中,嚴禁使用化學藥劑浸泡以及使用硫磺熏蒸轉色等,從而確保黃花菜優質安全、天然純正。
目前,石泉縣黃花菜種植面積1萬畝(666.7 hm2),干黃花菜產量1.5萬t,從事黃花菜產業的企業、合作社26家,綜合產值6 000萬元,出口創匯3 400萬元,是石泉縣的特色優勢農業產業之一。在做好傳統黃花菜產品的同時,石泉縣還積極探索開發黃花菜新產品,引進的正興有機綠色食品有限公司改變傳統的加工方法,采用先進的真空冷凍烘干脫水技術,生產出的“中球”牌黃花菜既保持了產品的原色原貌、原汁原味,又減少了產品營養成分和葉綠素的流失,是一款高端脫水蔬菜,遠銷馬來西亞、印尼、加拿大、美國等10余個國家。該公司還打破了黃花菜以干制品食用的傳統,研發出鹽水黃花菜、清水黃花菜等,豐富了黃花菜的產品類型。
下一步,石泉縣將繼續打造標準化生產基地,在黃花菜地理保護區內建立綠色標準化生產基地,保證產品質量;抓好技術體系和加工體系建設,不斷優化種植、加工技術水平,提高黃花菜產品質量、產量;突出品牌建設,充分利用石泉縣富硒和黃花菜優生區獨特條件,全力打造高端黃花菜產品品牌;加強產品研發,豐富產品類型,提高產品附加值,延伸產業鏈;完善產銷體系建設,按照“市場主體、政府引導、企業引領、農民自愿、規模發展”以及“訂單生產、合同收購、價格保障”方針,以龍頭企業為依托,構建“政府+龍頭+基地+合作社+產業大戶+金融+保險”全鏈條,建立健全銷售網絡,保障產品銷售;增強產業融合,利用石泉豐富的旅游資源,做好產旅融合,提升黃花菜產業二三產比例,全面推進黃花菜產業的提質增效,努力培育壯大石泉黃花菜特色優勢產業,助力石泉縣農業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