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海兵,賈英萍,周銳,齊金蓮
[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河南省兒童醫院,鄭州兒童醫院)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科,河南 鄭州 450000]
靜脈腎盂造影(IVP)是臨床常用檢查方法之一,將顯影劑經由靜脈注射后,通過腎排泄直至尿路,進而對腎實質、輸尿管、腎盞及腎盂進行觀察的方法,造影劑靜注后需經腎小球濾過及腎小管濃縮成像等,不僅能清晰顯示泌尿系統解剖結構,還能了解腎臟濾過及濃縮功能,有利于醫師了解患者尿路病變情況[1]。在IVP 檢查中小兒患者由于與父母分離,加上對于檢查環境的恐懼,常無法配合檢查,進而對檢查結果產生不利影響。因此,需實施麻醉或鎮靜,以提高患兒依從性,促進檢查順利進行。對于檢查中的鎮靜,選用合理鎮靜方案,可改善成像質量,并具有更好鎮靜效果,且可減少不良反應[2]。但目前用于IVP 檢查的鎮靜方案多種多樣,常用藥物種類較多,如右美托咪定(Dex)及納布啡等,但臨床并未就理想方案達成共識。本次選取84 例患兒,研究小兒IVP 鎮靜中應用納布啡靜推復合右美托咪定滴鼻的療效及安全性,報道見下。
選取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于2018 年5 月至2020 年3 月收治的84 例小兒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2 例。其中對照組男25 例,女17 例,年齡3~10 歲,平均(5.19±1.14)歲。觀察組男23 例,女19 例,年齡4~10歲,平均(5.21±1.09)歲。兩組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靜脈腎盂造影檢查指征;②具有完整臨床資料;③家長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存在藥物禁忌證者;②合并精神疾病者;③合并血液系統疾病者;④中途退出者;⑤合并肝腎功能不全者。
所有患兒均行靜脈腎盂造影檢查,檢查前均禁飲禁食,入室后開放靜脈通道,常規行血壓、心電圖檢測。在此基礎上,對照組行納布啡(生產單位: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 130127;規格:2 mL∶20 mg)靜推鎮靜,將納布啡加入到濃度為0.9%的氯化鈉注射液(生產單位:安徽雙鶴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 054037;規格:500 mL)中,劑量分別為2 mg/kg、100 mL,靜脈推注給藥,后行靜脈腎盂造影。觀察組行納布啡靜推復合右美托咪定(生產單位:辰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 163388;規格:1 mL∶0.1 mg)滴鼻鎮靜,將2 mg/kg 納布啡加入到100 mL0.9%氯化鈉注射液中靜脈推注,再給予劑量為2 μg/kg 的右美托咪定,鼻滴給藥,后行靜脈腎盂造影。
①兩組血流動力學比較:麻醉前后,記錄患兒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②兩組FLACC(Face,Legs,Activity,Crying,Consolability,FLACC)疼痛評估量表評分比較:檢查后蘇醒時(T0)、檢查后1 h(T1)、檢查后6 h(T2)、檢查后12 h(T3)及檢查后24 h(T4),依據FLACC 疼痛評估量表評估患兒疼痛程度,包括啼哭方式、下肢狀態、面部表情、安慰方式及活動方式5 個維度,各維度分值0~2 分,量表總分0~10 分,0 分為舒適,1~3 分為輕微不適,4~6 分為中度疼痛,7~10 分為難以忍受劇烈疼痛,評分高低與疼痛程度成正比。③兩組Ramsay 鎮靜評分比較:檢查后蘇醒時(T0)、檢查后1 h(T1)、檢查后6 h(T2)、檢查后12 h(T3)及檢查 后24 h(T4),依據Ramsay 鎮靜評分評估患者鎮靜情況,分值0~6分;1 分為煩躁不安,2 分為安靜清醒,3 分為嗜睡但可聽從指令,4 分為睡眠狀態但可喚醒,5 分為呼吸反應遲鈍,6 分為深睡狀態且呼喚不醒。④兩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檢查前、檢查后7 d,于清晨時間段,指導患兒保持空腹狀態,抽取3 mL靜脈血,離心處理后取上清液待檢,采用流式細胞儀測定CD3+、CD4+、CD8+水平,并計算CD4+/CD8+。⑤兩組不良反應比較:所有患兒均獲隨訪,隨訪時間為1 個月,記錄心率異常、寒戰、眩暈及惡心嘔吐發生情況。
采用SPSS 20.0 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經檢測符合正態分布,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T0、T1、T2、T3、T4時刻FLACC 評分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FLACC 疼痛評分比較(n=42,±s,分)

表1 兩組FLACC 疼痛評分比較(n=42,±s,分)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T0、T1、T2、T3、T4時刻Ramsay 鎮靜評分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Ramsay 鎮靜評分比較(n=42,±s,分)

表2 兩組Ramsay 鎮靜評分比較(n=42,±s,分)
檢查前,兩組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檢查后CD3+、CD4+、CD8+及CD4+/CD8+水平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n=42,±s)

表3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n=42,±s)
麻醉前,兩組HR、MAP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麻醉后,兩組HR 水平均提高,MAP 水平均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麻醉后HR、MAP 水平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血流動力學比較(n=42,±s)

表4 兩組血流動力學比較(n=42,±s)
注:1 mmHg=0.133 kPa。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763,P=0.029)。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n=42,n(%)]
IVP 在臨床中多用于對尿道形態及其功能進行評價,可清晰顯示輸尿管囊腫及腎集合系統情況,屬于傳統檢查方法的一種。但是IVP 檢查過程中,由于檢查程序復雜程度較高,檢查前不僅需要為患者清潔腸道,還需于檢查中注射造影劑,并采取腹部加壓等操作,若無法取得理想顯影效果,還需再次攝取延遲照片,進而延長檢查時間[3]。兒童是一類特殊群體,在接受IVP 檢查時,難以如成人一般配合IVP 檢查,不僅身體存在較強不適感,同時精神壓力較大,患兒狀態較差,多表現為腰痛和腹痛等。此外,由于腸道清潔劑使用,加上對于檢查環境的陌生感,患兒易產生焦慮、緊張和抑郁等負性情緒,進而影響對IVP 檢查的依從性,不利于檢查順利進行[4]。由此,為提高小兒對IVP 檢查配合度,需施行鎮靜才可順利完成檢查。目前,臨床用于小兒鎮靜的藥物種類較多,包括納布啡、Dex 等,可起到良好鎮靜效果,但藥物給藥方式不同,可對鎮靜效果產生一定影響。
本研究中兩組在IVP 檢查中分別采用納布啡靜推鎮靜、納布啡靜推聯合右美托咪定滴鼻鎮靜,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T0、T1、T2、T3、T4時刻FLACC 評分、Ramsay 評分均更低,檢查后CD3+、CD4+、CD8+及CD4+/CD8+水平均更高,麻醉后HR、MAP 水平均更低,且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提示靜推納布啡復合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小兒IVP 檢查鎮靜,可取得良好鎮靜效果,減輕患兒疼痛感,且對人體血流動力學影響較小,不良反應少,可確保鎮靜安全性。究其原因,納布啡、Dex 均是臨床用于兒童鎮靜的常用藥,納布啡屬于激動-拮抗鎮靜藥物的一種,在結構方面與強效阿片類鎮痛藥物羥嗎啡酮相類似,可通過對μ受體產生抑制作用,對κ 受體產生刺激,以發揮出鎮痛、鎮靜等作用。納布啡具有較大安全范圍,常規劑量不會引起呼吸抑制[5-6]。相較于其他鎮靜藥物如阿片類藥物等,納布啡的毒副反應如惡心嘔吐、瘙癢等發生率更低。同時,納布啡可單獨用于小兒鎮靜,也可與其他藥物聯用,研究發現,10 mg 納布啡所起到的鎮靜作用與同劑量嗎啡一致,且增大劑量也不會加強呼吸抑制。靜推用藥納布啡,可促使藥物在短時間內進入機體,以迅速發揮出鎮靜效果[7]。此外,納布啡對于血流動力學影響不大,可保護患者心功能,特別是對于IVP 檢查患兒,有著良好鎮痛效果及安全性。Dex 屬于選擇性α2 受體激動劑的一種,具有鎮靜、鎮痛等效果,且對于循環呼吸等影響較為輕微,可確保臨床鎮靜安全性。在臨床IVP 檢查中于麻醉誘導前滴鼻使用Dex,可預防檢查后躁動情況,以減少或避免患兒在蘇醒期發生躁動[8-9]。研究發現,Dex 滴鼻用于IVP 檢查鎮靜的有效劑量為1~2 μg/kg,而較高劑量用藥可引起較多不良反應,如呼吸抑制和心動過緩等,本研究中Dex 用藥劑量為2 μg/kg,符合相關研究標準[10]。同時,Dex 通過外周及中樞機制等,可對IVP 檢查過程中患兒應激反應產生抑制,以維持麻醉期間患兒血流動力學穩定。Dex 可安全應用于小兒,在鼻滴給藥后5~15 min 即可發揮藥效,30 min 藥效到達高峰,雖然鼻滴方式相較于靜脈注射給藥,藥效起效時間更長,但可明顯提高鎮靜作用[11]。分析原因,人體鼻黏膜有較大面積,分布有大量血管,鼻滴給藥Dex 具有起效快、對胃腸道無刺激、生物利用度高等優勢,且無肝臟首過效應[12]。靜推納布啡聯合鼻滴Dex用于IVP 檢查鎮靜,可發揮協同作用,可對交感神經興奮性產生抑制作用,并穩定血流動力學,以達到鎮痛、鎮靜效果,且不良反應少,可確保臨床鎮靜安全性。
綜上所述,小兒IVP 檢查鎮靜中納布啡靜推復合Dex 滴鼻,可有效發揮鎮靜、鎮痛效果,維持血流動力學穩定,且不良反應少,可確保用藥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