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惠
(河南省新鄭市新鄭華信民生醫院 婦產科,河南 新鄭 451150)
靜脈血栓栓塞是指血液在靜脈管腔內不正常的凝結引起靜脈管腔阻塞,導致靜脈回流性障礙的病癥,包括肺血栓栓塞癥和深靜脈血栓栓塞癥。由于妊娠期間孕婦雌激素水平升高,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加重血液瘀滯情況,導致靜脈血栓性疾病的形成[1]。目前臨床上常采用積極預防和干預手段改善血液高凝狀態,降低血栓發生風險。分析并重點關注妊娠晚期孕婦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危險因素,可有效進行針對性的預防,及時制定干預措施,降低靜脈血栓栓塞癥的發生率[2]。本研究旨在探討妊娠晚期孕婦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危險因素,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選取新鄭華信民生醫院于2015 年12 月到2020 年12 月收治的妊娠晚期孕婦9 358 例,對其臨床基本資料進行分析與整理,根據產婦是否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癥分為深靜脈血栓組98 例和無深靜脈血栓組9 260 例。兩組孕婦一般資料詳見表1。

表1 影響妊娠晚期孕婦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單因素分析 [n(%)]
深靜脈血栓組納入標準:①符合《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介入治療規范的專家共識(第2 版)》[3]中的診斷標準者;②臨床資料完整者;③在本院建立孕產婦卡并定期體檢者等。排除標準:①合并遺傳性血栓者;②惡性腫瘤者;③患有精神類疾病者等。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采用近端超聲檢測孕婦是否有深靜脈血栓,在檢測過程中避免近端靜脈被壓迫或靜脈內無血流信號的情況發生,對高度懷疑為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癥但檢查結果呈陰性的孕婦于檢測后第3 d 和第7 d 進行重復檢查,對孕婦進行觀察,直到孕婦分娩或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癥。
①統計妊娠晚期孕婦靜脈血栓栓塞癥的發生情況。②對兩組孕婦的臨床基線資料進行單因素分析,主要包括年齡、孕期增重、孕次、產次、吸煙史、飲酒史、盆腔感染史、靜脈血栓家族史、胎兒數量、個人活動、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貧血、妊娠劇吐等。③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篩選獨立危險因素。
應用SPSS 21.0 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較用χ2檢驗。危險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9 358 例孕婦有100 例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癥,發生率為1.07%,其中深靜脈血栓98 例,深靜脈血栓合并肺栓塞2 例。98 例深靜脈血栓發生部位:脛后靜脈血栓形成25 例,腘靜脈血栓形成34 例,股靜脈血栓形成44 例,大隱靜脈血栓形成35 例,髂外靜脈45 例。鑒于肺栓塞患者例數較少,本研究以98 例深靜脈血栓進行研究。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深靜脈血栓組年齡≥35歲、孕次>2 次、經產、有盆腔感染史、吸煙史、雙胎或多胎、臥床久坐、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劇吐、子癇前期、妊娠期高血壓的孕婦占比均高于無深靜脈血栓組(均P<0.05),見表1。
多因素Los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臥床久坐、妊娠期糖尿病、年齡≥35 歲、子癇前期、雙胎或多胎均為妊娠晚期孕婦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危險因素(2.912、1.958、2.228、4.509、2.646,P<0.05),見表2。

表2 影響妊娠晚期孕婦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多因素分析
女性在妊娠期間各項生理指標均可發生變化,血流緩慢、子宮增大等都會影響下肢靜脈回流,進而提高靜脈血栓栓塞癥的發生率,其主要臨床癥狀為受阻血管附近產生腫脹、疼痛、發熱等,可引發靜脈潰瘍、患肢慢性疼痛等并發癥[4]。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CT、加壓超聲、磁共振等技術廣泛應用于靜脈血栓栓塞癥的診斷中,但僅可作出診斷、識別,不能有效預防。
靜脈血栓栓塞癥的發生受多種相關因素的影響,與血液高凝狀態、血流緩慢等均有相關性[5]。本研究選取9 358 例妊娠晚期孕婦,以探討其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癥的相關因素。本研究中經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深靜脈血栓組年齡≥35 歲、經產、有吸煙史、盆腔感染史、孕次>2 次、雙胎或多胎、臥床久坐、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劇吐、子癇前期、妊娠期高血壓的孕婦占比均高于無深靜脈血栓組,提示妊娠晚期孕婦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癥受多種相關因素的影響。長期的臥床久坐和高齡產婦都可導致血液流動緩慢,增加血栓的形成風險;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身體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導致血小板活化,損傷血管內皮,增加深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風險;雙胎或多胎孕婦的子宮體積均比單胎孕婦大,導致下肢靜脈回流受到壓迫,增加血栓發生率;子癇前期孕婦由于絨毛壞死、胎盤缺血等原因,可釋放出大量凝血活酶,導致凝血活性增加,使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同樣導致血栓形成風險的增加[6]。在安全范圍內進行適度運動、服用抗凝藥低分子肝素、積極治療妊娠期糖尿病和子癇前期、合理使用彈力襪和壓力通氣裝置等都是臨床常見的干預措施,根據其危險因素采取針對性的干預與預防措施,可有效降低血栓發生率[7]。本研究中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臥床久坐、妊娠期糖尿病、年齡≥35 歲、子癇前期、雙胎或多胎均為妊娠晚期孕婦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危險因素,提示臨床應重點關注其危險因素并及時進行干預措施,增強孕婦血管內皮的保護作用,改善血液高凝狀態。
綜上,臥床久坐、妊娠期糖尿病、年齡≥35 歲、子癇前期、雙胎或多胎均為妊娠晚期孕婦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危險因素,臨床應重點關注其危險因素并針對性預防,及時制定干預措施,降低妊娠晚期孕婦靜脈血栓栓塞癥的發生風險,值得臨床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