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凌
(許昌市人民醫院 超聲科,河南 許昌 461000)
卵圓孔是胎兒時期正常的生理結構,若幼兒三歲以上仍未完全閉合,可稱為卵圓孔未閉,其是臨床中常見的房間隔缺損類型之一。卵圓孔未閉起病較為隱匿,難以被檢出,因此不被人們重視。成年人中,卵圓孔未閉的發病率為20%~25%,若缺損面積小,患者可能沒有任何癥狀,若缺損面積較大,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心力衰竭的癥狀[1]。此外,隨著病情進展,出現明顯分流時會改變患者血流動力學水平,引起血栓和反復腦缺血發作,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隨著臨床研究中對該病的重視提高,有研究指出,在55 歲以下人員中,隱源性卒中或短暫腦缺血發作患者卵圓孔未閉的患病率提升到40%以上[2]。由于隱源性卒中患者大多伴有卵圓孔未閉,因此其被視為隱源性卒中發生的危險因素之一,在關于卵圓孔未閉與隱源性卒中的相關性研究中,卵圓孔未閉的部分形態學特征與隱源性卒中密切相關,本研究旨在探討有癥狀與無癥狀卵圓孔未閉患者經食管超聲心動圖特征,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選取許昌市人民醫院2017 年3 月至2021 年3 月收治的卵圓孔未閉患者(隱源性卒中或短暫腦缺血發作)80 例,對其臨床基本資料進行分析與整理。按照卵圓孔未閉有無癥狀將患者分為有癥狀組(32 例)和無癥狀組(經食道超聲心動圖偶然發現卵圓孔未閉)(48 例)。診斷標準:兩組均符合《卵圓孔未閉處理策略中國專家建議》[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①滿足上述診斷標準者;②臨床資料完整者等。排除標準: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②其他類型先天性心臟病者;③依從性差者;④存在嚴重的器官功能不全者等。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
所有患者均接受經食管二維超聲心動圖檢查:患者于檢查前安靜休息片刻,檢查時患者可呈右側臥位,體型較為肥胖者呈偏向左側傾斜30°。麻醉藥物選擇利多卡因膠漿(四川健能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243,規格:10 g/支),將2%膠漿劑涂抹于患者咽部行局部麻醉,選擇頻率為2.5~3.5 MHz 的探頭,將食道探頭置于食管中下段,距離門齒約40 cm 處,有利于獲得更清晰的超聲圖像。借助實時三維模式獲得卵圓孔三維影像學圖片。
①一般資料比較:包括年齡、性別、是否合并高血壓、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脂血癥、是否存在吸煙史等。②心臟結構和功能參數比較:應用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測定,包括左心房內徑(LAD)、室間隔舒張末期厚度(IVSTd)、后壁厚度(PWTd)、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IDd)、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IDs)、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右心房內徑(RAD)。③卵圓孔形態參數比較:利用經食管二維超聲心動圖檢查測定,包括卵圓孔高度、長度、長/高比值、原發隔厚度、繼發隔厚度、間隔偏移距離、是否伴發房間隔膨脹瘤(ASA)等。
本研究所有數據的統計、處理均使用SPSS 20.0 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無癥狀組患者年齡小于有癥狀組,無癥狀組合并高血壓、高血脂癥、存在吸煙史患者占比低于有癥狀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性別、是否合并糖尿病患者占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無癥狀組患者IVSTd、PWTd、LVIDd 水平低于有癥狀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LAD、LVIDs、LVEF、RAD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臟結構和功能參數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心臟結構和功能參數比較 (±s)
無癥狀組患者卵圓孔高度低于有癥狀組,長/高比值大于有癥狀組、繼發隔厚度小于有癥狀組、間隔偏移距離短于有癥狀組,伴發ASA 患者占比低于有癥狀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長度、原發隔厚度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卵圓孔形態參數比較
隱源性卒中是指腦血管疾病患者,在經過各項輔助檢查和診斷評估后,仍無法明確疾病發生的具體原因和機制,此類缺血性卒中患者約占所有缺血性卒中患者的35%,盡快確定卒中病因,并據此采取有效的治療和預防手段,對于改善患者預后意義重大[4]。輕度卵圓孔未閉多為無癥狀,難以聽到雜音,且經心電圖、胸部X 線片等影像學檢查少見異常;若缺損較多可出現心慌氣短、心律失常、心跳加快等癥狀,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有學者研究發現,在存在缺血性卒中病史患者中,有吸煙史、血壓及血脂水平異常均為卵圓孔未閉患者有癥狀的危險因素,其中卵圓孔未閉患者合并缺血性卒中的因素較復雜,如遺傳、使用止血劑、卵圓孔的形態學特征等[5]。因此確定卵圓孔未閉患者有無癥狀的相關因素,從而把握介入時機,給予及時有效的預防、治療措施,已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內容。
本研究結果顯示,無癥狀組患者年齡小于有癥狀組,無癥狀組合并高血壓、高血脂癥、存在吸煙史患者占比低于有癥狀組。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隨著年齡增加,患者血管壁出現退行性改變,血管彈性降低,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因此卵圓孔未閉患者更易顯現癥狀;機體血壓較高時會對血管結構產生機械性牽拉,使血管壁平滑肌細胞增生,導致動脈硬度增加,促發腦梗死,促進無癥狀卵圓孔未閉向有癥狀發展;血脂水平升高提示機體處于高凝狀態,血液流速降低,可增加血栓的風險,同時高血脂水平促進血液凝固,影響側支循環建立,可加重卵圓孔未閉患者病情[6];吸煙是誘發卵圓孔未閉患者出現不良腦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煙草中的尼古丁可提升血漿中的腎上腺素含量,導致肌球蛋白收縮,加重動脈粥樣硬化,增加癥狀顯現風險;IVSTd、PWTd、LVIDd水平與高血壓進展密切相關,其水平升高提示患者處于動脈血管病變的高危狀態,進而提高卵圓孔未閉患者出現癥狀的風險。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無癥狀組患者卵圓孔高度低于有癥狀組,長/高比值大于有癥狀組、繼發隔厚度小于有癥狀組、間隔偏移距離短于有癥狀組,伴發ASA 患者占比低于有癥狀組。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卵圓孔未閉高度較高、長/高比值較小時,提示其缺損面積大,栓子易于通過未閉的卵圓孔進入左心房,伴隨體循環達到腦血管,導致腦梗死等臨床癥狀[7];相較于原發性房間隔,繼發性隔通常較厚,在呼吸、運動等作用下,該部分可出現較為顯著的左右擺動現象,進而引起ASA,ASA 是少見的心臟結構畸形,ASA 患者體內通常存在房水平分流,尤其在卵圓孔未閉時,發生房內分流的風險增加,腦動脈壓力升高,進而導致腦卒中發生[8];間隔偏移距離長提示房間隔活動度增加,在機械引導下,腔靜脈血流量可通過卵圓孔進入左心房,阻礙血流運輸,致使腦組織供氧、供血不足,進而增加栓塞風險。
綜上所述,年齡大、合并高血壓、高血脂癥、存在吸煙史、伴發ASA 且IVSTd、PWTd、LVIDd水平高、卵圓孔高度高、長/高比值小、繼發隔厚度大、間隔偏移距離長均為卵圓孔未閉患者癥狀顯現的原因;臨床可通過對上述指標進行檢測,進而改善患者預后。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小,還需進行多中心、大規模的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