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洋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核醫學科,河南 南陽 473004)
宮頸癌為臨床常見宮頸疾病,對其進行早期診斷及治療可有效延長患者生存期,探索合理有效的篩查方案也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1]。液基薄層細胞檢測技術(TCT)為宮頸疾病的主要檢查手段,但其檢查敏感度不足,容易漏診[2]。有研究顯示,高危人乳頭狀瘤病毒(HR-HPV)感染與宮頸癌發病息息相關[3],目前有30 多種HPV 感染可誘導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 HR-HPV 基因分型(DNA)為HR-HPV 檢測的主要手段,因此HR-HPV DNA PCR 檢查也可輔助診斷宮頸癌[4]。目前臨床對HR-HPV DNA PCR、TCT 診斷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價值尚無統一定論,本研究分別采用HR-HPV DNA PCR、TCT 對宮頸癌及癌前病變患者進行診斷,比較其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1 月至2021 年2 月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科收治的82 例宮頸癌初次篩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年齡36~64 歲,平均(46.11±3.27)歲;孕次0~5 次,平均(2.31±0.53)次;產次0~4 次,平均(1.73±0.61)次。納入標準:①接受宮頸癌初次篩查;②均有性接觸史,且處于非經者;③無盆腔嚴重粘連;④既往無宮頸手術史;⑤無外陰道假絲酵母菌和陰道毛滴蟲等病原體感染等。排除標準:①既往合并盆腔放療史;②處于妊娠及哺乳期;③近期有陰道用藥史;④合并子宮切除史;⑤合并惡性腫瘤;⑥合并有精神障礙等。本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HR-HPV DNA PCR 檢測方法及診斷標準用棉球蘸取無菌生理鹽水后擦去宮頸口外分泌物,再將用宮頸刷收集分泌物,采集子宮頸脫落細胞樣本。采用PCR 儀經過HPV-脫氧核糖核酸提取、PCR 擴增(95℃預變性10 min,94℃變性10 s,58℃退火50 s,38℃延伸5 s,共45 個循環)、雜交、洗膜及顯色后進行HR-HPV 檢測,共檢測16、18、31、33、35、39、45、51、52、56 及58亞型等11 種,根據藍色斑點出現情況及出現位置對病毒DNA 進行定性分析。
1.2.2 TCT 檢查方法及診斷標準 患者取截石位,窺陰器擴張陰道,無菌棉球去除宮頸口分泌物,通過子宮細胞刷(液基薄層細胞試劑盒中配置)置入宮頸管內約1 cm 處,輕輕繞宮頸周圍順時針方向刷5 周,從而收集宮頸口、頸管部位脫落的細胞樣本,將收集到標本的毛刷放置到裝有適量Thin Prep 保存液的無菌玻璃瓶中,搖勻液體后漂洗,密閉送檢。保存液中的混勻細胞通過Auto Cyte 液基薄層制片機自動制片(直徑約為2 cm),95%酒精固定;巴氏染色后用光學顯微鏡對薄層細胞涂片進行檢查,需>5 000 個較為清晰的鱗狀上皮細胞為制片滿意,由有經驗細胞學醫師閱片診斷。采用TBS 分級[5]進行5 級分級:陰性為正常/良性;陽性為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AS-CUS)及以上病變。①正常/良性;②無明確診斷意義的ASCUS;③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④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⑤鱗狀細胞癌(SCC)。
1.2.3 病理檢測 以陰道鏡下宮頸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作為金標準,在電子陰道鏡下對宮頸內可疑病灶進行定位,取出部分組織進行病理檢查。若鏡下未發現病灶,則在宮頸管口搔刮或進行多點取材后送檢,病理結果均由2 名副主任以上職稱的病理師在對患者病史未知的情況下進行診斷。
①HR-HPV DNA PCR 診斷與病理診斷結果比較:統計HR-HPV DNA PCR 檢查結果對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的檢出情況,并與病理診斷進行比較。②TCT 診斷與病理診斷比較:統計TCT 檢查結果對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的檢出情況,并與病理診斷進行比較。③TCT、HR-HPV DNA PCR 與病理診斷比較: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分析TCT、HR-HPV DNA PCR 檢查診斷宮頸癌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靈敏度=檢測結果為陽性且確為陽性例數/確診為陽性例數×100%,特異度=檢測結果為陰性且確為陰性例數/確診為陰性例數×100%,準確度=(檢測結果為陽性且確為陽性例數+檢測結果為陰性且確為陰性例數)/總例數×100%[6]。
數據分析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較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HR-HPV DNA PCR 檢測診斷癌前病變及宮頸癌與病理診斷的符合率為84.15%(69/82)。見表1。

表1 HR-HPV DNA PCR 診斷癌前病變及宮頸癌與病理診斷情況(例)
TCT 診斷癌前病變及宮頸癌與病理診斷的符合率為76.83%(63/82)。見表2。

表2 TCT 診斷癌前病變及宮頸癌與病理診斷情況(例)
HR-HPV DNA PCR 診斷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分別為86.67%、81.08%、84.15%,TCT 診斷HR-HPV DNA PCR 診斷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分別為68.89%、86.49%、76.83%。HR-HPV DNA PCR 診斷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的靈敏度高于TCT,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見表3、表4。

表3 HR-HPV DNA PCR、TCT 診斷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結果比較(例)

表4 HR-HPV DNA PCR、TCT 診斷價值比較(%)
近年來研究顯示,我國宮頸癌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且存在年輕化(20~30 歲女性群體中發病率上升)現象[7-8],約占女性惡性腫瘤總發生例數1/4,而我國宮頸癌病例約占全球1/3,目前宮頸癌5 年生存率平均為41%,且早期手術治療治愈率高達80~90%。宮頸癌的發展過程是量變到質變的連續演變過程,其是一種可預防可治愈的疾病,臨床診斷成為研究該病癥的熱點,本研究亦采用HRHPV DNA PCR、TCT 技術應用于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篩查。
宮頸癌的癌前病變狀態較長,其逐漸發展的過程也是臨床檢出及阻斷的過程。TCT 是近年宮頸細胞學的新技術,可對細胞標本進行系統程序化處理,薄層涂片細胞成分齊全易于觀察[9]。本研究結果顯示,TCT 診斷癌前病變及宮頸癌與病理診斷的符合率為76.83%(63/82),說明TCT 診斷宮頸疾病有一定診斷價值,但仍存在錯檢、漏檢的問題,分析其原因為TCT 受標本采集、閱片與染色技術的影響較大,容易出現錯檢、漏檢,且其價格較為昂貴,限制了其臨床應用。HR-HPV感染發生后,HR-HPV 病毒可通過將自身DNA 整合入宿主細胞中,抑制機體免疫殺傷;同時機體免疫炎癥反應長期刺激可損傷宮頸組織,進而引起上皮細胞結構及功能改變,并釋放多種蛋白阻斷宿主細胞周期,最終導致宮頸細胞癌變[10]。本研究結果顯示,HR-HPV DNA PCR 檢測診斷癌前病變及宮頸癌與病理診斷的符合率為84.15%(69/82)。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HR-HPV DNA PCR 診斷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分別為86.67%、81.08%、84.15%,TCT 診斷HR-HPV DNA PCR 診斷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分別為68.89%、86.49%、76.83%,HR-HPV DNA PCR 診斷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的靈敏度高于TCT[11],比較有差異,提示HR-HPV DNA PCR 在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篩查中診斷價值更高,與既往研究一致。分析其原因:①各種流行病學分析及生物信息學研究表明,HR-HPV 感染與宮頸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不同疾病進展的宮頸癌及癌前病變患者HR-HPV 表達情況存在差異,HR-HPV DNA PCR 可通過檢測HR-HPV DNA 表達情況,分析HR-HPV 病毒侵及宮頸細胞的程度為宮頸癌及癌前病變診斷提供依據[12];②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受覆蓋樣本情況、閱片重復性影響,相較TCT,HR-HPV DNA PCR 檢測覆蓋率更高,重復性也更好,從而能夠得到客觀的結果,避免模糊判斷帶來的靈敏度降低。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樣本量較小,且為單中心研究,HR-HPV DNA PCR、TCT 在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篩查中應用價值,仍有待進一步大樣本量、多中心研究予以驗證。
綜上所述,HR-HPV DNA PCR、TCT 在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篩查中有良好的應用價值,HR-HPV DNA PCR 的診斷價值更高,值得臨床進一步的研究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