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丹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檢驗科,河南 南陽 473004)
妊娠期高血壓是一種臨床較為常見的、可對孕產婦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的產科并發癥[1]。若患者未得到及時有效治療,病情將進一步發展,進而出現宮頸癌及其他繼發癥。因此,妊娠期高血壓的早期診斷可對患者的預防與后期治療發揮重要意義[2]。妊娠期產婦血液可呈現高凝狀態,進而生理功能易發生紊亂,血小板參數主要包括血小板平均體積(MPV)、血小板計數(PLT)等,其水平變化可對妊娠期產婦的血液循環造成一定影響[3]。此外機體凝血功能異常可加重患者病情,進而在其預后恢復過程中可出現凝血障礙。
目前,關于妊娠期高血壓患者血小板參數、凝血功能水平變化對其病情影響的相關研究尚少。本研究旨在探討妊娠期高血壓患者血小板參數、凝血功能水平變化及其與發病程度的相關性,以便后期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76 例妊娠期高血壓患者,根據妊娠高血壓的分類標準分為妊娠期高血壓組28 例、輕度子癇前期組25 例及重度子癇前期組23 例,擇選同期30 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對照組年齡22~39 歲,平均(28.91±2.76)歲。妊娠期高血壓組孕周23~34 周,平均(26.81±1.66)周;年齡21~40 歲,平均(29.92±2.66)歲。輕度子癇前期組孕周24~34 周,平均(27.06±1.53)周;年齡20~41 歲,平均(30.05±2.17)歲。重度子癇前期組孕周24~35 周,平均(27.46±1.14)周;年齡21~42 歲,平均(31.04±2.27)歲。診斷標準: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均參照《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診治指南(2015)》[4]中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臨床資料完善準確;③精神狀態及語言功能均正常、并可完成有效溝通等。排除標準:①重要臟器功能嚴重障礙;②臨床資料欠缺準確性與完整性;③嚴重免疫系統疾病或感染性疾病等。此項研究已通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實施。各組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受試者均于入院后2 d 采集空腹靜脈血4 mL 置于抗凝管中,其中2 mL 使用全血細胞分析儀對血小板相關參數進行檢測,主要包括MPV、PLT 及血小板分布寬度(PDW);另2 mL 通過3 000 r/min 離心10 min,獲取血漿后依據全自動血凝儀對纖維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時間(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進行檢測。
①各組血小板相關參數水平比較:將妊娠期高血壓組、輕度子癇前期組、重度子癇前期組及對照組MPV、PLT、PDW 水平進行檢測并比較。②各組凝血功能比較:檢測并比較各組PT、FIB、APTT 水平。③血小板參數、凝血功能水平變化及其與發病程度的相關性:采用Pearson 統計、分析各指標間的相關性。
數據分析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多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進一步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較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用Pearson 法,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妊娠期高血壓組、輕度子癇前期組與重度子癇前期組MPV、PDW 水平較對照組呈逐漸升高狀態,而PLT 水平較對照組呈逐漸降低的狀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血小板相關參數水平比較(±s)

表1 各組血小板相關參數水平比較(±s)
注:1)與對照組比較,P<0.05;2)與妊娠期高血壓組比較,P<0.05;3)與輕度子癇前期組比較,P<0.05。
妊娠期高血壓組、輕度子癇前期組與重度子癇前期組APTT、PT 水平較對照組呈逐漸較少狀態,而FIB 水平呈逐漸升高狀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各組凝血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表2 各組凝血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注:1)與對照組比較,P<0.05;2)與妊娠期高血壓組比較,P<0.05;3)與輕度子癇前期組比較,P<0.05。
相關性分析用Pearson 法,結果顯示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發病程度與MPV、PDW、FIB 水平均呈正相關關系(P<0.05),其與APTT、PT 均呈負相關關系(P<0.05),而與PLT 無相關性(r=-0.162,P>0.05)。見表3。

表3 血小板參數、凝血功能水平變化及其與發病程度的相關性分析
妊娠期高血壓是妊娠期特有的一項疾病類型,即患者在懷孕期間出現高血壓現象,其可導致患者出現肢體水腫、乏力、血壓升高等癥狀。若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情,可伴有產后出血、羊水過多等并發癥[5-6]。
血小板作為一項血細胞指標,其主要用于止血,且具有黏附、聚集等功能。妊娠期間,孕婦機體的凝血功能纖溶系統可產生變化,容易呈現高凝狀態,可破壞生理功能的穩定性。PLT 作為單位體積血液中含有的血小板數目,其變化幅度可反映機體血小板的生理狀態[7]。PDW 可反映血液內血小板的容積變異程度,其寬度異常提示血小板體積大小不一,容易影響血小板的活化功能。MPV 作為臨床常用的一項檢測指標,其水平升高可加速血管內皮損傷,容易導致微血栓的形成[8]。通過對本研究結果分析發現,妊娠期高血壓組、輕度子癇前期組與重度子癇前期組患者MPV、PDW 水平較對照組呈逐漸升高狀態,而PLT 水平呈逐漸降低狀態,比較有差異,表明隨著患者病情加重,機體血小板參數水平可發生變化,其與周杰等[9]研究結果相符。正常情況下,孕婦機體的凝血與抗凝血功能均可保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其中凝血功能的變化可通過APTT、PT 等指標反映。APTT、PT 水平異常可促使患者發生血管內皮損傷,進而存在出血風險;FIB 水平升高可下調機體的抗凝物質表達,抑制纖維蛋白的溶解,容易加重病情。通過對本研究結果分析還發現,妊娠期高血壓組、輕度子癇前期組與重度子癇前期組患者APTT、PT 水平較對照組呈現逐漸減少狀態,而FIB 水平呈逐漸升高狀態,比較亦有差異;其發病程度與MPV、PDW、FIB 水平呈正相關關系,而與APTT、PT 呈負相關關系,表明妊娠期高血壓患者MPV、PDW、FIB 水平越高,其APTT、PT水平減少,患者病情越嚴重,與康寧等[10]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的發病程度與MPV、PDW、FIB 水平呈正相關關系,而APTT、PT 水平與其呈負相關關系,臨床通過檢測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的血小板參數、凝血功能相關指標的水平變化,可有效反映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進而可輔助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但本研究選取的樣本量較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可進一步進行多中心、大樣本量的研究,以便后期實施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