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婷 韓新源 王暄齊 姚筱 周楠
陜西省人民醫院1康復醫學科,2醫務處,3藥學部(西安 710068)
腦卒中是全球死亡第二大原因,致殘率高,據統計腦卒中導致50%左右幸存者永久致殘[1]。隨著老齡化人口的增加,預計腦卒中的發生率將持續上升[2]。因此,腦卒中極大地增加了全球范圍內的經濟和社會負擔。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參與調節腦卒中的風險因素之一,miRNA 是由22 個核苷酸組成的微小非編碼RNA 分子,在血液中非常穩定,主要通過細胞間的信息傳遞發揮重要的生物學功 能[3]。GIORDANO 等[4]提出,miRNA 在缺血性腦卒中異常表達,特異性miRNAs 與卒中臨床亞型相關,并可作為缺血性腦卒中的生物標志物。RYU 等[5]發現,miRNA 基因中存在的遺傳變異可影響miRNA 的加工和隨后的成熟,并共同影響疾病的風險或預后。miR-155 在缺血性或出血性腦卒中臨床樣本中持續上調[6]。GUGLIANDOLO 等[7]研究提出,miR-137 通過調節腦缺血再灌注中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調節細胞凋亡、神經炎癥、神經發生和血管生成等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腦卒中患者常規治療方式包括運動康復、認知行為療法以及藥物治療[8-9]。曲克蘆丁腦蛋白水解物是一類能夠改善神經功能的藥物,臨床上常用于腦缺血治療。電療是利用不同類型電流治療疾病的方法,是物理治療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高頻電療法有助于神經元通訊恢復,促進突觸增強[10]。目前,曲克蘆丁聯合高頻電療法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康復治療中尚未有相關報道,本研究探討不同治療方法對腦卒中患者外周血miR-137 和miR-155 表達水平以及治療效果的影響,以期為缺血性腦卒中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陜西省人民醫院接受康復治療的70 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案分為兩組,每組35 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21 例,女14 例,平均年齡為(62.02 ± 10.29)歲;觀察組患者男22例,女13 例,平均年齡(65.22 ± 11.25)歲。所有患者及家屬均了解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陜西省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1)患者經MRI、頭顱CT 檢查為缺血性腦卒中,并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學術會議制定的腦梗死診斷標準;(2)首次發病并伴有下肢痙攣癥狀;(3)患者依從性好,易于溝通。
排除標準:(1)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心、肝、腎功能不全病史者;(2)體內伴有金屬性植入物者;(3)病情不穩定,有進展性腦卒中或繼發性腦卒中者;(4)曾接受過神經肌肉阻滯術或使用抗痙攣藥物者。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表1)。
表1 臨床資料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s

表1 臨床資料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s
性別(男/女)平均年齡(歲)病程(月)吸煙[例(%)]飲酒[例(%)]對照組(n=35)21/14 62.02±10.29 10.27±4.17 25(71.42)23(65.71)觀察組(n=35)22/13 65.22±11.25 11.45±5.26 26(74.28)21(60.00)t/χ2值0.521 0.675 0.962 0.826 1.027 P 值0.278 0.476 0.482 0.508 0.297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采用神經促通術、支具固定、心理疏導等常規康復治療,在此基礎上,兩組患者進行靜滴曲克蘆丁(吉林四環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6573,規格:10 mL,0.4 g曲克蘆丁,5 mg總氮)+250 mL Ns 1次/d,療程為14 d。觀察組患者在曲克蘆丁基礎上,采用頻率為27.12 MHz、波長為7 m 高頻短波電療儀(深圳市御美高標電子有限公司)進行治療,將兩個電極放置于患病下肢兩側,20 min/次,每天1 次,10 d 為1 個療程,持續治療20 d 后評估患者治療效果。
1.3 指標檢測
1.3.1 實時定量PCR 分析外周血miR-137 和miR-155 表達水平兩組患者入院當日靜脈采外周血5 mL,超低溫保存備用,治療結束后,對兩組患者再次空腹采血5 mL,采用TRIzol 試劑盒(Invitrogen,CA)將受試者外周血總RNA 合成cDNA,采用RT-PCR 儀分析治療前后患者外周血miR-137 和miR-155 表達水平,U6 為內參,相對基因表達水平用2-ΔΔCT法進行計算。引物信息:miR-137,F:5′-GCGAGCGAGGAGAGACCA-3′;R:5′-AGTGCAGGGTCCGAGGTATT-3′;miR-155,F:5′-GCGAAAGCATTTGCCAAGAA-3′,R:5′-CATCACAGACCTGTTATTGC-3′;U6,F:5′-CTCGCTTCGGCAGCACA-3′,R:5′-AACGCTTCACGAATTTG-3′。
1.3.2 神經功能損傷評價利用NIHSS 評分評價患者神經功能損傷情況,BI 量表評價患者生活能力恢復情況。其中NIHSS 分數為0~42 分,得分越低說明患者神經受損情況越輕;BI 總分值越高提示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越好[11]。顯效:NIHSS 評分降低>45%,有效:NIHSS 評分降低>18%,無效:NIHSS 評分降低≤18%[12]。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 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患者外周血miR-137 和miR-155 表達水平兩組患者治療后miR-137 水平高于治療前,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外周血miR-137 表達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miR-155 表達水平有所降低,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外周血miR-155 水平更低(P<0.05)。
2.2 治療前后NIHSS評分和BI指數比較經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和BI指數,兩組患者治療后NIHSS 評分較治療前均降低,觀察組治療后顯著NIHSS 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I 指數結果表明,治療后BI 均升高,其中觀察組治療后BI 為(69.88 ±7.21),對照組BI 為(53.27 ± 6.24)顯著低于觀察組(P<0.05)。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外周血miR-137 和miR-155 表達水平變化Tab.2 Changes of miR-137 and miR-155 expression level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外周血miR-137 和miR-155 表達水平變化Tab.2 Changes of miR-137 and miR-155 expression level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 值P 值例數35 35 miR-137治療前0.68±0.31 0.63±0.16 3.202 0.025治療后1.26±0.24 1.45±0.57 5.579 0.003 t 值2.382 1.193 P 值0.072 0.021 miR-155治療前0.74±0.06 0.71±0.04 6.512 0.001治療后0.57±0.05 0.42±0.03 1.294 0.002 t 值1.492 0.184 P 值0.066 0.015
表3 腦卒中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損傷及生活能力評分比較Tab.3 Comparison of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and life ability scores of strok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表3 腦卒中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損傷及生活能力評分比較Tab.3 Comparison of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and life ability scores of strok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 值P 值例數35 35 NIHSS 評分治療前30.48±5.39 31.20±4.87 8.374 0.133治療后20.34±3.03 11.27±4.15 7.153 0.033 BI 指數治療前41.07±3.24 40.25±3.74 6.254 0.482治療后53.27±6.24 69.88±7.21 10.835 0.001
2.3 miR-137 和miR-155 表達水平與NIHSS 評分和BI 指數相關性經Pearson 相關性分析,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外周血miR-137表達水平與NIHSS評分呈負相關(r=-0.7233,P<0.001),與BI指數成正相關關系(r=0.3334,P<0.001);miR-155 表達水平與NIHSS 評分呈正相關(r=0.5984,P<0.001),與BI 指數呈負相關(r=-0.8101,P<0.001),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miR-137 和miR-155 與NIHSS 評分和BI 指數的相關性分析Fig.1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miR-137 and miR-155 with NIHSS score and BI index
2.4 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經分析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發現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總有效率為82.86%,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總有效率為94.28%,較對照組高(P<0.05),上述結果表明,對于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利用曲克蘆丁聯合高頻電療法治療效果更佳。

表4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Tab.4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例(%)
2.5 治療后不良反應比較監測治療后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表明對照組有2 例有發熱癥狀,2 例寒戰癥狀,1 例頭暈,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28%。觀察組1 例患者發熱,1 例患者有寒戰癥狀,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71%,顯著低于對照組。
缺血性腦卒中死亡率和致殘率高,治療手段有限,新治療方法需要對缺血性腦卒中相關神經炎癥的基因調控機制有深入研究[13]。miRNA 是大腦炎癥進展的關鍵調節因子,可隨著缺血性腦卒中而表達異常,在心肌梗死調節炎癥和心臟損傷中具有調節作用[14]。miRNA 參與缺血性腦卒中神經損傷后細胞凋亡、氧化應激損傷、神經炎癥和細胞自噬過程[15]。本研究分別采用曲克蘆丁靜滴聯合高頻電療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康復治療,結果表明,治療后兩組患者外周血miR-137 表達水平升高,miR-155 表達水平降低。miR-137 表達水平與NIHSS 評分呈負相關,與BI 指數呈正相關;miR-155 表達水平與NIHSS 評分呈正相關,與BI 指數呈負相關。曲克蘆丁聯合高頻電療治療效果更佳。外周血miRNA 表達水平對腦卒中患者治療具有指導作用,治療后患者miR-137 和miR-155 與NIHSS評分和BI 指數具有相關性,為治療方案可提供參考。研究表明腦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血清中miR-137 表達顯著降低,可作為診斷腦動脈粥樣硬化和預測腦血管事件的生物標志物[16]。ZHANG 等[17]利用手術治療缺血/再灌注誘導腦損傷中發現,治療后大鼠血清中miR-137 表達上調,降低凋亡因子表達,手術治療通過上調miR-137 信號通路在缺血性腦卒中中發揮神經保護作用。在小鼠中MiR-137通過抑制MAPK 信號通路,減少氧化、凋亡和炎癥途徑,對缺血性腦卒中具有神經保護作用[18]。miR-155 過度表達會導致神經元活力降低,促進細胞凋亡,提高自噬蛋白表達,加重神經元損傷[19]。miR-155 通過增強促炎細胞因子的表達來損害綜述神經系統,擾亂血腦屏障,是神經細胞疾病進展中關鍵調控基因[20]。本研究結果與上述結論相似,因此,miR-137 和miR-155 可作為急性缺血性卒中潛在的炎癥生物標志物。
NIHSS 是用于評估患者神經功能損傷程度,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神經功能損傷程度越重,BI 指數是對患者獨立生活能力進行評估,BI 指數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能力越好。本研究利用曲克蘆丁修復神經損傷,高頻電療法刺激痙攣下肢,二者結合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對患者治療效果更好。曲克蘆丁和腦蛋白水解物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于創傷性腦損傷和腦卒中,而且最近研究提出曲克盧汀在脊髓損傷治療中具有積極效應[21]。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曲克蘆丁治療后NIHSS 評分降低,BI 指數顯著升高。
本研究尚存在不足,樣本數量有限,數據表明治療前后miR-137 和miR-155 表達存在差異,但并未對其相關分子機制進行深入探討,后續研究將重點進行具體作用機制的探究。
綜上所述,利用曲克蘆丁聯合高頻電療治療缺血性腦卒中,顯著升高患者外周血miR-137 表達,降低miR-155 表達,改善患者神經損傷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治療效果,可為臨床腦卒中治療方案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