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佰城
(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2600)
徐州市地處我國東部沿海地區中部,是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重要的節點城市和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重要的節點城市。作為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的聯合協作進程中最便捷的中介區和高強度輻射點,具有雙向開放、梯度推進的戰略區位優勢和發展商貿、物流的獨特區位優勢,是沿東隴海產業帶的支撐點和陸港經濟的產品集散地。徐州市發展現代物流業具有良好的基礎和機遇,物流業發展的基礎條件得到顯著改善,物流集聚效應持續增強,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轉型進程快速推進,逐步形成以市場資本為主體的格局。徐州市物流業已步入集聚集約、轉型升級、規范引導的新階段。
但以現代物流標準衡量,徐州市向物流強市地位的發展還有一定差距。物流與區域產業缺乏協同聯動效應;專業化物流集聚發展平臺建設不足,載體支撐效應較弱;缺乏區域引領力,輻射效應不足,加上周邊城市競爭帶來的挑戰,物流業面臨空間擴張受阻的壓力。
充分發揮徐州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粵蘇皖贛四省物流大通道”交匯點的區位優勢,建立高效集約的一體化供應鏈制造業物流、便捷暢通的一體化城鄉配送商貿物流、綠色惠民的一體化農產品物流、開放共享的一體化區域協作物流等四大現代物流體系,構筑江蘇省“一帶一路”開放合作核心區物流高地。培育壯大營業收入超過1億元物流企業130家,超過10億元50家,超過100億元12家;打造11個物流產業集群、11個物流支撐平臺、21個重點物流園區。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規模適度、功能齊全、綠色高效的物流園區網絡體系,建成規范、透明、標準、誠信的物流服務體系。
以項目自身特點及項目在鐵路網絡布局中的發展為出發點,同時結合區域內經濟發展,根據徐州市的工業、商貿、物流等產業發展特征,聚焦區域內相關產業、市場發展與本項目的關聯性。針對工業企業、商貿市場、農貿市場、電商及快遞、醫藥物流等進行專項調研及分析。從市場的供需角度出發,圍繞鐵路物流、公鐵聯運物流、商貿物流所涉及的相關方面,深入了解相關市場/企業商戶的整體概況、供需情況、競爭情況、市場運營關鍵要素等[1],對目標市場的細分市場進行深入剖析,進而找到市場機會,為項目準確定位和業務運作策劃提供支持。
2.2.1 工業企業的物流需求
“十三五”期間,著力打造徐州經濟開發區、邳州、銅山區等新興產業集群綜合物流基地,統籌產業集群物流服務。推進新能源、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電子信息等產業進行物流資源整合。依托徐工集團、中能硅業等制造企業,聯合宏康物流、金駒物流園等專業物流,以“創新驅動轉型”SAP全球供應鏈交易平臺落戶江蘇為發展契機,助推徐州制造業向國際產業鏈頂端攀升。
2.2.2 商貿市場的物流需求
借助“互聯網+”“一帶一路”倡議和供給側改革的發展契機,以快捷、便民、專業、綠色為導向,以服務各類消費需求為目標,堅持做大現代商貿物流和提升傳統商貿物流并舉。大力發展第三方和第四方商貿物流,顯著提高商貿物流的標準化和信息化水平,打造區域性商貿物流高地。到2020年基本實現便捷暢通的一體化商貿物流體系,商貿物流業的增加值年均增長率達到13%,占物流業總增加值的比重顯著提升,物流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依托大成物流園、金駒物流園等大型商貿物流配送基地,培育第三方專業物流配送龍頭企業,示范和帶動第三方專業物流配送企業的發展。
2.2.3 農貿市場的物流需求
以促進農民增收、保障消費安全、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為目的,以綠色惠民為核心,重點提升徐州農副產品中心批發市場(七里溝)、江蘇徐州淮海蔬菜批發交易市場(金山橋)、新沂市北方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睢寧原禾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加強建設徐州大宗農產品交易平臺,完善物流設施和物流功能。“十三五”末期,徐州市已建設成為淮海經濟區重要的大宗農產品交易地和物流集散地。不斷完善糧食倉儲設施建設及維修,滿足糧食的戰略儲備功能。積極推進糧食現代物流設施建設,發展糧食儲、運、裝、卸“四散化”和多式聯運。重點打造漢源鐵路糧食物流中心、蘇魯糧食物流中心、新沂糧食現代物流中心等。
2.2.4 電商及快遞物流的市場需求
完善快遞物流服務網絡,“十三五”末期打造區域性快遞物流中心。推動電子商務企業和快遞企業探索創新合作模式,加強電商、快遞產業的深度融合,積極創建國家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協同發展試點城市。以市場帶動電商物流發展,引導小五金建材、裝飾裝潢材料等傳統批發市場“入園”,在園區打造市場集群。以八里國際物流園、鑫威物流等項目為依托,打造東部市場集群,加大對區域物流資源的整合程度,由大型物流園區或政府牽頭組建網絡服務平臺,入駐園區的快遞物流企業參與,積極引導個體融合,實現園區電商物流信息的共享,提升園區電商物流的現代化程度。
2.2.5 醫藥物流的市場需求
加強醫藥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實現醫藥物流社會化;推動縣級醫藥公司資源整合,加快建立醫藥配送中心;大力發展第三方醫藥倉儲物流,重點建設恩華醫藥物流園、淮海醫藥物流中心等第三方醫藥倉儲物流中心;著力打造徐州醫藥股份公司智慧物流園區項目,通過融合物流技術和信息技術,優化醫藥行業結構,保證藥品質量安全,提高行業勞動效率,節約社會物流成本和社會管理成本。
綜合指數模型、線性模型、灰色模型及彈性系數法及類比法,結合當地經濟發展預期與規劃及經濟水平類似的城市進行綜合預測,考慮各貨類的公路適站系數一般取1%~8%比較適宜[2],對項目地公路貨運量預測如表1所示。

表1 項目的公路貨運量預測值(104 t)
本項目為銅山臨港經濟產業園的配套,主要服務園區內相關物流及生產企業等。產業園依托現有的順堤河作業區,未來發展保稅、中轉、儲存、運輸、臨港產業開發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公鐵水聯運樞紐港區,主要辦理的貨運品類有煤炭、鋼材、糧食、冷鏈飲食品、化工品、集裝箱等。預測本項目近、遠期鐵路到達量分別為57×104 t、115×104 t,發送量分別為23×104 t、65×104 t,到達貨物來源主要為華北、華東及省內地區,發送貨物主要流向省內、山東及浙江等地(見表2)。

表2 本項目鐵路到發運量預測(104 t)
4.1.1 項目優勢(Strength)(1)本項目為“一帶一路”倡議——中格共同市場合作區(徐州)推進建設的物流中心,具有國家政策支持及各級政府的大力扶持。
(2)項目地處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城市、長三角城市群區域中心城市,區域經濟活躍度高,聚集了一批特色產業轉移區,物流需求旺盛。
(3)地理位置優勢明顯,具備各類交通方式,公鐵水多式聯運服務便利,可形成“快進快出”格局。
(4)區域內具備一定條件的物流設施基礎。
4.1.2 項目劣勢(Weakness)
(1)現有東垞鐵路專用線技術標準低、設施設備老舊,難以支撐本項目建設需要;疏港鐵路專用線在建,無法與本項目同步建設,存在廢棄工程。
(2)現有預測物流量無法支撐項目建設,項目產業及市場環境還需進一步培育。
(3)綜合交通基礎設施有待進一步完善。
(4)缺乏龍頭帶動示范企業。
(5)物流管理缺乏系統規劃。
4.1.3 項目機會(Opportunity)
(1)當下正值現代物流業體系快速成長期,區域經濟增長帶動物流需求增長。
(2)國家物流發展政策與環境持續利好。
(3)城市建設用地規劃更加合理,老舊物流中心、鐵路貨運設施拆除騰地。
4.1.4 項目威脅(Threat)
(1)市場競爭加劇。物流行業準入門檻不高,加上物流行業發展扶持政策,導致市場競爭激烈,不斷有新企業加入,沖擊物流行業。
(2)利潤空間下降。由于競爭壓力過大,使得部分物流企業壓低價格,進一步壓縮物流利潤。
本項目以徐州市內工業物流需求、商貿與倉儲物流需求及物流產業整合與提檔升級需要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發展現代供應鏈物流一體化服務為目標,著力打造功能完善的工商貿物流服務綜合性平臺。立足銅山臨港物流產業園,面向徐州市域,輻射淮海經濟區,以工業制造、商貿物流為基礎,以公鐵聯運和現代倉儲為核心,以商品交易為拓展,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互聯網絡、供應鏈金融等,打造集多式聯運、中轉集散、交易、倉單質押、信息發布、保稅等物流服務功能于一體的蘇北地區大型現代化綜合鐵路物流中心。
銅山臨港物流產業園是中格共同市場區(徐州)“一心(“中格絲路共同市場合作區總部大廈”城市綜合體)、兩園(鐵路物流園和臨港經濟產業園)、一平臺(雙方計劃合作建設徐州保稅物流中心(B型))”中“兩園”的重要組成部分。銅山臨港物流產業園一園多區,包含臨港產業園區和垞城大宗商品產業園區。其中,垞城大宗商品產業園區的垞城地塊為先行啟動區,擬打造以大宗商品和糧油為主,兼顧棉花、冷鏈等品類貨物,集多式聯運、倉儲、加工、配送、交易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物流產業園;臨港產業園擬打造以木材存儲、加工、運輸為主,兼顧糧食、大宗物資存儲、中轉等功能,并開展臨港作業、綜合倉儲、保稅、城市物流、交易展示、國際貿易等多種物流服務的臨港經濟示范區、地區貨物集散中心和多式聯運示范基地。本項目將打造鐵路港、多式聯運港、倉儲物流港、城市配送港、公路港、商貿港、信息服務港、保稅港、產業集聚基地等九大功能服務區。
本項目地處連接山東、江蘇、河南、安徽四省的重要貨運交通樞紐,鐵路貨運網絡基礎雄厚,通過打造綜合型鐵路物流產業園,可以進一步強化現代物流的服務保障力度;推動當地物流產業機制革新;實現區域物流的無縫銜接,構建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綜合物流體系。以現代物流優勢為承接城市功能疏解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對于推動淮海經濟區的發展、構筑徐州成為“一帶一路”雙向開放高地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十三五”期間,徐州將緊緊圍繞轉型發展,綠色崛起的戰略目標,依托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地理優勢,加快物流業發展,完善基礎物流設施,著力將徐州打造成為連接我國東部地區經濟交流和商品集散的門戶型流通節點城市。作為經濟轉型建設的重點項目,本項目建設為綜合物流產業園,將聯動地區內工業、商貿業、服務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轉型發展,是促進徐州實現經濟發展新突破的有效途徑。
發展物流產業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加速器,也是帶動新型城鎮化的有力手段。本項目的建設和運營,將整合區域內相關商貿流通資源,進而實現資源集約化利用和降低本地物流成本,同時提升區域內商貿流通效率,加速區域內第三產業發展。因此,本項目將有力推動徐州城鎮化發展,是經濟產業向新型化、可持續方向轉變的重要有力支撐。
在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背景下,國家高度重視物流產業發展,相關部委下發物流產業布局規劃,鼓勵依托港口、機場、大型鐵路樞紐場站建設現代物流園區,推進現代化綜合性物流園區的發展。本項目作為現代化綜合型物流園區,將打造成當地物流產業標桿性園區,推進當地物流產業的發展,是立足徐州、融合淮海、服務全國,建設聯通海外區域性多式聯運中心、國家級綜合物流樞紐和“一帶一路”核心物流節點城市的重要體現。
借鑒國內外物流產業的發展規律,具有上下游產業鏈長的特點,近年來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是有目共睹的。現代化的物流產業園區一方面能有效盤活區域經濟,提高當地產業的運作效率;另一方面還具有較強的基礎性和公益性,在地區經濟發展當中作用重大。本項目通過對徐州相關區域的物流市場相關方的資源匯集和整合,進一步推動區域內物流產業向集約化、現代化發展,從而達到降低社會物流成本、改善城市交通環境、提升物流服務質量等目標,緩解因物流產業發展不足而制約區域經濟發展的問題,全面提升徐州市及周邊區域的經濟實力。
通過標準化管理,物流配送服務將進一步向高效、規范、可快速推廣方向發展。當物流網絡建立起來,并實現了流程共享,設施建設費用及可變成本將進一步降低,以高效率、低成本的手段在確保服務質量的前提下,滿足客戶的各類需求。本項目的建設,可以為客戶提供配送、倉儲、增值服務等綜合服務。作為徐州經濟轉型的重點項目,本項目將成為實現物流產業標準化、規范化發展的指引性項目。
傳統的鐵路貨運發展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物流需求,在向現代物流轉型的過程中,除了引入先進物流理念,更要以改革傳統鐵路貨運管理模式為重點,將流程進一步梳理優化,整合單一、分散、不連貫的作業形式。以物流服務供應鏈為核心,打通各個物流環節,形成無縫銜接的物流系統。本項目通過以現代物流模式為范本,一方面重塑傳統鐵路貨運業務流程,另一方面整合優化了“運、存、發、配、管”等相關物流環節,開展公鐵水多式聯運,以滿足客戶多元化、個性化的運輸需求,進一步提高鐵路貨運服務水平、提升鐵路貨運市場份額。
通過對徐州市物流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的梳理,結合對當地物流市場需求進行廣泛深入的調研,重點圍繞五大行業市場進行物流需求分析,提出依托本項目打造鐵路港、多式聯運港、倉儲物流港、城市配送港、公路港、商貿港、信息服務港、保稅港、產業集聚基地。本項目的建設有助于推動淮海經濟區發展戰略的實施,對加快提升地區鐵路物流服務水平、促進徐州市經濟轉型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