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琴棋 莫竣羽
(1.廣西財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3;2.廣西路建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廣西 南寧 530000)
“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已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主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經濟已經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與此同時,國家要大力促進新興產業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被列為加快壯大發展的優先產業。為促進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勢必需要對其進行績效評價,企業通過經營管理活動最終呈現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是企業績效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作為我國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未來的發展受到多方關注,其財務績效水平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關注。
國內大多數學者在評價指標選取上主要關注兩個方面,一是指標選擇的原則,二是具體評價指標的選擇。企業進行財務績效評價時,其指標的選擇應遵循一定的原則,才能使評價相對客觀公正,使評價結果更加準確合理。在構建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時,均以現有國內研究成果作為基礎,結合財政部相關財務績效評價模式中的評價指標體系進行構建[1-2]。還有學者認為應充分考慮研究對象的資金運營情況以及財務管理要求,考慮研究對象所處行業的特征[3-4],在上述財務績效指標選取原則的基礎上,大量學者從盈利能力、運營能力、償債能力和發展能力四個方面來構建企業財務績效評價體系[5-6],也有部分學者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收益質量相關指標。
學者們通過對企業財務績效評價方法進行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并不斷采用新的分析方法對傳統模型指標進行修正,使其更加符合對當代企業進行客觀有效的財務績效評價。現有文獻中所使用的財務績效評價方法大致可分為四類:一是傳統評價方法,主要有沃爾評分法和杜邦分析法[7-8];二是多元統計分析法,當前用于財務績效評價常見的多元統計分析法有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9-11];三是運籌學的評價方法,主要有數據包絡分析法、層次分析法[12-14]等;四是其他評價方法,如灰色關聯分析法[15-16]、熵值法[17-18]和功效系數法[19]等。
現有文獻基于因子分析法進行績效評價的研究相對比較成熟,但針對科創板上市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財務績效的研究較少。因此,本文擬選取科創板上市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作為研究對象,從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發展能力四個方面運用因子分析法對其進行財務績效評價研究,通過分析影響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財務績效的關鍵因素來論證其目前的發展情況,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思路。
本文選擇科創板上市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公司為樣本,剔除掉數據不全和被ST(公司經營連續2年虧損,被進行特別處理)的公司,最終剩下154家公司,以其2021年的數據為研究樣本。本文從四個方面來構建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下文所有數據均來源于Wind數據庫。

表1 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本文采用KMO檢驗和Bartlett球度檢驗來檢驗所選變量是否適用因子分析法。利用SPSS 26.0軟件對本文原始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KMO和Bartlett檢驗結果
由表2可知KMO的統計值為0.678,大于0.5,并且達到極顯著水平(P<0.01)。KMO和Bartlett球度測試結果表明,因子分析適用于本研究。
本文采用方差最大化旋轉法對相關矩陣進行旋轉后,得到特征值、特征值貢獻率和累計貢獻率,如表3所示。
從表3結果可知,因子1的貢獻率為30.411%,即因子1能夠解釋原有變量30.411%的信息,因子2的貢獻率為27.374%,即因子2能夠解釋原有變量27.374%的信息,然而,因子2的累計貢獻率達到57.786%,說明因子1和因子2結合起來能夠解釋原有變量的57.786%,根據此規律可知,本文提取了4個主成分因子,其樣本方差的累計貢獻率達到了94.417%,說明本文選取的4個公因子能對原有變量94.417%的信息進行解釋,一般認為累積方差大于80%表明所提取的公因子能夠合理解釋原始數據的大部分信息。因此,本文提取4個公因子對原有變量大部分信息進行解釋是有效的。

表3 總方差解釋
通過因子分析得到的旋轉后的成分矩陣如表4所示。
由表4可以看出,在第一主成分中凈資產收益率、營業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銷售凈利率的因子載荷相對較大,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可以將第一主成分命名為盈利能力因子;在第二主成分中,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因子載荷較大,反映了公司的償債能力,可以將第二主成分命名為償債能力因子;在第三主成分中,總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的因子載荷較大,反映了公司的營運能力,可以將第三主成分命名為營運能力因子;在第四主成分中,凈利潤增長率和營業利潤增長率的因子載荷較大,反映了公司的成長能力,可以將第四主成分命名為成長能力因子。

表4 旋轉后的成分矩陣
通過因子分析得到的成分得分系數矩陣如表5所示。

表5 成分得分系數矩陣
根據因子得分系數矩陣得出四個公共因子的計算模型:
F1=0.266X1+0.322X2+0.252X3+0.323X4-0.044X5-0.050X6-0.023X7-0.023X8-0.034X9-0.084X10-0.083X11
F2=-0.012X1-0.046X2+0.027X3-0.044X4+0.125X5+0.06 8X6+0.361X7+0.359X8+0.362X9-0.032X10-0.031X11
F3=0.096X1-0.145X2+0.124X3-0.147X4+0.551X5+0.504X6+0.100X7+0.093X8+0.109X9-0.087X10-0.070X11
F4=-0.086X1-0.049X2-0.059X3-0.049X4-0.072X5-0.058X6-0.028X7-0.035X8-0.018X9+0.553X10+0.545X11
確定含有四個主因子的評價模型:
F=(30.411%F1+27.374%F2+18.497%F3+18.134F4)/94.417%
將樣本企業各指標分別代入上述模型,可以得到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和發展能力4個維度的綜合績效得分和排名情況,最后通過其綜合得分情況可以對科創板上市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進行財務績效評價,如表6所示。

表6 2021年企業綜合績效得分及排名
本文運用因子分析模型從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發展能力4個維度對科創板上市的154家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進行績效評價,得出一半以上公司的綜合績效為負值。其中,東芯股份排名第一,財務績效綜合得分為1.71,青云科技排名最后,得分為-1.47。樣本企業的綜合財務績效得分分值差距較大,說明我國科創板上市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目前經營狀況參差不齊。從盈利能力分析,有接近2/3的企業盈利因子為正,說明科創板上市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盈利能力普遍較強。但排在后三位的翱捷科技、寒武紀和青云科技3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均為負值,表現出三家公司的盈利能力較弱。從償債能力分析,科創板上市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償債能力因子普遍為負值,可見其償債能力較弱,由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對于新產品的開發周期長、資金投入量較大、資金轉換率較低,對企業經營具有不利影響,總的來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償債能力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從營運能力分析,有一半以上的公司為負值,排名第一的唯捷創芯營運能力因子得分超過4分,說明該公司資產運行效率與效益表現優異。從成長能力分析,成長能力因子得分越高,說明企業資產和主營業務實力較強,發展潛力越大。行業中僅有1/3的企業發展能力因子為正值,反映了當前我國科創板上市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尚沒有很高效地管理和運營自身的經濟資源,發展能力上有明顯的不足。
3.2.1 提高研發實力
技術創新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其首要條件就是要提高研發實力,通過提高研發實力,能夠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利潤的同時提升各項財務指標。技術創新和研發能夠給企業帶來更高的技術堡壘,以防止其他企業的效仿,與此同時,還能給企業創造利潤,實現企業價值,提高企業資金利用效率,使企業得以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日新月異,技術及產品迭代速度較快,企業需要不斷地進行創新,同時對市場進行精準的把握與判斷,不斷推出適應市場需求的新技術、新產品以跟上市場變化,贏得和鞏固公司的競爭優勢和市場地位。通過引進優秀的技術人才,對其實施激勵措施,為公司技術研發創造一個良好的內部環境,穩定公司的核心團隊,防止行業競爭對手“挖墻腳”,對公司新產品的研發和技術儲備造成影響,繼而對公司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響。
3.2.2 深研主營業務
主營業務收入的實現關系到企業生產活動的正常運行。加強對經營收入的管理,可以使企業的各項費用得到合理補償,有利于再生產活動的順利開展。一方面,主營業務是企業的主要經營方向,是企業獲取利潤的重要保證,加強其管理是實現企業財務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另一方面,主營業務是企業現金流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應當重視對主營業務的管理,促使企業深入研究和了解市場需求的變化,從而做出正確的經營決策,避免盲目生產,從而提高企業經營質量,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相對單一的主營業務在成本控制以及市場占有率方面占據一定的優勢,專注于主營業務的發展,能夠為企業降低成本,以此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
3.2.3 優化資本結構
科創板上市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多數營運能力欠缺、資本轉化能力較弱,導致財務績效水平較低。一方面合理地利用負債有利于降低資本成本,另一方面合理地利用負債有利于獲得財務杠桿利益,進而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從而擴大生產。所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戰略導向必須順應時代發展的方向,實現產業模式的多元化發展,拓寬融資渠道,充分利用籌資后形成的生產能力,提高投資效益,優化資本結構,提高企業償債能力和營運能力,為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