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蕓
(上海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商務與管理系,上海 201806)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強調了深化產教融合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改革的方向。“產教融合”理念作為校企合作機制研究的本體論,起源于馬克思主義“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揭示了職業教育產生的根源,構成了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要求。
在此基礎上進行的職業教育實踐和改革,使其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教育和生產勞動相結合”作為指導我國職業教育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進行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提供了理論支撐。教育部2012年印發的《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各高校要結合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要求,增加實踐教學比重。實踐教學是指通過專業理論引導學生完成實踐教學活動,目的在于促使學生發展實踐技能,鍛煉實踐能力,實現學生綜合素質和技能的提升。實踐教學是當前高職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鞏固理論知識和達成操作技能目標的有效途徑,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有序的方法和熟練操作技術能力的重要環節。因此,會展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在產教融合的大背景下,逐漸探索出適應職業教育發展趨勢,符合會展專業特性的全程實踐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德國教育界公布的一項研究成果指出,工作過程是“在企業里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個綜合的、時刻處于運動狀態但結構相對固定的系統”。“一個職業之所以能成為一個職業,是因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過程,即在工作的方式、內容、方法、組織以及工具的歷史發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獨到之處”。基于此,應用類專業知識的結構,不應該只是進行知識的存儲,還是構建一種應用知識的過程。
在產教融合、校企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經過多年專業建設和教學實踐,會展專業逐步構建了以職業認識實習——職業體驗實習——專業實習——頂崗實習為主線的貫穿三年高職教育的全過程實踐育人體系,如表1所示。

表1 會展專業全程實踐育人結構
在三年的實踐教學過程中,將政府—學院—行業—企業作為可供借鑒的開放式系統,在政府指導下,通過上海市會展行業協會和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的各項年報和總結數據,調研會展企業人才和崗位需求情況,在區域范圍內選定適合我校會展專業的活動項目,將會展人才培養育人體系融入開放式系統,有機整合校內實踐環節、校外實踐環節和校企產學研創新三實踐環節,形成由校外生產實習基地、校內實訓室和校企聯合指導中心共同組成。面向專業學生全方位、多層次、開放式、交叉互動的協同實踐教學體系。
1.職業認知實訓
會展專業大一的新生開展工商企業認知實習非常必要。認知實習的內容主要包括參觀上海各類展會,調研上海各大展館或實地考察上海會展企業,融入“會展概論”“場館服務與管理”等課程,讓學生初步了解會展行業和會展項目。
2.職業體驗實習
職業體驗實習以參加活動現場的服務與管理工作為主,結合理解“商務禮儀與溝通”“會展營銷”等課程內容。順應上海市會展的發展現狀,經過十年的產教融合實踐和探索,目前參與體驗的項目包括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中國國際酒店用品展、上海廣告印刷展等。
3.職業專業實訓
為培養適應會展行業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選定兩個固定校外實訓項目,“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和“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以這兩項活動的組織和舉辦流程為主線,在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場景、教學方式、師資、考核等方面配合教學。
通過構建以“職業認知、職業體驗、職業實踐”為模塊的全方位、多層次的實踐育人體系。學生實現“做中學”和“學中做”,理論和實踐融會貫通,與企業協同合作,根據項目調整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理實一體。打造真實的教學場景、真實的教學資源和真實的職場體驗,能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使之更加準確地理解會展專業知識,培養學生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全程實踐教學另一層意義指的是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融入實踐教學法,用階段性實踐目標達成綜合實踐性目標。以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會展項目策劃與管理”為例,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設置該門課的主要目的是基于會展項目崗位的需求,通過對項目合作典型任務的開發與設計,開展課程內容的安排,從單一環節的訓練——組合訓練——項目呈現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能力養成體系,結合科學化、游戲化、系統化、真實化等特點展開,實踐任務的開發遵循符合高職學生的認知規律特點,符合項目策劃行業所需的人才要求。
秀容月明因對本地不熟,就拜托叢時敏去幫他配一味毒藥,他服了藥,去見梨友,一個時辰內就毒發身亡。那樣,桂州六十萬百姓的性命保住了,他也不至于受辱。可他被叢時敏騙了,叢時敏早就降了胡人。
教學實施過程按照會展項目策劃與管理的流程來安排,在每一項工作任務的實踐教學實施過程中完成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的講授和傳輸,全程實踐教學實施過程。本課程基于會展專業知識的積累,加入會展項目策劃全過程的溝通能力與組織能力訓練,融合會展項目案例、基于項目合作的任務開發原理、真實再現工作場景,更符合實操性、真實性的典型工作崗位課程內容,具體實踐教學過程如下:
1.建立工作小組。本課程共安排48 人參加學習,每組4 人,學生可自主選擇小組成員,根據指導老師從學生個人能力、學習態度、技能水平等方面給出相應的建議。
2.角色分配。小組成員的學習從課程開始到課程考核貫穿整個過程,小組成員根據會展項目工作組成員的角色進行分配,有宣傳項目組長、項目策劃人員、資料匯總人員、宣傳和后勤保障人員等角色,每位學生都能根據角色分配找到自己在會展項目中的定位。
3.確定主題。在項目實踐課開始之前,各小組圍繞項目選題進行了討論,確定了“學生自主,教師引導”的方式,盡量讓學生自主發揮、自由選題。
4.制訂實施計劃。每組根據已經確定的選題,以會展項目流程中各要素為主線初步設定項目實施時間計劃,在制訂計劃過程中可運用各種表格和軟件。
5.完成策劃方案。各小組結合調研和查閱文獻資料,共同完成會展項目策劃方案的制訂。教師從策劃方案的可行性、步驟、內容等方面對每組方案進行研究和討論,給出相應修改意見。各小組根據修改意見再次修改,直到完成可行的方案。
6.分組演講評比。各小組根據策劃方案制作PPT,并進行美化和演講訓練。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策劃大賽評比,并邀請企業和行業專家作為評分人,從策劃流程、策劃內容、項目可行性、PPT 展示、演講能力、團隊協作等多維度進行評比。
7.模擬情景展示。經過策劃方案評比,選出最優和最可執行的一組方案,進行校內場景模擬展示,目的在于將抽象的學習對象或學習內容具象化。在此過程中,以項目流程為線索,各小組的角色再次進行整體分配。項目模擬演示將全班學生變成一個整體項目執行工作組,這一實踐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協調組織能力和項目現場執行力,并且能培養學生高度的責任心和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
8.完成評比、匯總。評比和匯總的目的是進行考核,對每位學生的實踐學習進行可量化的考核。總分為平時成績和報告成績兩個部分進行考核,本課程的考核方式為考查,會展項目策劃課程考核要根據不同案例的實際要求采取多種形式的過程性評價平時成績、實踐成績各占40%,理論成績占30%。
在評定考核成績時還可根據學生參加課外訓練、實踐活動、項目呈現、企業真實項目呈現等情況進行綜合考核。或將附加考核成績記入綜合考核成績,以鼓勵學生實踐和創新。
結合校內課程內容和會展企業資源,共同開發校企合作專業核心課“會展項目策劃與管理”課程內容,如表2所示。

表2 “會展項目策劃與管理”校企合作課程
“會展項目策劃與管理”以理論實踐結合的教學內容為基礎,采用以工作任務為線索的全過程實踐教學方法,達成培養會展項目策劃和管理的核心專業能力培養目標,在實踐流程中掌握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的實訓。通過實訓切實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技能,強化學生學習職業工匠精神、職業素養和奉獻精神的形成,以及較高的執行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等多元化綜合素養。
1.教學方式靈活機動。校內課程教學和實習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實現理實一體,課程的教學活動讓不擅長理論的高職學生能在一種相對輕松和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學習,學生很樂意接受,學習效果也得到很大提升,提高了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2.教學內容貼近會展行業發展的前沿。教學內容不再是以校內教材作為主要學習資料,在實訓過程中,學生可以獲得會展行業、企業最新資訊,不斷充實教學內容。
3.教學場景人性化。校內外實訓基地相結合,在模擬、真實的場景中直接獲取知識和技能,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實踐教學場景下,小組成員分擔各自的權利和責任,明白自己和他人的期望和行為,在理想狀態下,角色有助于各小組成員之間的溝通,使得小組保持團結。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奉獻精神具有引導作用。
全過程實踐育人體系的本質是將會展教育活動和會展活動相結合,讓教學在真實情景中開展,化崗位工作為教學過程的一個環節,將產業與教學密切結合,相互支持,相互促進,把學校辦成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科技服務為一體的產業性經營實體,形成學校與企業渾然一體的辦學模式。
根據高職會展學生的認知規律,建立全程實踐的人才培養方案,設立高職三年遞進式實踐教學環節,通過政府、企業、學校、學生協同聯動,為學生不同階段的實習實訓提供有力的理論依據和制度保障。實踐育人過程中,會展企業一線工作人員和行業專家參與學生的培養過程,不斷擴充會展專業師資隊伍。
基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實踐和探索,學校和企業同為會展專業人才的培養主體,企業深度參與,甚至引導會展專業的建設和發展。根據會展行業和企業的需求在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方式、課程標準教學實踐、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順應上海會展業的發展趨勢,會展專業實踐實訓教學從淺層次的校企合作,到深度的產教融合,對會展專業的建設和發展進行了積極、有效的實踐和探索,逐漸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全程實踐育人體系。對于提高會展專業學生學習動力和積極性有明顯效果。然而,由于各個院校和各專業課程存在一定差異,而且缺乏真正的政、企、校三方配合和實踐支持,能否引人其他課程的學習,還有待進步的實踐和研究。
在全程實踐育人體系中,全程實踐及階段性實踐目標的設定、引導和實施需要更多有經驗的企業工作人員參與指導,真正具有實踐經驗的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這樣才能為指導學生解決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供切實可行的協助。
相比普通教育,職業教育在目標、對象、實施與評價等方面要比普通教育更為復雜,對職業教育應該“高看一眼、厚愛一分”。高職會展專業人才培養要緊密結合會展專業實踐特性,對接上海“四個中心”“五大品牌”的建設目標,不斷完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會展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