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英,周 燕,郭 敬,馮 濤,楊鳳霞,黃 瑤,鄧小鳳,鄭 璐
(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肝膽外科,重慶 400037)
肝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1-2],發病率高、居第4 位,死亡率高、居第2 位[3-4]。目前首選的治方法療為腹腔鏡肝癌切除術[5-6],腹腔鏡肝癌切除術技術難度系數較高[7],術后的觀察與護理尤為重要[8]。隨著加速康復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不斷開展與運用,如何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讓其獲得最理想的治療效果,達到快速康復,一直備受關注。肝膽外科通過多學科聯合分析研究影響腹腔鏡肝癌切除術后快速康復的相關因素;遵循ERAS 理念,通過循證獲取[9-13];根據腹腔鏡肝切除術后快速康復的需要,建立康復日志制定相應的治療護理計劃,保證其有效性、科學性、安全性和可行性??祻腿罩静捎脠D文結合的形式,內容簡單易懂,患者及家屬易掌握,在護理人員的引導下,患者主動參與康復活動,家屬積極協助配合,從而達到快速康復的目的。經實施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1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符合2022年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頒布的《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2022 年版)》確診為原發性肝癌[14],首次行腹腔鏡肝癌切除術治療的120 例(其中ERAS組79 例,非ERAS 組41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60 例,取得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2 組患者的一般情況,手術方式及技術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表1)。納入標準[15]:(1)同一個的臨床團隊負責手術;(2)術后6 h 腹腔引流液體積小于200 mL,顏色由深紅色變為淺紅色;(3)患者交流溝通無障礙,能主動配合醫護的各種動作性指令;(4)影像學或其他檢查均未發現肝癌全身或肝內轉移。排除標準:(1)非初次手術、非腹腔鏡肝切除術、不同診治醫療團隊;(2)6 h 后,腹腔引流液體積大于200 mL,顏色由淺變深或暗紅色變為鮮紅色;(3)有溝通困難及不能獨立行走的人士;(4)影像學或其他檢查提示肝內或全身轉移?;颊呔褂米钥厥芥偼幢?。本研究過程中患者可隨時退出,無退出者。
表1 2 組患者基本情況比較[(±s)/n(%)]Tab.1 Comparison of basic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n(%)]

表1 2 組患者基本情況比較[(±s)/n(%)]Tab.1 Comparison of basic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n(%)]
注:臨床分期為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2022版)。
(1)對照組采用整體護理及圍手術期常規健康指導;(2) 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行醫護患共同管理模式,運用康復日志指導患者進行康復指導訓練。肝膽外科已于2020 年10 月組建了醫護患共同決策小組,其分工仔細,責任明確[1],設立專職的宣教護士。分析影響腹腔鏡肝癌切除術后快速康復的因素,小組成員文獻查閱ERAS理念及腹腔鏡肝癌切除的相關知識進行,循證實踐,經多學科聯合討論后,構建康復日志。康復日志有正面和反面2 頁,正面內容為康復活動內容如:日期、時間、康復項目(下床活動時間及距離、疼痛評分、進食種類及量等);反面是圖文結合的健康宣教(運動、飲食等)知識??祻腿罩镜幕顒佑媱澗哂袝r間階段性(如第1 天、第2 天等)、康復鍛煉遞進性(先從床上四肢活動到床旁站立、再由醫護協助、使用助行器到獨立行走);由流質逐步正常飲食。專職宣教護士在手術前向患者及家屬逐條逐項項講解康復日志,內容簡單易懂可快速掌握。術后護理人員寫好康復日志的眉欄(姓名、床號、手術名稱及時間等),放在床尾。每日至少2 次醫生護士同時查房、床旁交接班,查看康復日志項目完成情況,查找未完成的原因,組織討論,及時整改,督促患者按時完成康復計劃。
(1)術后活動:比較2 組患者下床運動人數、腹痛、腹脹、住院時間;(2)飲食:比較2 組患者首次飲食時間、量、正常飲食過渡時間;(3)術后疼痛、滿意度。比較2 組患者術后疼痛、滿意度。
采用SPSS26.0 統計軟件,計量資料服從正態分布用(±s)描述,2 組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和t1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為[n(%)],2 組比較用兩個獨立樣本的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組患者雖然在并發癥例數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但是在術后24 h 下床活動人數、術后住院時間上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2 組術后24 h 下床活動人數、并發癥例數、術后住院時間比較(±s)Tab.2 Comparison of 24 h postoperative ambulation cases,the number of complications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表2 2 組術后24 h 下床活動人數、并發癥例數、術后住院時間比較(±s)Tab.2 Comparison of 24 h postoperative ambulation cases,the number of complications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P < 0.05。
2 組患者雖然在術后首次進食時間、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但是實驗組在由流質飲食過渡至正常飲食的時間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2 組患者術后首次進食時間及量、過渡至正常飲食時間比較(±s)Tab.3 Comparison of time and amount of first postoperative eating and transition to normal eating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表3 2 組患者術后首次進食時間及量、過渡至正常飲食時間比較(±s)Tab.3 Comparison of time and amount of first postoperative eating and transition to normal eating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P < 0.05。
實驗組患者在術后疼痛、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2 組患者術后疼痛、滿意度比較(±s)Tab.4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pain and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表4 2 組患者術后疼痛、滿意度比較(±s)Tab.4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pain and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P < 0.05。
康復日志是在遵循ERAS 理念下為滿足腹腔鏡肝癌切除術后患者的康復需求,而構建的最佳循證實踐方案與應用。術后的營養與運動是患者康復的關鍵,在常規的護理措施中,臨床護理人員會因工作年資、專業水平、責任心、工作量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健康宣教出現差異性、缺乏規范性,護理措施指導落實不到位等現象的發生。康復日志將ERAS 理念貫穿其中,確保腹腔鏡肝癌切除術后的康復宣教內容的專業性及規范性,指導患者及家屬科學、高效、有計劃、有預見的實施康復活動[16-18]。
康復日志改變了常規的宣教模式,多學科協作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飲食、運動計劃及疼痛管理等,護理人員教會患者及家屬記錄康復日志?;颊邥鴮懣祻腿罩荆诱鎸?、客觀、動態地反應其運動、飲食、疼痛等情況,督促護士根據患者術后的不同情況實施個性化護理。康復日志的實施既能讓患者主動參與康復活動,也能讓家屬積極配合康復計劃,從而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護理人員利用康復日志指導和監督患者,通過查看康復日志更加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及康復措施的落實情況??祻腿罩就瓿汕闆r可直接反應術后的恢復狀況,在康復日志中注明未及時完成項目的原因,并進行床旁交接班。醫護同時查房,詢問完成項目的原因,實時動態調整治療和護理方案;讓康復指導科學個性化。
本次研究表明:實驗組在康復日志的實施過程中,術后24 h 完成下床活動例數明顯優于對照組,通過數據顯示,早期下床活動不僅可以緩解進食后腹脹、腹痛的情況發生,也能促進患者早日過渡至正常飲食?;颊咝g后的疼痛控制及滿意度也明顯優于對照組。術前專職宣教護士向患者及其家屬解釋康復日志的相關內容,幫助其掌握術后快速康復的治療、護理及配合要求,調動其積極主動參與。在康復日志的引導下,能有效避免護理人員因??浦R缺乏等因素導致的健康指導不到位;從運動、飲食、疼痛等多維度對患者進行康復管理;讓康復活動逐步進行,運動計劃由弱到強,由近到遠,飲食由少到多,由流質飲食過渡到正常飲食;逐步康復。同時,醫護人員通過查看康復日志和床旁交接班,使患者感受到醫護人員對其的關愛與重視,有效促進醫護患關系和諧美好;從而提高患者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腹腔鏡肝癌切除術后患者采用康復日志進行護理干預模式,是基于ERAS 理念下結合循證醫學的基礎上,多學科聯合實施,是安全、科學、有效、可行的,值得臨床研究和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