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普,邢會菊,許曉琳
膝骨關節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種關節退行性疾病,多表現為關節疼痛、腫脹、晨起僵硬、關節活動受限及關節畸形等[1]。藥物是治療KOA的重要手段,其中非甾體消炎藥在治療KOA中較為常用,可有效緩解患者癥狀,但無法抑制軟骨關節退變,且不良反應較多,應用受限[2]。因此,尋找KOA的其他有效治療方法尤為重要。中醫學認為,KOA屬于“骨痹”范疇,發病基礎為肝腎虧虛、筋骨失養,經絡痹阻、氣滯血瘀、長期勞損是其發生、發展的主要誘因,應以補益肝腎、除濕止痛之法為治療原則[3]。紅花化瘀湯是由紅花、丹參等多味中藥材合制而成的中藥制劑,使用途徑包括口服和熏蒸2種。其中,口服可起到活血化瘀、化痰通絡、溫陽散寒之效;熏蒸則通過將藥物轉化為熱蒸汽,經皮膚直接作用于患部,有著理想的活血化瘀通絡、溫經散寒解痙之效[4]。馮學英[5]研究表明,紅花化瘀湯用于KOA可獲益,但通過何種途徑給藥可實現最大獲益尚不明確。本研究探討紅花化瘀湯口服和熏蒸2種給藥途徑治療KOA的應用效果,旨在找出更為理想的治療方案,以優化KOA治療方案、改善治療現狀。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骨科確診并接受治療的120例KOA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口服組、熏蒸組、聯合組,各40例。口服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齡45~75歲,平均年齡(58.45±3.18)歲;病程3個月~8年,平均病程(3.47±0.82)年;發病部位左膝17例,右膝23例。熏蒸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齡45~76歲,平均年齡(58.42±3.24)歲;病程3個月~10年,平均病程(3.44±0.98)年;發病部位左膝20例,右膝20例。聯合組: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齡45~75歲,平均年齡(58.65±3.19)歲;病程3個月~8年,平均病程(3.18±0.88)年;發病部位左膝19例,右膝21例。3組性別、年齡、病程、發病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批號:倫審2017-11號),所有患者均知曉本研究內容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符合《骨關節炎診治指南(2007年版)》[6]中有關KOA的診斷標準,患者出現長時間膝痛,關節活動伴有骨擦音,有骨性膨大;晨僵≤30min。中醫診斷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7]中關于“骨痹”的診斷標準,局部可見輕度腫脹、活動時伴有摩擦聲,嚴重者可見肌肉萎縮。X線檢查顯示骨質疏松、關節面不規則、軟骨下骨硬化。辨證分型為瘀血阻滯型。主證:關節畸形,關節刺痛,痛處固定;次證:面色晦暗,彎腰駝背或活動不利;舌脈:舌紫暗,脈細澀或沉。
納入標準:①符合西醫和中醫診斷標準者。② 入院前2周內未進行相關治療者。③單膝發病者。
排除標準:①合并感染性疾病者。②伴有膝關節積液者。③有明確外傷史者。④對本研究用藥過敏者。⑤風濕或類風濕關節炎者。
口服組使用紅花化瘀湯口服治療,熏蒸組使用紅花化瘀湯熏蒸治療,聯合組使用紅花化瘀湯口服聯合熏蒸治療。紅花化瘀湯出自《外科正宗》卷三,根據原方劑加減化裁而來,方劑組成:紅花15g、防風10g、伸筋草10g、三棱9g、桑枝10g、透骨草10g、莪術9g、花椒6g、丹參15g。口服方法:加水浸泡30min,以漫過藥材為宜,濃煎為400ml,早晚各服200ml,每日1劑。熏蒸方法:將上述藥物放入HYZ-ⅡR型熏蒸治療機(安陽市翔宇醫療設備責任有限公司)中,加入3L水浸泡30min,煮沸,依據耐受程度對溫度進行調整,熏洗患者患側膝關節,30min/次,qd。3組均連續治療2周。
1.3.1 臨床療效
顯效:膝關節無壓痛、疼痛及腫脹,偶有摩擦音,活動正常;有效:膝關節疼痛、腫脹,壓痛減輕,有摩擦音,活動有所改善,軟骨下骨硬化;無效:膝關節壓痛、疼痛及腫脹等癥狀無改善或加重,軟骨下骨硬化[8]。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3.2 膝關節功能
于治療前及治療后,采用西安大略大學和麥克馬斯特大學(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關節炎指數評分量表評估3組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該量表包括疼痛(5個項目)、日常活動難度(17個項目)、僵硬(2個項目)3個維度,共24個項目,每個項目1~4分,共計96分,分數越高表示膝關節功能越低[9]。
1.3.3 炎癥因子
于治療前及治療后,采集3組患者的空腹靜脈血3ml,3000r/min離心10min后,采用酶聯免疫法測定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細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 細 胞 介 素-18(interleukin-18,IL-18)水平。
采用SPSS 22.0軟件處理數據。對所有計量資料作Shapiro-Wilk正態性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3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間比較采用SNK-q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期望值<5時采用連續校正卡方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差異。
聯合組整體治療效果優于口服組與熏蒸組,總有效率高于口服組與熏蒸組(P<0.05)。口服組與熏蒸組總有效率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3組臨床療效比較 n=40,n(%)
治療前,3組WOMAC評分各項目及總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3組疼痛、僵硬、日常活動及WOMAC總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聯合組低于口服組與熏蒸組(P<0.05);口服組與熏蒸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3組WOMAC評分比較 n=40,±s,分

表2 3組WOMAC評分比較 n=40,±s,分
與同組治療前相比,a:P<0.05;與口服組治療后相比,b:P<0.05;與熏蒸組治療后相比,c:P<0.05。下同
組別疼痛 僵硬 日常活動 總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口服組18.26±1.39 9.51±2.02a 6.86±0.814.08±0.52a 41.33±4.12 13.99±2.03a 66.45±6.3227.58±5.11a熏蒸組18.37±1.28 9.33±2.05a 6.81±0.823.99±0.59a 42.09±4.32 13.82±1.93a 67.27±6.4227.14±4.57a聯合組 18.29±1.35 6.28±1.68abc 6.84±0.792.23±0.54abc 42.13±3.51 8.43±1.58abc 67.26±5.65 17.34±3.80abc F值 0.072 35.601 0.039 143.461 0.509 116.019 0.235 65.463 P值 0.931 0.000 0.962 0.000 0.603 0.000 0.791 0.000
治療前,3組TNF-α、IL-17、IL-18水平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3組TNF-α、IL-17、IL-18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聯合組低于口服組與熏蒸組(P<0.05);口服組與熏蒸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3 3組炎癥因子比較 n=40,±s,μg/L

表3 3組炎癥因子比較 n=40,±s,μg/L
組別TNF-α IL-17 IL-18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口服組 428.31±50.45 398.32±38.31 365.32±40.23 303.25±37.82 228.31±40.31 210.53±32.28熏蒸組 427.61±48.30 390.38±37.40 367.45±39.41 296.53±35.88 229.39±40.80 213.45±30.19聯合組 429.08±48.65 365.41±35.17 368.52±41.33 235.44±38.30 227.93±42.35 179.33±28.62 F值 0.009 8.625 0.065 40.029 0.014 15.481 P值 0.991 0.000 0.937 0.000 0.987 0.000
目前,改善或恢復患者關節功能、減輕或消除疼痛、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是臨床治療KOA的主要目的。KOA以藥物治療為主,常見藥物有非甾體消炎藥,可有效緩解患者癥狀,但在抑制關節軟骨退變方面獲益不佳,整體的干預效果不理想[10]。
KOA在中醫學中屬于“骨痹”范疇,多因肝腎不足、正氣虛脫、風寒濕邪乘虛而入、正氣不足導致血液運行不暢、外邪入侵,致血瘀氣滯、脈絡閉塞。風濕寒邪乘虛而入在關節脈絡受阻,不通則痛。該病屬于肝腎虧虛為本,瘀血阻滯為標,本虛標實;且一般認為肝腎虧虛、風寒侵襲會形成骨痹,導致KOA發生,表現為瘀血阻滯。因此,治療KOA應從通入手,通則不痛[11]。
紅花化瘀湯由透骨草、桑枝、伸筋草、莪術、紅花、丹參、花椒、防風、三棱合制而成。其中,伸筋草、紅花及透骨草為君藥,具有疏通經絡、消腫止痛、活血化瘀之效;莪術、三棱、花椒、丹參、防風為臣藥,三棱、莪術、丹參可破血化瘀,花椒、防風可祛風除濕、散寒止痛;桑枝為佐藥具有溫補肝腎、舒筋活絡之效。諸藥合用共奏疏經通絡、活血化瘀、補益肝腎之效,標本共治。研究證實[12],紅花化瘀湯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并輔以散寒止痛、強筋活絡藥物,有助于改善關節功能。故可用于KOA的治療。但需要注意的是,針對關節炎的中藥治療途徑包括口服與熏蒸,考慮長時間口服可能會帶來安全隱患,故臨床多見熏蒸療法,但單純的熏蒸帶來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故是否可考慮將二者聯合應用,或可提高KOA整體治療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組整體治療效果優于口服組與熏蒸組,且總有效率高于口服組與熏蒸組,熏蒸組與口服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治療后,聯合組疼痛、僵硬、日常活動及WOMAC總分均低于口服組與熏蒸組,口服組與熏蒸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提示采用紅花化瘀湯口服與熏蒸聯用可增強KOA治療效果,患者膝關節功能改善效果更理想。究其原因,可能與口服后藥物直接發揮功效有關。方中紅花、透骨草、伸筋草、桑枝等均被現代藥理學證實對關節功能恢復有利。其中,紅花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效改善膝關節局部微循環,促進關節組織再生;透骨草、伸筋草具有鎮痛及抗炎作用;桑枝可加強舒筋活絡,對關節屈曲舒展有利。諸藥結合可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關節功能[13-14]。結合熏蒸療法,通過熏蒸治療機可直接將湯劑轉化為蒸汽作用于膝關節,具有舒筋通絡、活血化瘀的效果,同時藥物直接作用于患處,充分發揮治療作用,可降低患者神經末梢興奮,緩解韌帶、肌肉組織僵直、痙攣的癥狀,改善患處血流,繼而有利于膝關節功能的恢復[15]。
KOA發病時,患者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將顯著增加,且參與KOA的發生及發展[16]。IL-17、IL-18均是主要的促炎因子之一。IL-17可誘導骨細胞分解代謝,在KOA發展過程中對重構結締組織和細胞因子失衡發揮重要作用;IL-18可加快軟組織的降解。TNF-α則被證實參與了KOA發病進程,使軟骨退變或加快軟骨基質的分解代謝[17]。故分析上述指標治療前和治療后的變化,對指導KOA治療效果的評估有積極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3組TNF-α、IL-17、IL-18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聯合組低于口服組與熏蒸組。說明紅花化瘀湯口服與熏蒸聯用可改善KOA患者的炎癥因子水平。究其原因,可能與紅花化瘀湯中花椒、莪術、三棱等的抗炎效果有關。花椒、莪術揮發油有一定的抑菌及殺菌作用,二者可能通過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等發揮抗炎作用,達到降低TNF-α、IL-17、IL-18水平的目的[18-19];三棱煎劑可擴張血管,加快血流速度,達到抗炎作用,繼而降低TNF-α、IL-17、IL-18水平[20]。紅花化瘀湯熏蒸可直接作用于膝關節局部,使局部皮膚溫度升高,擴張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吸收、炎癥消散,加速新陳代謝,促進水腫消退及組織修復,緩解患者炎癥狀態,抑制促炎因子的表達,降低血清TNF-α、IL-17、IL-18水平[21]。故紅花化瘀湯口服與熏蒸聯合應用可進一步增強抗炎效果。
綜上所述,紅花化瘀湯口服聯合熏蒸治療KOA,可提高整體治療效果,減輕患者炎癥程度,有效改善膝關節功能,聯合應用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