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紹東 黃林海 蘭敏東 鄧信寧 陸方群 韋瑋
(廣西醫科大學附屬武鳴醫院骨外科,廣西 南寧 530199)
軸性腰痛是常見的一種腰椎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目前,針對軸性腰痛的具體發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確,認為可能與腰椎失穩、骶骼關節源性疼痛、假關節形成及椎間盤源性疼痛等有關〔2~4〕。目前,針對軸性腰痛患者主要采用手術、理療及口服藥物治療等〔5〕。近年來等離子消融髓核成形術不斷應用于臨床,且獲得良好效果〔6〕。本文探討經皮椎間盤骨水泥成形術結合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對老年軸性腰痛患者腰椎功能和生活質量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擇廣西醫科大學附屬武鳴醫院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老年軸性腰痛患者60例。納入標準:①癥狀性節段不穩;②影像檢查表現為椎間盤真空征(可引起動態性椎間孔狹窄)和退變性脊柱側凸;③年齡>65歲;④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嚴重畸形、肥胖等疾病者;②嚴重骨質疏松者;③感染和惡性腫瘤者;④精神疾病者;⑤手術禁忌者或過敏體質者。依據治療方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67~78歲,平均(71.23±3.24)歲。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66~79歲,平均(71.64±3.29)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保守治療,指導進行理療、腰背肌肉鍛煉,佩戴腰圍保護,輔予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藥物包括口服鈣爾奇D片600 mg/次,2次/d;維生素D(骨化三醇)0.25 μg/次,2次/d;肌肉注射鮭魚降鈣素注射液200 IU/次,隔日1次。觀察組給予經皮椎間盤成形術結合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經皮椎間盤成形術具體操作:取患者俯臥位,于患者脊柱中線左側旁開6 cm,穿刺入影像顯示為椎間盤真空征的腰椎椎間隙,再于正側位透視針尖進入至椎間盤中心,將針芯撤出,再經套管向椎體內注射骨水泥適量,拔除穿刺針,局部包扎;抗骨質疏松藥物用法用量同對照組。兩組療程均為3個月。
1.3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下床活動時間變化;②觀察兩組術前和術后3個月側凸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之差(PI-LL)變化,采用脊柱全長正側位X線測量脊柱側凸Cobb角、腰椎前凸角、骨盆投射角,PI-LL=骨盆投射角-腰椎前凸角;③觀察兩組術前和術后3個月Oswetry功能障礙指數(ODI)和日本骨科協會制定的腰椎疾患量表(JOA)評分變化,DOI評分越低腰椎功能越好,JOA評分越高腰椎功能越好。④觀察兩組術前和術后3個月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其中VAS 0~10分,評分越高疼痛越明顯;ADL評分0~100分,評分越高ADL越好。⑤觀察兩組術前和術后3個月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分,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軟件行t、χ2檢驗。
2.1兩組下床活動時間比較 觀察組術后下床活動時間〔(4.21±1.38)d〕顯著短于對照組〔(6.58±1.59)d,t=6.166,P<0.05〕。
2.2兩組側凸Cobb角和PI-LL比較 兩組術后3個月側凸Cobb角和PI-LL明顯低于術前;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3兩組ODI評分和JOA評分比較 兩組術后3個月ODI評分明顯低于術前,而JOA評分明顯高于術前(均P<0.05);觀察組術后3個月ODI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而JO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
2.4兩組VAS、ADL評分比較 兩組術后3個月VAS明顯低于術前,而ADL評分明顯高于術前;且觀察組術后3個月VAS明顯低于對照組,而ADL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3。

表1 兩組Cobb角和PI-LL比較

表2 兩組ODI評分和JOA評分比較分,n=30)

表3 兩組VAS和ADL評分比較分,n=30)
2.5兩組SF-36評分比較 兩組術后3個月身體疼痛、社會功能、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評分明顯高于術前(P<0.05);觀察組術后3個月身體疼痛、社會功能、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SF-36評分比較分,n=30)
軸性腰痛原因較多,而其中腰椎退變性失穩、腰椎滑脫、腰骶部軟組織勞損及腰椎間盤源性腰痛是臨床上造成腰痛的最多見的原因,通常在保守治療無效情況下,需進行手術治療〔7~11〕。而采取手術治療的目的和原則主要是增加和恢復腰椎的穩定性,盡量保護神經功能及維持正常腰椎的承重功能〔12,13〕。因此,采取及時有效的方案治療軸性腰痛尤為重要。維生素D和鈣是用于骨質疏松患者治療的基礎藥物,而《中國骨質疏松性骨折診療指南》2015年建議在正常飲食情況下,需補充維生素D每日800~1 000 IU,需補充元素鈣每日500~600 mg。降鈣素能夠降低破骨細胞數量及抑制破骨細胞活性而阻止骨量丟失,同時還能夠與下丘腦網狀結構降鈣素受體結合,抑制前列腺素分泌的中樞致痛作用,適用于骨質疏松性骨折急性期合并疼痛患者〔14~16〕。
軸性腰痛合并椎間失穩多進行椎間融合并固定等手術治療〔17〕。經皮椎間盤骨水泥成形術最早見于2015年,而其中適應證主要是存在椎間盤真空現象及機械性腰痛患者,退行性椎體滑脫或1個或多個節段的脊柱畸形,且由于無法耐受開放手術或高手術風險患者;而腫瘤、感染、肥胖、嚴重畸形及嚴重骨質疏松等患者需嚴格評估〔18,19〕。本研究結果可見經皮椎間盤骨水泥成形術結合抗骨質疏松藥物能夠促進患者早期康復、降低患者側凸Cobb角和PI-LL、改善腰椎功能、減輕患者疼痛及改善患者ADL、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