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比努爾·克依木 帕力達·阿不力孜 苗海軍 鄒婷 周曉輝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老年病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
進入21世紀以來,新疆的人口老齡化現象伴隨著加速前進的同時,已經逐漸呈現出“高齡化”特點。而高齡老人慢性病患病率明顯增加,從而不同程度地影響著生活能力的下降。目前新疆缺乏對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演變的比較分析資料,本研究通過新疆≥55歲中老年人在2016年和2006年兩次調查資料進行慢性心腦血管疾病患病情況比較分析,以了解新疆中老年人群中阿爾茨海默病(AD)、血管性癡呆(VD)、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高血壓、2型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血脂異常和代謝綜合征等主要慢性病患病情況變化趨勢。
1.1研究對象 2006年采用分層、隨機、多級整群抽樣方法,抽樣調查了新疆烏魯木齊市新農大社區、和鋼社區、和田地區墨玉縣及其周邊6個鄉鎮,年齡≥55歲的維吾爾族居民共4 824人進行常見心腦血管疾病的現況分析。2016年采用同樣方法選取了烏魯木齊市和和田地區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下轄區,年齡≥55歲的常住維吾爾族和漢族居民,共1 962名居民接受調查。
1.2研究方法 以現場問卷及入戶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首先對鄉村及社區≥55歲的常住人口的維吾爾族和漢族人群在居委會或社區按照戶籍名單登記,先列出調查名單,采用電話及張貼海報的方式通知符合條件的中老年人到現場進行各種調查,包括一般體格檢查和量表的填寫。如果因年老體弱不能在現場調查或未能參加的老年人,則隔天采用分組入戶調查的方法進行,盡量降低漏檢率。
1.3研究內容 全部對象詢問性別、年齡、族別、職業、文化程度及受教育年限、婚姻、既往病史等一般資料;測量身高、體重、腹圍、血壓并進行全身體格檢查和神經系統檢查;完成血脂、血糖的測定及相關量表測定(同第一部分)。
1.4診斷標準 高血壓按照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及2010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建議使用標準診斷;糖尿病根據1999年WHO及2007年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公布的糖尿病診斷標準;冠心病依據1979年WHO關于冠心病的命名和診斷標準及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推薦的冠心病診斷標準,同時結合冠心病現病史進行診斷。血脂異常參照2007年《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診斷;腦卒中以2005年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為標準進行診斷,由專業神經科醫生詢問病史并進行神經系統檢查,或既往有二級甲等以上醫院診斷。VD、AD、MCI根據美國精神病學會的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第四修訂版(DSM-Ⅳ)標準診斷。代謝綜合征采用2009年聯合暫行共識標準(JIS),使用其針對亞洲人群的標準診斷。1.5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3.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
2.12016年與2006年調查人群的一般特征比較 2016年調查人群的腹圍、BMI、收縮壓明顯高于2006年(P<0.05);2016年調查人群的舒張壓、空腹血糖、三酰甘油、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明顯低于2006年(P<0.05)。見表1。

表1 2016年與2006年新疆地區調查人群的一般特征比較
2.22016年與2006年新疆地區調查人群慢性心腦血管疾病患病率的比較 按年齡調整患病率后,2016年、MCI、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血脂異常、代謝綜合征等標化患病率明顯高于2006年(P<0.01,P<0.001)。見表2。

表2 2016年與2006年新疆地區調查人群慢性心腦血管疾病患病率的比較
2.3不同性別2016年與2006年新疆地區調查人群慢性心腦血管疾病患病率的比較 2016年男性AD、MCI、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血脂異常、代謝綜合征等標化患病率明顯高于2006年(P<0.01,P<0.001)。2016年女性AD、VD、MCI、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血脂異常、代謝綜合征等標化患病率明顯高于2006年(P<0.01,P<0.001)。見表3。
2.4不同民族2016年與2006年新疆地區調查人群慢性心腦血管疾病患病率的比較 2016年漢族間AD、VD、MCI、高血壓、冠心病、血脂異常、代謝綜合征等標化患病率明顯高于2006年(均P<0.001)。2016年維吾爾族間VD、MCI、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血脂異常、代謝綜合征等標化患病率明顯高于2006年(均P<0.001)。見表4。

表4 不同民族2016年與2006年新疆地區調查人群慢性心腦血管疾病患病率的比較
2.5不同身體質量指數2016年與2006年新疆地區調查人群慢性心腦血管疾病患病率的比較 2016年新疆地區中老年人正常體重組中的AD、MCI、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和代謝綜合征標化患病率均明顯高于2006年(P<0.05,P<0.001);2016年超重組中的AD、VD、MCI、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血脂異常和代謝綜合征標化患病率均明顯高于2006年(P<0.05);2016年肥胖組中阿爾茨海默病、MCI、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血脂異常和代謝綜合征標化患病率均明顯高于2006年(P<0.05,P<0.001)。見表5。

表5 不同體重指數2016年與2006年新疆地區調查人群慢性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比較
AD患病率逐年升高〔1〕,60 歲以上全球癡呆患病率 3.9%〔2〕。日本〔3〕AD的患病率在1985年、1992年、1998年、2005年和2012年分別為1.5%、1.4%、2.4%、3.9%和7.2%(P<0.01)。北京市某社區65歲以上老年人AD的患病率從1.9%(1997年)上升到2.0%(2004年)〔4〕。本調查結果與上述報道一致。日本〔3〕VD患病率在1985年、1992年、1998年、2005年和2012年分別為2.4%、1.6%、1.5%、2.4%和2.4%(P=0.59)。曲艷吉等〔5〕對中國社區55歲及以上人群中VD流行病學的Meta分析結果顯示,1985~2011年,VD患病率在緩慢上升的同時略有波動:1990~2004年上升,2005~2009年略有降低,而2010~2011年又有升高。2016年我國老年人群認知功能抽樣研究顯示〔6〕MCI的患病率為11.33%。本研究結果與上述報道一致。
2016年與2006年比較認知功能障礙(AD、MCI)患病率呈上升趨勢,分析可能原因,新疆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為72.35歲,接近國家平均水平,AD、MCI患病率上升可能是因為人均壽命逐漸延長有關。同時新疆地區居民正暴露在強度不斷上漲的以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為主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危險因素水平中,血管性危險因素及其相關疾病參與了AD、MCI的腦組織病理改變過程,這也成了AD、MCI患病率上升的原因。
美國〔7~9〕成人高血壓的患病率從24.0%(1988~1991年)上升到33.5%(2005~2008年)。與國際報道類似〔10~12〕,中國成人高血壓的患病率已從14.5%(1991年)上升到34.0%(2012年)。本調查結果與上述報道一致。糖尿病的患病率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齡化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也在迅速增加。上海市社區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已從11.2%(2008年)上升到27.4%(2014年)〔13〕。本調查結果與上述報道一致。美國全人群冠心病患病率為 6.0%〔14〕。中國不同地區人群冠心病患病率為2.23%~9.80%,各地之間患病率差異明顯〔15~18〕。上海市社區老年人高脂血癥的患病率已從25.5%(2008年)上升到34.9%(2014年)〔13〕。本調查結果與上述報道一致。本研究也提示,BMI一直呈增加態勢,BMl越高慢性病患病率也越高。
2014年我國腦卒中患病率與1986年調研結果(0.27%)相比,25年來我國腦卒中患病率以每年8.1%的速度增加。本研究2016年和2006年腦卒中標化患病率均明顯高于全國水平。美國代謝綜合征患病率仍再持續增長,10年間代謝綜合征患病率從27.9%增長到34.1%。中國代謝綜合征患病率從2002年的7.3%快速增長到2010年的24.5%〔19〕,其最主要的驅動因素在于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本調查結果與上述報道一致。
超重、高脂、高糖、高血壓等代謝綜合征患病率的增加,使心、腦血管病成為目前我國老年人的一個主要健康威脅。而高鹽飲食、超重/肥胖通過多種因子途徑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加重血管壁的炎癥反應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頸動脈內膜增厚嚴重程度與腦卒中等腦血管疾病關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