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永亮,蔣永梅,楊思維,蔣旭東*
(1.四川省達州市飼草飼料工作站,四川 達州 635000;2.四川文理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四川 達州 635000;3.青海大學畜牧獸醫科學院,青海 西寧 810016;4.四川省草原科學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1731)

現階段,我國主要的生態養鵝模式有冬閑田種草養鵝、果樹林下養鵝、玉米地養鵝、林下養鵝等。幾種模式下,養鵝的首要因素和效益均與種草密切相關。川東地區具有良好的水熱條件,獨具發展養鵝業的天然優勢。本文對川東地區種草養鵝的關鍵技術及效益進行了分析。
1.1 草品種選擇 鵝喜食幼嫩多汁的牧草,建議選擇葉片豐富、莖葉比較高的牧草品種。冬春兩季養鵝可在秋季種植多花黑麥草、冬牧70、菊苣等;夏秋季養鵝可在春季種植高丹草、蘇丹草、苦麥菜等。若要保障鵝全年的鮮草供應,可種植一定面積的多年生牧草,如白三葉、紫花苜蓿等。多花黑麥草、冬牧70黑麥及高丹草、蘇丹草(幼嫩時期)的鮮草產量約6 000 kg/畝(1 畝≈667 m2,下同),菊苣產量約9 000 kg/畝,苦麥菜、白三葉、紫花苜蓿產量約4 000 kg/畝。按每只成鵝每天采食1.5 kg 鮮草計算,根據養鵝數量可粗略規劃飼草的種植面積。同時,葉菜類、再生稻也是養鵝的理想飼料,養殖戶可因地制宜加以選用。
1.2 牧草高產栽培與管理技術
1.2.1 整地 牧草種子通常較小,在整地中需精耕細作,避免種子出苗受到影響。川東地區常見集中連續降雨和暴雨、大暴雨天氣,在整地中要考慮排水溝的設置,通常每隔4~6 m開挖一條排水溝,確保雨水及時排出,避免水淹。
1.2.2 播種方法 黑麥草、冬牧70、高丹草、蘇丹草、紫花苜蓿、白三葉等采用條播,行距30 cm 左右,播種深度2~4 cm。雜交狼尾草、象草等采用窩播,行距80 cm 左右,播種時選擇有2 個有效芽孢的莖段作為種苗,一個芽孢埋在土壤地下,另一個芽孢露出土壤,提高成活率,播種深度一般在10 cm左右。
1.2.3 水肥管理 澆水時間一般為清晨或傍晚。底肥為復合肥或農家肥,禾本科牧草在分蘗-拔節期追施尿素肥,豆科牧草在分枝-現蕾期追施尿素肥,牧草每次刈割后需追肥(尿素),多年生牧草還需施越冬肥和返青肥(復合肥)。
1.2.4 刈割條件 低矮再生能力較強的牧草在50 cm 左右刈割,留茬高度3~5 cm;高大禾草在70 cm 左右刈割,留茬10 cm 左右;多年生牧草在越冬前進行最后一次刈割時,需提高留茬高度,以提高越冬率。如短時間產草量過大可在收割后將草曬成干草,制成草粉備用,以免影響牧草的再生和鮮草供應。
1.2.5 病蟲害防治 牧草常見病害有霜霉病、銹病、褐斑病、白粉病等,需在發病早期噴施多菌靈、三唑酮等藥物進行防治,同時銹病感染區域應盡快刈割,降低銹病大面積暴發風險。苗期常見地老虎、蠐螬等蟲害,可通過拌種劑拌種,撒施辛硫磷或肥地龍進行防治。
2.1 雛鵝飼養技術 雛鵝指孵化后30 d 內的小鵝,雛鵝孵化后要先飲水,再開食。開食時間為出現啄食反應后的12~24 h 內,開食不能太晚,否則會影響生長,甚至造成死亡??衫们屑毜哪鄄莼蛏晕⒅笫斓男∶住⑷珒r顆粒飼料(直徑2.5 mm)進行開食。
2.1.1 2~3 日齡 可利用水浸泡過的米飯+切細的青綠飼料或雛鵝的全價配合飼料+青綠飼料進行飼喂,每2~3 h 飼喂1 次,夜間飼喂2 次,每次飼喂約30 min,盡量滿足少食多餐。
2.1.2 4~10 日齡 隨著雛鵝的成長,其消化功能也逐漸加強,可逐漸增加青綠飼料的飼喂,每3~4 h飼喂1次,飼養時精飼料占30%,青綠飼料占70%。
2.1.3 11~20 日齡 此時雛鵝已具備了一定的采食能力,可逐漸開展戲水和放牧飼養,飼養時精飼料占10%~20%,青綠飼料占80%~90%。
2.1.4 21~30 日齡 此時可增加雛鵝放牧飼養次數,逐漸降低精飼料占比,飼養以青綠飼料為主,輔喂少許精料。
2.2 仔鵝飼養技術 仔鵝是指育雛結束后5~12 周的中雛鵝,此時仔鵝消化道容量增大,對外部環境也具備了較強的適應性。
2.2.1 放牧飼養 可充分利用田邊、地角、冬閑田、撂荒地、果樹間隙種草等方式開展放牧飼養,最大化利用土地和牧草資源,以降低飼料和人工成本。放牧時間要根據季節調整,夏秋炎熱季節需考慮避暑,禁止在10~18 點高溫天氣下放牧;冬季和早春應注意防寒,禁止過早、過晚放牧。放牧時也需與戲水結合起來,滿足鵝每日運動量,放牧后需補飼精料或青綠飼料,滿足鵝營養需求。
2.2.2 舍飼圈養 若無放牧條件,可采取單純種草刈割舍飼圈養,但舍飼圈養要注意與戲水合理安排,滿足鵝每日運動量。在飼養中要密切觀察鵝的行為狀態,當鵝蹲下休息時,證明鵝已吃飽,此時應停止飼草供給,避免飼草浪費。為滿足仔鵝營養需求,需補充部分精料,一般每只補充50~150 g/d。喂養中可根據糞便狀況來判斷青飼料與精飼料喂養比例是否合適。如果糞便細小呈粒狀,則青飼料占比較小,需提高青飼料占比;如糞便色淺不成形,則精飼料占比較小,需提高精飼料占比。
2.3 育成鵝飼養技術 鵝的育成期是針對后備種鵝而言的,飼養重點是限制飼養,控制體重,防止過大過肥,使其生殖器官得到充分發育,滿足產蛋體況。育成鵝的飼養可完全采取放牧飼養+添加部分人工栽培牧草的飼養方式,停止精料供給,每只鵝每天需消耗1.5 kg 青綠飼料。在育成期時,要密切關注育成鵝的體況,及時淘汰體質較弱的育成鵝(主要表現為進食緩慢、行動不靈活、長臥不起等),降低飼養成本。在開產前一個月可適當補充精料,加速種鵝體況恢復,以待開產。
2.4 產蛋鵝飼養技術 為了獲得穩定的產蛋量,產蛋期的鵝應給予充分的營養支持,飼喂時要綜合能量、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氨基酸等營養物質均衡。每日對產蛋鵝補充精料180 g以上,同時補飼青綠飼料0.5 kg/只。盡量開展放牧,若無放牧條件需提供充足的水源,供其戲水從而提高配種率。飼養產蛋鵝時,還要密切觀察母鵝體重,防止過度喂養,影響產蛋量。
3.1 經濟效益 有研究表明,種草養鵝模式下鵝的成活率為90%,傳統放牧模式鵝的成活率為78%,可見種草養鵝能有效提高鵝的成活率。為具體了解種草養鵝效益,本文以單純的冬閑田種植黑麥草養鵝為例分析其經濟效益。黑麥草畝產量可達5 000~7 000 kg,按每只鵝平均每天采食量1.5 kg,養殖120 d算,則每畝地適宜載鵝量約35 只。鵝苗(500 g)按市場價40 元每只計算,35只鵝苗需1 400 元;死亡率按10%計算,死亡成本140元;黑麥草播種量為2 kg/畝,單價15元/kg,共需30 元;因只租賃冬閑田,土地租金按200 元/畝計算;肥料成本以復合肥為準,播種時和每次刈割后每畝施復合肥6 kg,按刈割4次計算,需30 kg復合肥,共計100元;人工成本400元/畝;每只育成鵝平均每天補飼精料50 g,按市場價一袋精飼料(40 kg)200 元計算,每只育成鵝成本為0.25 元/d,精飼料成本合計1 050 元;其他成本按50 元/畝計。合計成本約3 370元。
鵝平均重量4.5kg,以活鵝市場平均價26元/kg計算,種草養鵝畝產值4 095元,不計產蛋、鵝毛等收入,扣除死亡率、草種成本、人工成本、土地租金等,種植黑麥草養鵝的收入約725元/畝。
3.2 社會效益
3.2.1 種草養鵝是結合種植業和養殖業的一種發展模式,該模式可豐富農業生產系統的多樣性,優化畜牧產業結構,增強農業生產系統的穩定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飼料成本,實現農業資源高效利用。
3.2.2 種草養鵝可提高鵝的抗病能力,減少藥物使用,生產出綠色無公害畜產品,滿足人們對綠色有機畜產品的需求。
3.2.3 種草養鵝可增加農民經濟收入,為鄉村振興及當地農戶脫貧奔康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3.3 生態效益 種草養鵝是典型的生態農業項目,符合畜產品安全行動計劃和畜牧業可持續發展要求。種植的三葉草、紫花苜蓿等豆科牧草可改善土壤結構,加上鵝糞還田,可以豐富土壤肥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