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針灸科主任 謝長才
盛夏來臨,又到了秀身材的好時候,然而腰間、大腿處日漸增多的贅肉,卻讓人發愁。肥胖不僅影響個人形象,還是糖尿病、心血管病、癌癥等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那么,怎樣才能讓“肥油咔咔掉”呢?下面送你一份中醫減肥秘籍。
中醫認為,肥胖的發生多與飲食不節、嗜臥少動、先天稟賦不足等有關,其病機主要是陽氣虛衰,痰濕偏盛,即“多痰”和“少氣”。脾氣虛弱則運化轉輸無力,水谷精微失于輸布,化為膏脂和水濕,留滯體內而致肥胖;腎陽虛衰,無力鼓動血行,水液失于蒸騰汽化,致血行遲緩,水濕內停,而成肥胖。
治療肥胖最基本的方法是調整生活方式,包括膳食、運動和行為方式的干預。除此之外,中醫的一些特色療法也有不錯的療效。
針刺減肥是在中醫學經絡理論的指導下,通過針刺特定的經絡腧穴,平衡陰陽、調理臟腑、運行氣血、疏通經絡,從而達到減肥的目的。臨床上主要從健脾祛濕、疏肝理氣、溫補腎陽等方面選擇穴位,通常包括中脘、下脘、天樞、大橫、足三里、上巨虛、三陰交、曲池等穴位。
穴位埋線是一種“以線代針”的新型穴位刺激技術。該療法是將可吸收線埋入特定穴位內,通過線體對穴位產生持久而柔和的物理、生物化學刺激,達到長效刺激穴位、疏通經絡的目的。
可以用王不留行籽按壓,或者直接針刺相關耳穴,如神門、胃、三焦、內分泌、饑點等。耳穴療法通過刺激耳部迷走神經,一方面可降低食欲,另一方面能夠促進脾胃消化功能,從而達到減肥目的。

除了接受正規、專業的中醫治療,居家休息時或者辦公間隙進行穴位按摩,也有助于減肥。
天樞穴 該穴位于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 寸(中指中節屈曲時內側兩端紋頭之間或者拇指指間關節的寬度,為1 寸)。按摩時可采用點按的方法,每天按摩50 次左右即可。按摩天樞穴可以起到理氣助運、清利濕熱的作用。
上巨虛穴 該穴位于小腿前外側,犢鼻(外膝眼)下6 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左右各一。每天按壓上巨虛穴50 次左右,可以幫助消化,改善便秘,治療胃腸系統疾病。
豐隆穴 該穴位于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 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處,即外膝眼與外踝尖連線的中點處。每天按揉豐隆穴50 次左右,可以起到祛濕化痰,改善腹脹、消化不良等作用。
內庭穴 該穴位于足背第2、3 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左右各一。每天以拇指指端按壓內庭穴1 分鐘,可以起到調節消化功能,抑制食欲,緩解腹脹、便秘等作用。
此外,每天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按摩腹部30~50 次,也可促進消化,緩解便秘,有助于減肥。
《黃帝內經》中提出“食飲有節”“謹和五味”的飲食原則。就是說,人們在飲食上要有節制、規律,定時定量,同時要根據自身體質以及食物的寒熱溫涼性質等選擇適合的食物。減肥人士更要遵循此原則,從而既減肥又保證身體健康。
下面推薦幾款食療方,幫助大家邊吃邊瘦。

陳皮決明子茶
材料:茯苓15 克,陳皮5 克,決明子10 克,菊花10 克,枸杞10 克。
做法:上述藥材加適量水煮沸,代茶飲。
功效:健脾理氣、化痰清熱,適合大部分減脂人群飲用。
絲瓜土豆炒瘦肉
材料:土豆80 克,瘦肉150 克,絲瓜100 克,姜、蔥適量。
做法:將土豆洗凈、去皮、切片,絲瓜切塊,豬瘦肉加少許姜、醬油腌制備用。土豆、絲瓜焯水瀝干備用。鍋中加少許油、蔥、蒜爆香,先放入豬瘦肉,再加入土豆、絲瓜,快速翻炒,調味后出鍋。
功效:清熱化痰、健脾利濕、寬腸通便,適合濕熱體質的減肥人群食用。
五指毛桃排骨湯
材料:豬排骨350 克,五指毛桃80 克,山藥100 克,紅棗6 個(去核),生姜3 片,食鹽適量。
做法:將豬排骨斬小塊,焯水瀝干,山藥削皮、洗凈、切段備用,姜切片備用。鍋內加入適量清水煮沸,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慢火燉40 分鐘到1 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化濕、行氣化痰、補肺益氣,特別適合氣虛、痰濕體質人群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