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磊
新手媽媽經常會被“安利”給孩子補充DHA 來促進腦的發育,真到購買的時候,卻發現市面上有兩種DHA,一種是魚油DHA,還有一種是藻油DHA。于是,媽媽們不免疑惑,魚油DHA 與藻油DHA,有什么區別?哪個更適合孩子呢?
其實,不管魚油來源的DHA,還是藻油來源的DHA,單純就DHA 本身來說是沒有什么區別的。但從它們DHA 本身含量,以及其它成分等方面來看,還是存在一定區別的。
魚油是魚體內的全部油類物質的總稱,來源于大型海洋魚類的身體,其主要成分為Omega-3 脂肪酸(包括DHA 和EPA)。富含Omega-3 脂肪酸的魚類主要有鯖魚、金槍魚、三文魚、鱘魚、鳳尾魚、沙丁魚、鯡魚、鱒魚等,其中每100 克魚肉可獲得約1 克的Omega-3 系脂肪酸(實際情況波動會比較大,該數值僅供參考)。考慮到重金屬、環境激素在魚體內的富集效應,小型魚類污染少,如三文魚就比鯊魚污染少。魚油是將魚的脂肪精煉制得,為黃色、紅棕色的油狀液體,具有強烈的魚腥氣味,主要成分為DHA和EPA,一般每100 克天然魚油產品中DHA 含量為12 克,EPA 為18 克,Omega-3 純度只占20%左右。
藻油是以裂壺藻、吾肯氏壺藻和寇氏隱甲藻為原料,通過發酵、分離、提純等工藝生產的淡黃色到橙色油狀液體,其主要成分是DHA。DHA 含量≥35g/100g。
DHA 的存在形態分為甘油三酯型、甲酯型、乙酯型和卵磷脂型。來源于魚油、藻油的DHA 為甘油三酯型、甲酯型和乙酯型,來源于蛋黃的DHA 為卵磷脂型。
DHA 在自然界通常以甘油三酯形態存在。海洋魚類、某些海藻或低等真菌是DHA 的重要來源。以魚油DHA為例,魚體內含有的DHA 是以甘油三酯形態存在,但含量較低,通常在5%~14%。早期市場上的DHA 通過有機溶劑從魚油或海藻中提取出來,早期所采用的有機溶劑并沒有改變DHA的結構,因此,早期使用有機溶劑所提取的DHA,均為天然形態存在的甘油三酯型DHA,但提取效率低下。
為了提高提取效率,獲取更高含量的DHA,人們先后發明了低溫分級法、溶劑提取法、尿素包合法、分子蒸餾法和超臨界氣體萃取法等方法。以溶劑提取法為例,將乙醇、魚油及氫氧化鈉按一定比例混合,然后加熱使魚油皂化。皂化后的混合液經壓濾分別得到皂液及皂粒。皂液在攪拌下加入硫酸,分離上層粗脂肪酸乙醇混合液,再加熱回收乙醇,并反復水洗,就可得到DHA 含量較高的精制魚油了。用這種方法提取DHA 的效率顯著提高,但所得到的DHA 不再是天然形態存在的甘油三酯型DHA,而是乙酯型DHA。目前市場上的DHA 制品中有很大一部分為乙酯型DHA。
DHA 的結構差異對DHA 在人體內的消化吸收會產生巨大影響。不管是乙酯型、甲酯型還是甘油三酯型,在體內都是以被動擴散的方式被吸收的。乙酯型DHA 吸收率僅為20%左右,天然形態存在的甘油三酯型DHA 吸收率遠高于乙酯型,但也只有50%左右。

不同來源的DHA對比
對于足月出生后正常吃奶的孩子,沒有必要額外補充DHA。如果孩子是胎齡比較小的早產兒,體內DHA 的儲備可能不太夠,所以對于小月齡出生的早產兒需要常規補充DHA,這對孩子大腦、視網膜的發育等都有好處。所以只有月齡特別小的早產兒,需要額外補充DHA。
除此之外,只要是正常出生,并且出生后能夠正常吃奶的孩子,一般不太需要額外補充,因為母乳中的DHA 的含量很豐富,尤其是比較愛吃魚的媽媽。目前市面上各大品牌的配方奶,在奶粉里都添加了DHA,如果孩子吃配方奶,一般也不太需要額外補充DHA,只需要保證孩子正常吃奶就可以了。

其實,比起孩子,反而是孕婦更有必要補充DHA。因為DHA 能優化胎兒大腦垂體細胞的磷脂構成成分,尤其在胎兒滿五個月后,如人為地對胎兒的聽覺、視覺、觸覺進行刺激,會引起胎兒大腦皮質感覺中樞的神經元增加更多的樹突,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母體供給胎兒更多的DHA,也就是有必要在孕期食用DHA。
DHA 不僅對胎兒的大腦發育有重要影響,而且對視網膜感光細胞的成熟也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孕婦在孕期的時候要適當攝入DHA,平時也要注意從食物中攝取,比如多吃魚肉,特別是深海魚。但堅果等食物中DHA 含量不多,如果孕產婦已補充了DHA,建議堅果不宜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