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紅 黃建明

藍田宋家村
白塔河畔,鞍嶺腳下,血防源頭。因為崇敬,因為探尋,我們來到余江區平定鄉藍田宋家村。五月端午,這座安靜棲居在余江廣袤田野上的村落,猶如一幅秀美的畫卷,鋪展在眼前。
一進村,首先看到的就是感恩廣場。一路之隔,是血防精神雕像和毛主席《送瘟神二首》的碑刻。新中國成立后,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余江縣開展了大規模的根治血吸蟲病的運動,1958年在全國率先消滅了血吸蟲病,而藍田宋家正是當年“送瘟神”的主戰場。
我拿起相機不停拍攝,順便與村口一位年近八旬的老者聊天。老人名叫宋接福,一件整潔的藍襯衣讓他更顯精神。“是共產黨給了我們第二次命!‘身無三尺長,臉上干又黃;人在門檻里,肚子出了房’說的就是解放前藍田宋家人得了血吸蟲病的樣子。共產黨來了,才治好了血吸蟲病?!?/p>
老人是藍田血防的親歷者,向我緩緩講述過去的歷史,一臉凝重。
這時,我的腦海里閃現毛主席當年的《送瘟神二首》。他老人家在寫詩前有幾句深情的感懷,我一直銘記在心:“讀六月三十日《人民日報》,余江縣消滅了血吸蟲。浮想聯翩,夜不能寐。微風拂煦,旭日臨窗,遙望南天,欣然命筆?!?/p>
送走“瘟神”,迎來新生。藍田的群眾安居樂業、感恩奮進,開啟了建設美好家園的新征程。2015 年,作為全國試點,一場農村宅基地制度的改革率先在余江全域推開,藍田村迎來了一次脫胎換骨的嬗變。全村共拆除危舊房屋、廢棄禽畜舍460多間,無償退出超出“一戶一宅”部分的宅基地2萬多平方米。面貌煥然一新,一幅“紅雨藍田”的美麗畫卷化為了現實。
2020 年9 月,鷹潭紅旗干部學院落戶進藍田村。以黨性教育為核心,按照“學習在田野,吃住在農家,群眾是老師,實踐是課堂”的辦學理念,鷹潭紅旗干部學院正在成為一所在全國有影響、對黨有貢獻的沒有圍墻的干部學院。
為了配合學院發展,滿足學員住宿需求,藍田宋家村民理事會牽頭成立物業公司,統一管理發展民宿產業。今天的藍田宋家化繭成蝶,已成為一個集旅游觀光、休閑娛樂、文化教育于一體的血防文化特色村,躋身江西省旅游風情小鎮之列。
當晚夜宿藍田。我輕輕拉開房門,月光一下鉆了進來,輕柔得不動一絲聲色。三五游客沿著門前的道路在散步,路燈散發著柔和的光芒,與明月交相輝映。一排排民宿靜立著,坐落在鄉村月色中。“紅色驛”“藍田驛”,一個個散發著文藝氣息的名號,一串串中國紅的燈籠,古老的鄉村越來越年輕,振興的腳步每一步都踩著現代的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