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玉,姚冠新ZHU Yu, YAO Guanxin
(1. 揚州大學 人工智能學院,江蘇 揚州 225127;2. 揚州大學 商學院,江蘇 揚州 225127)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人們的需求已經從“吃得飽”變成了“吃得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也成了人民日益關注的問題。因此,對農產品物流過程的研究成果及知識進行總結,有助于促進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解決“三農”問題。信息可視化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將一個學科的發展歷程、前沿領域和總體的知識結構用可視的圖譜表現出來的方法。目前,國內外許多學者都在利用此類工具對各研究領域進行可視化分析,物流行業也是如此,如對冷鏈物流、物流成本、電子商務物流等研究領域的可視化分析等。然而,目前還沒有關于農產品物流過程全面的可視化的圖譜現狀分析。基于此,結合CiteSpace5.7 可視化分析工具,運用文獻計量法對2002~2020 年國內農產品物流過程的研究內容進行全面性的可視化分析,綜合關鍵詞共現、聚類、時間線、時區圖等圖譜以及突變率檢測等,探析旨在深入了解國內農產品物流過程的熱點問題和前沿問題,未來農產品物流過程的發展趨勢,為農產品物流過程的進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為了更好地把握“農產品物流過程”研究的發展趨勢、熱點及前沿,將中國知網核心期刊數據庫和碩博論文數據庫收錄的相關文獻作為研究數據來源,于2020 年1 月以“農產品物流過程”為主題進行檢索,時間跨度2002~2020 年,通過檢索共得到428 篇文獻,為保證研究的可靠性和典型性,剔除重復、新聞報道、通告等無效文獻,得到有效文章406 篇。CiteSpace 是基于信息可視化、科學計量學和大數據的背景,通過巧妙的空間布局來釋義某一學科的知識結構關系與發展脈絡。本研究以關鍵詞為主要研究對象,利用CiteSpace 工具繪制了農產品物流過程研究領域關鍵詞共現、聚類、時區等圖譜。為了得到更好的效果,在圖譜繪制的時候,合并了鮮活農產品和生鮮農產品等相近詞語。
如圖1 所示,早期我國農產品物流過程相關研究并不多,呈緩慢發展階段。2004 年,隨著《關于促進我國現代物流業的發展的意見》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這兩項重要文件下發后,農產品物流過程的研究急劇攀升,這是我國農產品物流政策環境建設突破性的進展。之后國家更是出臺一系列文件促進農產品物流的發展和三農問題的解決,農產品物流過程的研究整體呈現上升趨勢。
圖1 農產品物流過程研究文獻時序分布
表1 呈現了農產品物流過程領域中被引數量排名前十文獻的相關信息。由表1 可知,在10 篇關鍵文獻中,用到定量研究方法的僅有3 篇,但這3 篇文獻卻是下載量排名前三的文獻,并且年份都是相對靠后,由此推測出,我國農產品物流過程的研究前期重在定性研究(強調研究重要性,國外理論引介、國內外研究述評、概念或理論辨析成為其主要分析內容等),后期重在定量研究(用各種數據模型進行研究)。并且根據這10 篇關鍵文獻也能看出我國農產品物流過程的研究重點在體系制度模式的建設、物流安全、物流信息化等方面。
表1 農產品物流過程研究文獻TOP10
運用CiteSpace 對關鍵詞分析,將相近詞語進行合并,得到關鍵詞共現圖譜(見圖2),分別對關鍵詞頻數和中心度兩項指標前15 位的關鍵詞進行排序(見表2)。其中,“冷鏈物流”、“生鮮農產品”和“物流安全”的研究說明了對農產品物流過程中如何保證農產品的新鮮度和質量是十分重要的;“供應鏈”與“物流過程”的研究說明物流過程是供應鏈中的關鍵環節;“物流管理”和“物流模式”的研究闡釋了我國農產品物流基礎薄弱,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物流體系。這組擁有著較強中介中心性的關鍵詞,展現了國內農產品物流過程的研究的多個切入點,也意味著它們作為重要的樞紐連接了其他節點。值得注意的是,“物流”、“生鮮農產品”、“物流模式”、“對策”、“冷鏈物流”、“供應鏈”這些既有較高活躍度,且兼備較高中心性的關鍵詞,它們揭示了農產品物流過程的研究熱點。
圖2 關鍵詞共現圖譜
表2 農產品物流過程文獻中高頻關鍵詞和高中心度關鍵詞表(前15 位)
為更深度地認識農產品物流過程的研究熱點,基于關鍵詞共現圖譜,通過LLR 算法得到關鍵詞聚類圖譜(見圖3)。該知識網絡聚類模塊指數為0.8664,平均輪廓指標為0.9645,意味著聚類是顯著且高效的。通過對多種聚類結果的綜合分析,可以發現我國農產品物流過程的研究主要圍繞這五個重要主題展開:“布局規劃”(#0、#1、#13)、“安全與品質”(#7、#8、#12)、“流通過程”(#3、#6、#10、#15)、“研究方法”(#2、#4、#14)、“信息化”(#5、#11、#16)。
圖3 關鍵詞聚類圖譜
在“布局規劃”(#0、#1、#13) 主題中,“物流標準化”、“物流體系”、“農產品物流園區”、“可持續發展”等節點成為這一主題的重點研究內容。在這一主題中,主要是借鑒國外先進的經驗或者是分析我國農產品物流過程發展存在的問題,從總體上和局部上對農產品物流過程進行布局與規劃,為我國農產品物流過程的發展提供指導性的意見和建議。
在“安全與品質”(#7、#8、#12) 主題中,“安全評價”、“冷鏈物流”、“物流成本控制”、“物流安全”、“質量安全”“農產品損耗”等節點成為這一主題的重點研究內容。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安全與質量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熱點。諸多學者對如何在物流過程中監測農產品的品質和安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由于農產品具有易損耗的特性,導致農產品物流過程中耗損大成本高,如何在物流過程中控制耗損保障品質的同時,減少物流成本,成為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劉睿智構建了新型冷鏈供應鏈管理系統。
“流通過程”(#3、#6、#10、#15) 主題中,“物流效率”、“路徑優化”、“配送網絡”、“綠色物流”等節點是這個主題重點研究內容。農產品物流效率是農產品生產運輸過程的投入與實際產出的比,農產品物流效率的高低影響實際銷售價格,對消費者和生產者甚至整個社會的福利都有影響。物流配送是物流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農產品損耗和物流成本占比較高的環節,其研究主要集中在配送中心選址、配送路徑優化以及配送模式這三個方面。隨著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增強,農產品綠色物流也成為了研究熱點。
在“研究方法”(#2、#4、#14) 主題中,“Tobit 回歸模型”、“Flexsim 仿真”、“遺傳算法”、“混合整數規劃法”等成為農產品物流過程領域的主要研究方法。葉夢媛運用面板Tobit 模型研究各外部環境因素分別在四大區域農產品物流效率的影響情況。樊沙沙等通過Flexsim 綜合仿真,以解決農產品物流中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的浪費問題。余鵬采用混合整數規劃法研究了物流中心選址和配送路線優化,旨在實現“滿載而歸、滿載而去”的雙向物流的集成。高喜濤利用遺傳算法對物流網絡、配送路徑進行優化,以達到減少耗損、降低物流成本、保障食品品質等目的。
在“信息化”(#5、#11、#16) 主題中,“智慧物流”、“管理系統”、“物聯網”、“大數據”、“電子商務”、“可追溯平臺”等成為研究重點。李東澤基于物流配送節點選址和路徑優化的模型,研發了農產品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尹麗等引入“互聯網+”、物聯網、智慧物流等相關概念技術,構建基于物聯網的農產品智慧物流系統。趙子琪采用二維碼生成和掃描技術實現信息可追溯和物流全程碳排放監測。
關鍵詞激增指數能夠探測出頻次變化率高的關鍵詞,從而確定研究領域的前沿內容。本文通過關鍵詞激增分析得到農產品物流過程研究領域中排名前十七的激增關鍵詞(見圖4),其中“大數據”和“冷鏈物流”是當前研究前沿。時區圖譜能夠從時間維度來揭示某一領域的知識演進過程,發現研究領域的前沿信息,因此繪制了時區視圖以便更清晰地了解該研究領域關鍵詞的演進過程(見圖5)。
圖4 關鍵詞突現列表
圖5 關鍵詞時區圖譜
由圖4 和圖5 分析可知,本領域研究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2002~2004 年,處于農產品物流過程研究的起步階段。改革開放以后,我國農村商品經濟迅猛發展,但是農產品物流業卻遠遠落后其需要,部分學者開始呼吁要重視農產品物流及物流過程的發展。彭楠指出我國農產品物流存在“兩頭小、中間大”現象的原因是投入過程中“兩頭大、中間小”,在農業增產增收和農產品市場建設都下了大力氣,但放松了對農產品物流過程的監管,減少了對農產品物流的投入和建設,這樣勢必造成農產品物流領域技術含量低、損失量大、高風險和高利潤不均衡等一系列問題,他提出在市場化過程中應重視物流的規劃與建設,當務之急是要建設和完善農產品物流體系。
第二個階段為2005~2010 年,處于農產品物流過程研究的多方面發展期。這一階段物流體系、物流管理、物流運作模式、農產品物流園區、第三方物流、供應鏈、遺傳算法等成為熱點關鍵詞,該領域的研究也已經從宏觀研究逐漸轉向微觀研究,現代物流理念逐漸融入到農產品物流中。不同學者針對不同問題開始對農產品物流過程的不同重點進行研究。葉偉媛對第三方物流環境下的農產品物流體系的構建提出對策建議。王寧等構建了信息網絡環境下的農產品物流供應鏈模式。邱祝強利用遺傳算法從配送中心選址問題對農產品物流網絡優化進行研究。
第三個階段為2011~2020 年,處于農產品物流過程高質量發展期。綠色物流、冷鏈物流、電子商務、大數據等成為研究熱點。這個階段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于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方面也更加的重視,徐靜從農產品物流過程角度對農產品有效供給保障進行了深入研究,構建同時考慮數量與質量損耗的生鮮農產品物流過程優化模型。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也使得農產品綠色物流成為這個階段的熱點,陳燕對我國農產品綠色物流發展的問題和對策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諸多建設性意見和建議。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電子商務在我國的迅猛發展,農產品物流也逐漸朝著智能化、信息化方向發展。
通過對2002~2020 年CNKI 數據庫中關于農產品物流過程的研究文獻進行關鍵詞分析發現:第一,從文獻研究方法來看,早期的研究多是強調農產品物流過程的重要性與存在的問題,并對此進行布局規劃的定性研究。后期的研究則是偏重于用定量的方法對農產品物流過程進行優化的研究。碩博論文更加偏重于定量研究或者定性、定量相結合進行研究。第二,通過對關鍵詞共現的分布與聚類情況進行梳理總結后發現,農產品物流過程領域的研究熱點圍繞這五個主題展開:布局規劃主題中,如何建設物流體系、物流標準化以及物流園區、農產品物流如何可持續發展等成為熱點;安全與品質主題中,如何減少農產品物流過程中的耗損,保障農產品質量,控制物流成本成為熱點;流通過程主題中,如何對配送網絡和路徑進行優化,提高農產品物流效率成為熱點;研究方法主題中,Tobit 回歸模型、Flexsim 仿真、遺傳算法、混合整數規劃法等成為農產品物流過程領域的主要研究方法;信息化主題中,如何將現代化信息技術應用在農產品物流過程中,讓農產品物流向著信息化方向發展成為熱點。第三,通過對關鍵詞突現和關鍵詞時區圖譜綜合分析,從時間上大致將農產品物流過程領域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2002~2004 年農產品物流過程研究的起步階段,該階段主要是從相對宏觀的角度對農產品物流過程的整體性進行研究;第二階段為2005~2010 年農產品物流過程研究的多方面發展期,該階段的研究逐漸從宏觀整體研究轉向微觀部分研究,針對農產品物流過程中部分環節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第三個階段為2011~2020 年農產品物流過程高質量發展期。該階段管理系統、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化技術和理念逐漸被引入農產品物流過程的研究中,使得農產品物流逐漸朝著信息現代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