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燕 (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大學,甘肅 蘭州 730050)
應急物流是指突發性事件發生時,為緩解人員傷亡與經濟損失,以事發地所需應急物資為需求,以追求時間效益最大化和災害損失最小化為目標,借助現代科學技術,整合救援物資的運輸、包裝、裝卸、搬運、倉儲、物流加工、配送及相關信息處理等各種功能而形成的特殊的物流活動。應急物流的起步雖然較晚,但其發展卻十分迅速。由于近些年來自然災害頻發,給社會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尤其在新冠疫情出現后,對應急物流的配送要求越來越高。
從2011 年至2021 年,有關于應急物流配送的論文共1 067 篇,對于應急物流的配送,一直以來都是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尤其自2020 年新冠疫情開始,研究應急物流的配送問題達到了一個新的熱度(如圖1 所示)。在研究應急物流的配送問題中,主要分為兩類:
圖1
(1) 根據應急物流配送現狀,以及相應政策,提出對策
王娟等(2017) 圍繞應急物流系統,從應急物資管理、設施建立以及物流路徑規劃等方面入手進行分析,發現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田雪等(2017) 分析了我國應急物流發展現狀,探索當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總結前人以往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姜玉宏等(2017) 重點對軍民融合一體化應急物流配送進行了分析,并對軍民融合一體化應急物流配送的組織結構以及運作流程進行了探討。陳鏡羽等(2020) 針對疫情下生活保障物資配送所面臨困境,總結提出了“社區團購+集中取貨模式”、“門店共享+加油站非接觸式自提模式”、“O2O 平臺抱團+共享配送員配送模式”、“前置倉+非接觸式智能機器配送模式”等配送模式,并對疫情下應急生活保障物資末端物流配送發展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井夫卉(2021) 通過對我國應急物流配送現狀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配送體系的優化改進措施。
(2) 通過建立模型,對模型進行求解,并使用算例進行驗證,進而得出優化方法
張公讓等(2011) 根據應急物流配送的特點,建立配送車輛調度模型,用粒子群算法對車輛的配送路徑進行優化,最后通過實例,驗證了模型和算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張杰等(2011) 建立多目標多周期應急物流模型,利用遺傳算法計算,并驗證了該模型及其算法的有效性。可可(2011) 研究了帶時間窗、以配送時間為目標的應急物流配送路徑優化問題,建立數學模型,并進行求解,為解決應急問題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李坤穎等(2011) 以最鄰近算法為基礎,提出多個配送倉庫同時對應多個救災中心的改進最鄰近優化算法,通過仿真實驗證明該算法具有良好的適用性。張立毅等(2011) 建立了醫療器械應急物流配送路徑優化的數學模型,并使用混沌蟻群算法求解,得出結論,與基本蟻群算法相比,混沌蟻群算法優化質量明顯改善,提高了醫療器械應急物流的配送效率。金保華等(2011) 根據應急物流中存在的問題,利用最大最小螞蟻系統的應急物流系統進行仿真實驗,得出該方法能快速實現應急物流的配送。楊純朵等(2011) 設計了以RFID 技術為讀寫手段的應急物資配送管理系統,提高了應急物資配送效率。艾立新等(2013) 構建了應急物流系統物資配送優化模型,綜合考慮了突發事件的動態性和不確定性、突發事件在未來事件內可能的物資潛在需求等,并引入了機會成本參與問題分析,從而能夠更為科學地為應急物資配送優化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詹沙磊等(2013) 從多目標和隨機規劃的角度,建立了應急物資配送的多目標隨機規劃模型,并通過將統計決策和運籌規劃相結合,將多目標規劃問題轉化為單目標問題,并通過計算得出模型和軟件的求解速率與精度。陳剛等(2012) 構建了包含救災物資儲備庫、應急物資配送中心及受災點三層結構的應急物資敏捷配送體系,建立雙層優化模型,并用實例進行求解驗證。劉金雨等(2014) 利用混沌蟻群算法建立了地震應急物流配送路徑優化模型,并進行了求解。于斌(2015) 面對應急物流構建了動態網絡配送模型,并使用實例進行模型的驗證。王海軍等(2015) 對于應急物流中,考慮受災點對應急物資需求的緊迫性及成本建立模型,并對模型進行求解,使用實例進行模型的驗證,得出相應結論。朱佳翔等(2016) 將應急物資配送計劃的目標、約束函數嵌入到魯棒優化模型之中,構建基于魯棒不確定性的應急物資配送多階段決策,并給出了應急物資配送最優目標實現的魯棒控制算法控制策略,同時,使用典型算例對模型進行了驗證。蔣杰輝等(2016) 使用智能水滴算法對不同爆發時刻的多疫區的多目標應急物流配送問題進行優化,獲得最優的應急藥品調運方案。戴君等(2017) 構建了災后應急資源配送LRP 問題優化模型,使用粒子群算法進行求解,并進行了仿真分析。何松柏等(2017) 對應急物流配送公路網絡進行分析,構建模型,給出最短路徑的計算方法,最后進行了算例分析。葛雪等(2018) 提出了三項應急物資配送網絡的彈性策略,構建了交通阻斷情形下的多式聯運、多目標混合整數規劃模型,并使用仿真算例得出結果。吳新勝等(2018) 通過建立應急物流路徑優化模型,參照蜂群和粒子群的群體移動規律,改進螢火蟲算法的位置更新策略,引入兩種群智能混合算法進行比較實驗。實驗結果表明群智能混合算法能大幅度優化應急物流路徑規劃模型,提高配送效率。甘曦之(2018) 構建基于BP 算法的應急物流網絡,進行建模和仿真。陳勇等(2018) 針對應急物流配送系統中實施轉運策略以及運達時間最短,接收時效用最大、運輸總費用最小為目標,設立多品種,疫苗供應鏈一體化的調劑滿足需求,建立了模型,為實現應急物流配送系統資源調度的最優方案提供了依據。鄧燁等(2019) 針對應急物流車輛調度問題,構建模型,并進行求解,進而提出改進策略。唐志華(2019) 對于應急物資配送問題,建立了模型,以混合啟發式算法求解模型,并使用算例驗證了模型的可行性。李卓等(2019) 采用自有車輛和第三方租用車輛共同配送的運輸模式,對混合車輛路徑的組合優化問題進行研究。建立帶軟時間窗的多目標混合車輛路徑優化模型,并使用算例進行驗證。張杏雯(2019) 考慮受災點物資需求量的不確定性、應急物資配送的時間緊迫性,以及受災群眾對于應急物資需求量的公平性,以應急物資總運輸時間最少和各受災點物資需求滿足率差值最小為優化目標,構建了一個多目標車輛路徑問題優化模型,并對模型進行求解。周朋楊等(2020) 通過指標體系構建,建立基于前景理論的應急物資配送中心選址模型,并進行了算例分析。狄衛民等(2020) 綜合考慮災難下道路損毀狀況、道路復雜程度、需求不確定,以及物資拆分配送等特點,建立應急物資配送模型,設計頭腦風暴優化算法,對該問題進行仿真,驗證模型的可行性和算法的有效性。宋英華等(2020) 針對應急救援中物資受損情況,建立考慮多周期、多物資、多災害演化情景的配送中心到受災點的動態應急物流配送優化模型;以四川地震帶的相關數據建立算例,通過Matlab 求解,對比所得方案,驗證模型有效性。朱姝帆等(2020) 采用演化博弈理論構建冷鏈應急醫療物資協同配送決策模型,并將感染病毒風險系數及損失引入模型,分析冷鏈應急醫療保障部門與冷鏈物流企業配送策略選擇問題。張玉州等(2020) 利用混合遺傳算法建立模型,以總延誤時間和運輸時間為優化目標,進行模型計算分析,得出最終結論。袁濤等(2021) 在考慮道路損毀情況下建立了應急物流LRP 模型,并進行了算例分析,得出如何進行有效配送的方案。王娟(2021) 利用改進的PSO 數學模型,對重大突發事件下應急物流車輛路徑的算法進行了優化。王喆等(2021) 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背景下基于供應商聚類的兩階段應急醫療物資公私協同選址分配建立模型,針對備災和救援兩個階段,對模型進行了分析。黃輝等(2021) 通過構建基于車輛分配公平性和應急配送及時性的“分配—運輸”集成決策模型,設計改進后的NSGA-Ⅱ算法進行求解,最后通過算例驗證其有效性和合理性。方鳴遠(2021) 提出用區塊鏈技術解決應急物流物資的合理配送。
通過對以上的文獻分析,可以看出,在突發條件下,物資配送優化一直是應急物流研究的重點。在研究中,大多數文獻是在假設的約束下,比如道路發生損壞、交通堵塞、受災點需求等條件下進行,以實現對物資配送的效率化為目標,以車輛的最佳組合,配送的最短路徑,成本最小化為研究對象,用數學方法,比如層析分析法、遺傳算法、蟻群聚類算法等建立模型,并通過實例對模型進行求解,取得了很大的研究成果。
本文對應急物流近十年的文獻,從應急物流配送方面進行了分析。從近些年發表的文獻量可以看出,針對應急物流配送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綜合以上文獻,并未對實際的情況進行全面的考慮,針對這一點,提出以下建議:
(1) 應急物流配送應注重區域性。在我國,不同地區所面對的配送難題是不同的,包括道路、交通設施、地形地貌等,通過對其區域性的界定,使研究更有實用性。
(2) 對于應急物流配送,應更多的考慮不確定性,從而建立模型,使模型更具實際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