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麗麗,范林榜 (江蘇師范大學 商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空港物流樞紐以地方機場為依托,為空港及其輻射區域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務。隨著“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實施,要將商品輸送到世界各地,空港物流樞紐作為物流節點尤為重要,這也推動了對于如何建設空港物流樞紐的研究。
近年來,我國學者對各地空港樞紐的建設進行了相關性的研究。顧晶瑩通過借鑒國內外空港物流園區的發展經驗,對上海浦東空港園區的現狀進行分析,結合多種理論知識和戰略研究方法,提出建設空港園區的對策。苗青通過對鄭州空港所處環境的分析,制定出建設空港樞紐的科學發展戰略。郭躍等人對寧波空港樞紐的經濟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提出推進寧波空港物流樞紐發展的建議。
但我國學者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于如何建設國家型空港物流樞紐,對于中小型城市怎樣去建設支線型空港物流樞紐來說,相關對策研究為之甚少。本文運用SWOT 法分析淮安市建設空港物流樞紐的優勢、劣勢、機會和挑戰,提出建設淮安空港物流樞紐的對策,希望能給今后的支線型空港樞紐建設提供一些參考。
1.1.1 區位地理優勢。首先,就空中來看,淮安市位于京津冀城市圈與長三角城市圈中間,可充分利用兩大城市圈的溢出效應增加自己的貨源。其次,作為大運河文化帶、淮河生態經濟帶和南京都市圈建設的交匯點,淮安機場被納入到長三角機場群中,成為長三角機場群中空域資源最好的機場,為推進淮安空港物流樞紐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1.1.2 交通環境優勢。目前,淮安市已形成了由航空、鐵路、公路、水路、高鐵共同組成的立體交通體系。高鐵方面,徐蘇淮鹽、連淮揚鎮高鐵均已通車;公路方面,長深、徐蘇淮鹽等高速公路貫穿全境,此外,京滬高速、長深高速淮安段公路正在進一步擴容;水運方面,京杭大運河與淮河、鹽河交匯,貫穿東西南北。由此可見,淮安市憑借著發達的高速公路網、鐵路網、優越的水運條件以及良好的物流網絡為航空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為淮安機場建設空港物流樞紐提供有利的交通環境。
1.1.3 經濟優勢。中國作為疫情時期率先復工復產的國家,經濟增長態勢維持良好。在良好的經濟大環境下,2020 年,淮安市經濟總量突破4 000 億元,人均GDP 達12 683 美元,全國城市GDP 百強榜排名上升至第58 位。此外,長三角一體化給淮安帶來了發展的機遇,2021 年,淮安提出打造長三角北部中心城市的目標,緊緊圍繞推動“十四五”的發展,并聚合鹽城的大數據產業和宿遷的電子商務,形成以特色農產品、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電商物流等為主的產業,這也為淮安建設空港物流樞紐城市提供了一定的經濟基礎。
1.2.1 “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影響。2013 年,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的經濟發展戰略,開啟跨越國家的經濟協作模式。該政策的推行使得淮安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沿線省市的航線合作進一步深化,實現中部地區與西部地區的緊密聯合,構建協同發展新格局。此外,2020 年11 月,中國簽署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RCEP。RCEP 的簽署有利于中國構建“經濟雙循環”,實現強勁可持續的發展,這也給空港物流樞紐的建設提供了一劑強心針。
1.2.2 對建設空港物流樞紐的政策性支持。近年來,建設空港物流樞紐已經成為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領域。國家給蘇北地區經濟和政策上的支持,給淮安建設空港樞紐創造了良機。從行業本身來看,民航局相繼出臺諸如發展樞紐建設、支線擴展、發展國際航空貨物運輸等一系列支持性的政策,這對淮安航空物流樞紐的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撐。此外,在地方政府及各個行業的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淮安空港物流樞紐先后被納入到《長江三角一體化規劃綱要》、《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 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一系列重大規劃、政策文件中。這些共識的達成為淮安航空物流樞紐的建設打下了政策支持的扎實根基。
1.2.3 地區間緊密合作。2019 年12 月,江蘇省首次提出建設蘇北“物流金三角”,淮安空港將與連云港海港、徐州陸港互為支撐,優勢互補,打造蘇北地區對外開放的戰略新支點。此外,2020 年淮安先后開通至西安、鄭州的全貨機航線,搭建起淮安及周邊通過鄭州中轉的國際貨運通道。區域合作的樞紐協同戰略促進航空貨運的發展,也給淮安空港樞紐建設提供了機遇。
1.3.1 空港基礎設施尚待完善。淮安建設空港樞紐,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其基礎設施尚待完善。就航線來看,淮安機場自2010 年9 月通航以來至今,僅開通三條全貨機航線;就貨郵吞吐量來看,2021 年1 月,淮安機場貨郵量僅占全省貨郵吞吐量的2.77%;就內部運輸系統來看,淮安機場尚未建成綜合運輸接駁中心,機場貨運未能與內河集裝箱物流、高鐵運輸實現緊密銜接,其貨運聯運主要以卡車通過機場大道進行疏解。
1.3.2 多元化主體管理,協同性弱。空港樞紐的建設離不開空港產業園區的發展。依靠淮安機場的產業園區,涉及多個開發主體,包括淮安經濟開發區、漣水經濟開發區等。由于區位條件相對一致,導致整體進行綜合調整時存在一定的困難,長期以來呈現出缺乏協作的松散發展狀態。
1.3.3 產業支撐性不足。近年來,淮安大力創造優勢特色產業,包括現代制造業體系和現代農業體系,這為空港樞紐的建設提供了一定的貨運量。但以淮安空港為中心的產業發展區域尚未形成成熟的臨空產業。航空樞紐主要依靠的電子信息、高端設備制造、電商物流等體積小、附加值高的行業,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目前來說,淮安現有的產業不足以支撐空港物流樞紐的建設。
1.4.1 宏觀經濟環境威脅。2020 年以來,受新冠疫情影響,世界經濟復蘇疲軟,新興經濟體總體增長率下滑。作為資產密集型行業,機場及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花費巨大。而建立空港樞不僅以機場為依托,還包括相關的運輸配套設施,這些對于資金的要求都很高。而從2020 年至今,新冠肺炎疫情使得航空運輸產業供給端與需求端面臨巨大的挑戰,其客貨運輸需求相對減少,間接對空港樞紐的建設產生了不利影響。
1.4.2 機場間虹吸效應不斷擴大。隨著國家對于物流樞紐建設的重視,各地政府紛紛依托機場發展樞紐經濟。淮安所處的地區雖民用機場較少,但其機場競爭壓力較大。因為機場雖然具備承接南京祿口機場溢出效應的潛力,但更要承受祿口機場、碩放機場的分流壓力,徐州觀音機場和揚州泰州機場的競爭壓力。蘇北蘇南高速鐵路開通后淮安進入南京一個小時交通圈,其完善的航線網絡、先進的航空物流設施、豐富的客貨運保障經驗,對淮安空港物流樞紐的虹吸效應不斷擴大;已建成通車的淮徐高速鐵路、沿淮城際鐵路等,將加速以高速鐵路為主的路面軌道交通網絡化建設,進一步分流淮安客貨源,這對空港樞紐的建設造成一定的威脅。
圖1 對淮安空港物流樞紐的建設的SWOT 分析法進行總結,反映了樞紐建設中的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本文據此提出一些參考性建議。
圖1 淮安空港物流樞紐建設SWOT 分析
空港物流樞紐建設的基本保障是持續新開、加密、優化航班航線。通航城市越多,航班頻率越高,客運量就會增加。而提升機場的發展速度有利于產生區位優勢吸引更多企業進駐園區,有利于淮安當地經濟發展也有利于空港樞紐的建設。同時根據機場的區域位置,周邊城市發展情況,爭取更多符合城市定位的航班航線。
對內,為防止多元主體管理產生的消極問題,各個開發區之間應積極對接,做好溝通。對外,加強和周邊高鐵、公路、鐵路運輸的有效銜接,提升運輸網絡綜合水平。統籌規劃布局,避免和高鐵等的惡性競爭,也能避免由于缺少機場和市區地面交通方式銜接造成的覆蓋面削減。機場要和其他交通方式相互配合,縮短機場到市區的時間,保證空港物流樞紐得以生存并順利發展。
空港物流樞紐的建設要求政府明確自身的機場定位,和相鄰機場相互協作,明確分工,避免航線資源或是客源的惡性爭奪戰,避免與省內或是臨近機場缺乏合作產生的消極影響。空港物流樞紐通過增強自身在整體交通運輸網絡中的銜接作用,有利于自身運量的提升。重視和其他空港物流樞紐的聯合運營,和其他空港物流樞紐共享客源、航線網絡,相互融合才能實現整體通達。
中小型機場空港物流樞紐的建設雖然處于發展初期,但伴隨世界市場分工合作不斷細化,經濟全球化進一步加快,我國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和我國政府對于樞紐建設的關注,這給各地政府建設空港物流樞紐帶來了機遇。本文對淮安空港物流樞紐運用SWOT 法進行分析,提出了具體的切實可行的措施。這些措施涵蓋了相關政府部門、機場自身、航空物流等方方面面,為促進淮安空港物流樞紐的建設提供思路,也給未來各地政府建設支線型空港物流樞紐提供一些參考性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