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丹,王小勇
(鶴壁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鶴壁 458030)
大學階段是學生形成正確三觀的關鍵時候,在學校教育教學中,教師不僅是知識技能的傳授者,更是學生思想的引路人。教育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思政工作貫穿教學全過程,所有課程都應具有育人的功能,因此課程思政的教學模式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以專業課程為載體,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將德育內容潛移默化地融入課堂中,將思政內容建立在專業知識上,不僅能夠使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能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正直的人格品質和良好的職業素養,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實施課程思政,是培育新一代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重要之舉,是滿足學生自身成長發展的內在需求。
“貨物學”是五年制物流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主要內容包括貨物的性質,貨物質量與標準、貨物檢驗技術與方法以及貨物在物流活動過程中的操作要求和管理方法。掌握貨物學相關的知識,是物流從業人員應該要具備的基本素質。物流從業人員的專業水準、責任意識、工作態度和思想道德水平是保證貨物能夠進行安全流通的關鍵因素,因此開展貨物學課堂思政教學改革尤為重要。本文通過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在知識傳遞、能力培養過程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正能量,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和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使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過硬的專業技術水平。
“貨物學”課程在培養物流管理人才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學生從事物流專業必須具備的專業素養。物流專從業人員,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更要具備正確的價值取向和良好的職業道德。該課程的課程思政點主要體現在職業素養、安全意識、成本意識、創新意識、文化自信、民族自豪等方面。
物流的各個作業環節均要求從業人員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只有了解貨物的性質,才能更好的完成貨物運輸、儲存保管、包裝、銷售等作業環節,最終實現物流的作用。因此,在授課過程中,將職業技能、職業意識、職業行為、職業道德等內容貫穿課程始終。例如,在貨物的性質、貨物的計量方法、貨物的檢驗方法等“貨物學”基礎知識的講解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基本職業技能,以及求真務實、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在貨物運輸、貨物包裝、貨物保管保養中等專業知識的講授中,注重培養學生學以致用、融會貫通的職業技能。
學習“貨物學”的實質在于認識貨物和了解貨物,從而能夠采取正確的方法進行物流作業,更好的實現貨物的物流活動。貨物安全作業是物流作業中一切活動的保障和前提,將安全作業教育貫穿到貨物學的教學過程,使學生掌握安全作業的方法和技能,采取正確的方法對貨物進行保管養護、包裝運輸,保障貨物的安全;培養學生安全作業的習慣,樹立安全作業的意識。
“貨物學”課程對社會經濟生活有指導作用和服務功能,在教學中應該充分體現經濟性。高效的物流作業系統有助于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這就要求作業人員充分了解作業流程、優化作業流程。認識貨物是開展物流作業的關鍵,只有充分的認識貨物,才能根據貨物的特性開展物流各項作業,避免由于操作不當,引起貨物質量變化或者損壞,增加作業成本。因此,在授課過程中,強調貨物儲存保管、運輸、包裝等作業規范,將成本意識貫穿到“貨物學”教學全過程中。
行業的發展需要創新,新時代的學生需要具備創新意識,教師應在授課中引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貨物檢驗、貨物包裝、貨物運輸等環節,借助視頻動畫等資源將一些先進的技術方法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認識到我國在技術上的先進與不足,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上進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貨物學”旨在使學生了解不同貨物的屬性,在講授常見貨物的相關特性時,可將貨物的文化屬性貫穿其中。例如,在介紹茶葉、酒、陶瓷、服裝等貨物時,將其文化、起源、發展,類型、材料等融入其中,使學生更全面了解貨物的發展歷史,了解傳統貨物的生產、保管養護等方法,體會勞動人民的智慧,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感。
大學階段的學習生活對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至關重要,將專業知識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使教學過程不再枯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起著言傳身教的作用,應當從行為規范、知識傳遞、教學方式等方面培養學生對生活、對知識、對職業的正確認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使學生從內心熱愛生活,熱愛職業,愛崗敬業,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和過硬的專業素養面對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高素質的接班人。
為了更好地將思政元素融入課堂之中,文章結合課程章節內容和培養目標,找到課程思政的融入點,將思政教育融入到課程內容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塑造良好的思想品質,培養有知識、有能力、有素質的優秀物流人才。課程思政融入點見表1。

表1 “貨物學”思政教育融入點的選擇、內容安排及素質目標
2.2.1 收集課程思政元素素材。針對該課程思政建設的內容,收集案例、視頻、動畫等思政元素素材,并且對其梳理,使之與課程內容保持一致。具體做法:一是通過閱讀相關文獻,借助網絡平臺,收集資源,并對資源進行挖掘,形成典型的思政元素。例如,在介紹貨物包裝技術時,分析利樂包裝案例,將包裝技術蘊含的“科技是第一競爭力”融入其中,讓學生感受技術魅力的同時點燃學生科技興國夢。二是開發思政元素,教師進入企業進行調研學習,了解不同類型貨物在物流作業中所采取的檢驗方法、儲存條件、包裝要求、裝卸搬運作業要求等,根據現場的作業情況,挖掘真實作業中的思政元素,將其融入課程,使得思政內容更加真實自然,更有說服力。例如,關于易碎品的包裝,通過現場學習和親自操作,了解企業對于易碎品包裝的作業標準,挖掘作業標準背后的安全意識和成本意識。
2.2.2 教學實施。課程思政實施的關鍵在于將思政元素自然巧妙地融入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對收集到的材料進行整合,找到與課程內容相對應的知識點,巧妙地將其融入其中。在授課過程中,采取理論聯系實際、案例分析法、對比分析法、互動討論等多種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搜集與課程內容相關的視頻案例資料,以此為切入點,分析案例背后的德育內容,潛移默化地融入課堂教學。例如,學習“貨物質量與標準”時,讓學生課前搜集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案例、視頻,課中互相分享,教師點播,通過這種方式,將實事求是、規范作業、嚴謹認真等思政元素融入其中,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食品安全和貨物檢驗標準的重要性。又如,在實訓教學活動“包裝作業”中,通過設計包裝任務,讓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體會安全作業的重要性,在包裝材料的選擇過程中,讓學生注意到成本問題,通過整個包裝作業的實施,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培養學生安全作業、節約成本的意識。
2.2.3 教師思政教學能力提升。教師是課程思政實施的主體,教師的思政教學能力對課程思政的落實起著關鍵的作用,因此教師要不斷的進行學習,提高自身的思政教學能力。教師要認識到課堂思政的重要性,摒棄舊的觀念,主動進行課堂思政教學改革,參加課程思政相關的線上線下培訓,提高自身理論能力。此外,教師需要進行全面學習,不局限于學科知識,提高自身的修養和文化底蘊,才能更好地思政育人。同時,多與其他教師尤其是思政課教師溝通學習,互相聽課評課,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修養。
在課程思政視角下,考核方式與傳統的考核方式不同,不僅考核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也要考核學生的思政水平和職業素養。針對“貨物學”課程思政考核,采用科學的、全方位的考核方式,具體包括課前知識分享、課中表現、實訓考核、實踐考核、參與競賽、線上考核等。在思政水平考核中,更加側重具體實踐,重在考核學生在學習實踐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專業素質、團隊合作能力、責任意識、安全意識、創新精神等。只有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才能突顯學生的綜合素質。具體考核內容見表2。

表2 課程思政能力考核內容
專業課課程思政建設是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課程思政對于培養德才兼備的物流人至關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貨物學”課程思政的建設內容與實施途徑,這是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第一步,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仍需不斷摸索、不斷完善、不斷的提升自身素養,持續深入挖掘并梳理相關的思政元素,與時俱進,真正落實立德樹人,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