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蘊

書名:中央蘇區紅色文化傳播載體研究
作者:譚琪紅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9月
定價:39.00元
隨著“紅色文化熱”的興起,紅色文化傳播的重要性日趨凸顯。紅色文化的傳播不僅需要具有滲透力、感染力和影響力的傳播內容,也需要靈活多樣、簡捷且符合大眾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傳播載體。紅色文化傳播載體是紅色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傳播渠道,能夠實現紅色文化意義的共通與交流,在實現紅色文化大眾化、提升紅色文化軟實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借鑒歷史經驗,利用地區實際情境,靈活有效地利用各類傳播載體,實現紅色文化的傳播方式和傳播內容的創新,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由譚琪紅所著的《中央蘇區紅色文化傳播載體研究》一書,立足于紅色文化傳承創新的實際需求,在剖析中央蘇區文化傳播載體體系的基礎上,對中央蘇區文化的生成、發展、繁榮軌跡和民眾動員方式進行了深入探討和系統總結,為新時代紅色文化的宣傳教育提供了歷史參照。
。“紅色文化”是指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所生成和發展的物質遺產以及凝結其中的精神、制度和文化產品。“傳播載體”是指在社會信息的傳遞過程中,能傳遞信息或承載符號,且傳播主客體可以借此達到信息共享或反饋的實體物質或某一具體活動形式。在蘇維埃運動時期,中國共產黨為了更好地宣傳自身的執政理念和馬克思主義并使當地民眾內化于心和自覺地外化于革命實踐,積極借助能為傳播主體所掌握和能被民眾所認知、所感受、所接納、所竭力踐行的符號實體和活動形式,來傳播紅色文化和進行政治動員。這些多元化“紅色文化傳播載體”的運用將中央蘇區中眾多不同的意志劃整歸一,用以指導民眾實現既定組織目標,加強了黨和下層民眾的緊密聯結。
。土地革命時期中央蘇區常用的紅色文化傳播載體主要是圖文、語言、活動。圖文載體具有靜態、直觀、簡易的傳播特點,在民眾的認知、情感的催化以及行為的實踐中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語言載體具有即時、生動、感染力強的特點,發揮著溝通、調適、慰籍、激勵、凝聚的功效?;顒虞d體具有典型示范、群眾參與的特點,能夠實現氛圍營造和壓力傳導的作用,為蘇區革命帶來了活力、張力和動力。這些多元傳播載體的綜合運用為提升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軟實力奠定了扎實傳播基礎,在革命斗爭中提振士氣、在思想層面興利除弊、在宣傳斗爭中瓦解敵軍,在基層生活中提供文化娛樂。
。在新媒體時代,紅色文化傳播已然成為當前的重要輿論工作之一。中央蘇區的紅色文化傳播載體雖然并不能完全契合新的信息傳播環境,但仍有著諸多實踐啟示。一是載體手段多樣化。運用圖文載體進行靜態傳播,運用語言載體進行生動形象地傳播,運用運動活動、競賽比賽、晚會集會、訴苦審判進行綜合傳播。二是載體運用大眾化。采用漫畫、標語畫、墻報等形式以適應民眾的認知水平,采用花鼓戲、晚會、山歌等形式提高民眾的參與熱情。三是載體創新動態化。從現實條件出發,根據中央蘇區的經濟社會條件,善于運用孔明燈、識字牌、路條等物質載體,并對傳統山歌、戲劇、舞蹈的改進創新,借用“舊”的藝術形式表達“新”的思想意義等。中央蘇區紅色文化傳播載體的多類型、全方位、高強度運行狀態,是早期中國共產黨紅色文化傳播的一個縮影,其革命話語轉型的歷史路徑蘊涵著中國共產黨執政的精神動力、制度設計和物質遺跡,這種卓有成效的工作經驗和方法可跨越“新媒體時代”,為增強新時代紅色文化的傳播力和輻射力提供經驗借鑒。為此,當下在進行紅色文化傳播實踐時傳播載體的系統化運用、靈活搭配以及動態創新都需要得到重點關注,并與民眾的媒介接觸習慣相結合從而實現紅色文化傳播的大眾化與時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