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輝,張正浩
(開封市第二中醫院1骨二科,2骨三科,河南 開封 475000)
股骨頭壞死屬于骨科常見疾病,若治療不當,隨著疾病進展可導致股骨頭塌陷、髖關節功能障礙等,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1]。股骨頭壞死進展至后期需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治療,因此早期有效的保髖治療是控制疾病進展的關鍵。西醫常用的治療方式為股骨頭置換,但費用高昂。中醫將股骨頭壞死歸為“骨痹”范疇,認為其治療應以活血化瘀、補肝益腎為主。溫針灸是中醫常用的手法,具有溫經散寒、祛濕通絡的功效。研究[2]表明,溫針灸在治療股骨頭壞死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通絡生骨湯是中藥經典方劑,具有通絡生髓、活血化瘀的作用,治療股骨頭壞死的效果較好[3]。本研究探討溫針灸聯合通絡生骨湯治療股骨頭壞死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股骨頭壞死患者,按照入組的單雙號順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齡40~75歲,平均(62.56±5.20)歲;病程4~9個月,平均(5.41±2.41)個月。對照組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齡43~76歲,平均(63.51±5.48)歲;病程4~8個月,平均(5.48±2.43)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確診為股骨頭壞死;②入組前1個月內未服用鎮痛藥;③對本研究知情。排除標準:①患有骨折;②針刺部位皮膚破潰或感染;③不能耐受中藥湯劑;④肝腎功能重度不全;⑤依從性差。
1.3 方法對照組采用溫針灸治療。患者取側臥位,常規針刺部位消毒,選穴為居髎、環跳、環中、陽陵泉、絕谷,采用提插捻轉平補平瀉法,以患者感受酸麻脹痛為宜,每個穴位行針1 min/次;取艾段(長2 cm)插在針柄上,點燃,燃燒1.5 cm后起針,共10次。每次間隔2 d,治療2個月。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通絡生骨湯治療,組方為黃芪、鹿角、雞血藤各30 g,蟄蟲20 g,懷牛膝、三七各15 g,丹參12 g。水煎取汁400 mL,1劑/d,分早晚服用,服用2個月。
1.4 觀察指標①評價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顯效:疼痛消失,活動后無疼痛,X線檢查顯示骨質復活,中醫證候積分降低70%~94%;有效:疼痛減輕或活動后輕微疼痛,壞死區向修復發展,中醫證候積分降低30%~69%;無效:未達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采用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AS)評價患者的疼痛程度,1~10分,分值越高則疼痛程度越嚴重。③采用Harris量表從疼痛程度、髖關節活動范圍、畸形情況、日常活動情況、影像學進展情況評估患者的關節功能,分值越低則關節功能越差。④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離心分離,采用酶聯免疫法檢測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骨形態發生蛋白(BMP)、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效果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6.00%,高于對照組的80.00%(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臨床效果比較[n(%)]
2.2 疼痛程度與關節功能治療后,觀察組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Harri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VAS評分、Harris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的VAS評分、Harris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VAS評分 Harri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0 7.48±1.38 4.61±1.30 80.74±4.91 91.26±3.62對照組 50 7.51±1.42 5.39±1.18 80.19±4.55 88.74±3.41 t 0.107 3.142 0.581 3.583 P 0.915 0.002 0.563 0.001
2.3 血清指標治療后,觀察組的TGF-β水平低于對照組,BMP、VEGF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的血清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的血清指標比較(±s)
組別 n TGF-β(μg/L) BMP(pg/mL) VEGF(p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0 18.54±2.64 22.79±2.70 3.45±1.32 19.35±2.51 194.56±13.35 389.17±18.55對照組 50 18.47±3.04 37.64±2.55 3.38±1.47 8.23±2.43 197.80±14.58 312.54±17.80 t 0.123 28.274 0.251 22.507 1.159 21.077 P 0.902 0.000 0.803 0.000 0.249 0.000
股骨頭壞死的發生與肝腎功能關系密切,腎臟主骨生髓,腎髓空虛則骨失所養;肝主藏血,肝臟受累,藏血失司,調攝血功能異常,血瘀脈絡[4]。因此,在治療上應補肝益腎、生髓通絡。中醫治療股骨頭壞死以“溫通”為主。溫針灸是將艾段置于穴位上溫灸,借助熱力作用及穴位刺激作用,調節機體臟腑,以暢通氣血、扶正祛邪[5]。艾段灸火溫而不燥,潤能通經,燃燒艾絨的熱力溫和,滲透皮膚,發揮通絡活血的功效。
通絡生骨湯由黃芪、鹿角、三七、蟄蟲、丹參、雞血藤、甘草等組成,黃芪歸肺、脾經,具有益氣固表的功效;鹿角歸肝、腎兩經,具有溫腎陽、強筋骨、行血消腫的作用;三七歸肝、胃經,功能主治為消腫定痛、止血化瘀;蟄蟲歸肝經,主治破血逐瘀、續筋接骨;丹參歸肝、心經,具有活血通經、祛瘀止痛的作用;雞血藤歸肝、腎經,功能主治為活血通絡、補血抗炎;甘草具有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作用。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補肝益腎之效。研究[6]表明,蟄蟲具有抗凝、調脂的作用;丹參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促進局部組織修復及再生的能力;雞血藤可發揮抗凝、擴張血管的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VAS評分及Harris評分明顯改善,提示溫針灸聯合通絡生骨湯可增強治療效果,緩解患者的疼痛,提高其關節功能。分析原因為溫針灸的針刺及艾灸作用可調節臟腑經絡功能,增強活血通絡功效,熱力作用可抑制炎性因子釋放,緩解患者的疼痛;通絡生骨湯方中藥物可增強肝腎功能,強化筋骨,促進患者關節功能恢復。BMP是TGF-β亞家族成員,可誘導前間充質干細胞分化為軟骨細胞、成骨細胞,形成VEGF;VEGF可誘導新生血管形成,促進創面肉芽組織生成及創面愈合[7]。本研究結果亦顯示,觀察組TGF-β水平低于對照組,BMP、VEGF水平高于對照組,提示溫針灸聯合通絡生骨湯改善股骨頭壞死患者關節功能的機制可能與誘導成骨細胞生成、增加新生血管生成有關。
綜上所述,溫針灸聯合通絡生骨湯治療股骨頭壞死的效果較好,可減輕患者的疼痛,提高髖關節功能,可能與調節血清BMP、VEGF、TGF-β表達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