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興,鄒玲
(河南省洛陽市婦幼保健院 產三科,河南 洛陽 471003)
胎盤早剝具有起病急、發展迅速的特點,可引發失血性休克、羊水栓塞等多種并發癥,嚴重威脅母嬰生命安全[1]。陰道分娩與剖宮產為臨床常用的分娩方式,均可達到終止胎盤早剝產婦妊娠的目的,但胎盤早剝產婦不同分娩方式對母嬰結局的影響不盡相同。王雪梅等[2]的研究表明,胎盤早剝產婦采取剖宮產可降低母嬰圍生期病死風險。馮軼等[3]的研究表明,胎盤早剝產婦經陰道分娩可減少產后出血風險。基于此,本研究探討胎盤早剝產婦不同分娩方式的臨床特征及對母嬰結局的影響,以期為臨床提供更多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經陰道分娩的43例胎盤早剝產婦,納入陰道分娩組;另選取同期在我院行剖宮產分娩的43例胎盤早剝產婦,納入剖宮產組。入選產婦納入標準:符合《婦產科學》[4]中胎盤早剝診斷標準,且經超聲檢查確診;單胎妊娠;病例資料完整。排除標準:既往有精神病史、胎盤早剝史;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
1.2 方法
1.2.1 分娩方式 ①陰道分娩:醫師于產婦第一產程注意其宮縮、胎心率、宮口擴張及胎頭下降情況;第二產程密切監測胎心,指導產婦屏氣、娩出胎兒;第三產程胎兒娩出,而后清理胎兒呼吸道,處理臍帶,并進行新生兒評分,檢查產婦胎盤、胎膜、軟產道,防止產后出血。②剖宮產:手術醫師于產婦麻醉完成后切開產婦皮膚,前鞘進入腹腔內,切開子宮下段取出胎兒,完整剝離胎盤,吸凈羊水,重新縫合子宮切口,然后逐層關腹,將產婦轉運至病房繼續觀察。
1.2.2 相關資料統計 ①臨床特征:查閱所有產婦基線資料,包括年齡、孕周、初產婦(是、否)、流產史(有、無)、貧血(是、否)、胎膜早破(是、否)、胎兒宮內生長受限(是、否)、羊水異常(是、否)、子宮肌瘤(有、無)、合并妊娠期高血壓(是、否)、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是、否)、腹部創傷(有、無)、胎盤早剝分級(Ⅰ級、Ⅱ級、Ⅲ級)。②不良母嬰結局:統計兩組的產后出血、低出生體重兒、新生兒窒息發生情況。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5.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的臨床特征比較陰道分娩組初產婦、合并妊娠期高血壓及胎盤早剝Ⅱ級、Ⅲ級占比均低于剖宮產組(P<0.05);兩組產婦年齡、孕周、流產史、貧血、胎膜早破、胎兒宮內生長受限、羊水異常、子宮肌瘤、合并妊娠期糖尿病、腹部創傷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的臨床特征比較[±s,n(%)]

表1 兩組產婦的臨床特征比較[±s,n(%)]
臨床特征 陰道分娩組(n=43)剖宮產組(n=43) t/χ2/Z P年齡(歲) 28.43±2.13 28.76±2.25 0.698 0.487孕周(周) 38.02±0.85 37.81±0.76 1.208 0.231初產婦 是 12(27.91) 21(48.84) 3.983 0.046否 31(72.09) 22(51.16)流產史 有 17(39.53) 19(44.19) 0.191 0.662無 26(60.47) 24(55.81)貧血 是 6(13.95) 9(20.93) 0.727 0.394否 37(86.05) 34(79.07)胎膜早破 是 10(23.26) 14(32.56) 0.925 0.336否 33(76.74) 29(67.44)胎兒宮內生長受限 是 4(9.30) 6(13.95) 0.453 0.501否 39(90.70) 37(86.05)羊水異常 是 3(6.98) 5(11.63) 0.138 0.711否 40(93.02) 38(88.37)子宮肌瘤 有 2(4.65) 4(9.30) 0.179 0.672無 41(95.35) 39(90.70)合并妊娠期高血壓 是 7(16.28) 16(37.21) 4.808 0.028否 36(83.72) 27(62.79)合并妊娠期糖尿病 是 9(20.93) 15(34.88) 2.081 0.149否 34(79.07) 28(65.12)腹部創傷 有 0(0.00) 2(4.65) 0.512 0.474無 43(100.00) 41(95.35)胎盤早剝分級 Ⅰ級 30(69.77) 12(27.91)Ⅱ級 13(30.23) 27(62.79) 4.031 0.000Ⅲ級 0(0.00) 4(9.30)
2.2 兩組的不良母嬰結局比較陰道分娩組產后出血占比明顯低于剖宮產組(P<0.05);兩組的低出生體重兒、新生兒窒息占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不良母嬰結局比較[n(%)]
胎盤早剝是妊娠晚期較為嚴重的并發癥,其發生與孕婦血管病變、腹部創傷等因素有關,為保證母嬰安全,產婦一旦確診需及時終止妊娠。本研究對比陰道分娩與剖宮產的胎盤早剝產婦的臨床特征及母嬰結局,結果顯示,陰道分娩組初產婦、合并妊娠期高血壓及胎盤早剝Ⅱ級、Ⅲ級占比均低于剖宮產組,表明胎盤早剝產婦中初產婦、合并妊娠期高血壓、胎盤早剝分級高者多采取剖宮產分娩。分析原因在于,初產婦因產力不足、產道緊和精神過度緊張,會延長產程,而胎膜早剝病情急,發展迅速,若產婦不能在短時間內結束分娩會增加失血性休克、胎兒宮內死亡的風險,因此胎盤早剝初產婦多采取剖宮產分娩;合并妊娠期高血壓的胎盤早剝產婦易發生全身性小動脈痙攣,使子宮底蛻膜螺旋小動脈硬化,進一步導致周圍毛細血管壞死[5],病情危及,往往不具備自然分娩條件,因此胎盤早剝產婦多采取剖宮產分娩;胎盤早剝分級越高,產婦病情越危急,胎盤剝離面積較大,增加產后出血風險,需采取剖宮產分娩。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陰道分娩組產后出血占比明顯低于剖宮產組,表明與剖宮產相比,經陰道分娩可降低胎盤早剝產婦產后出血風險。這可能是因為經陰道分娩的胎盤早剝產婦病情較輕,胎盤剝離面積小,且創傷較小,因而產后出血風險較低[6];而剖宮產分娩的胎盤早剝產婦病情多較重,胎盤剝離面積大,且剖宮產創傷性大,可增加產后出血風險。
綜上所述,胎盤早剝產婦中,初產婦、合并妊娠期高血壓及胎盤早剝分級Ⅱ級、Ⅲ級者多采取剖宮產分娩,且與剖宮產相比,經陰道分娩可減少胎盤早剝產婦產后出血風險,臨床應根據胎盤早剝產婦實際情況酌情選擇分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