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娜,陶偉華,王月榮
(1濮陽市第三人民醫院 婦科,河南 濮陽 457001;2濮陽市油田總醫院 婦產科,河南 濮陽 457001;3濮陽市第三人民醫院 超聲科,河南 濮陽 457001)
無排卵型月經不調是臨床常見疾病,主要因排卵障礙降低孕激素水平,多發生于青春期或絕經過渡期,造成月經紊亂,主要臨床特征為經量增多、經期紊亂、陰道不規則出血、淋漓不盡等,其中月經量少色淡、量大色深紅等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產生嚴重損害[1]。而由于無排卵,孕激素水平較低,造成子宮內膜無法從增殖期轉換為分泌期,造成卵巢無排卵,不能形成黃體[2]。無排卵型月經不調臨床治療以孕激素制劑和孕酮類藥物為主,促進患者卵巢恢復正常排卵功能,補充其體內缺失的孕激素,達到穩定月經周期的目的[3]。基于此,本研究比較不同劑量黃體酮治療無排卵型月經不調患者的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濮陽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85例無排卵型月經不調癥患者。納入標準:①家屬、患者自愿參與本研究,簽訂知情同意書;②臨床確診為無排卵型月經不調;③年齡>18周歲。排除標準:①患有精神疾病;②腎功能與肝功能嚴重不足;③哺乳期、妊娠期女性;④對黃體酮過敏;⑤合并臟器嚴重障礙;⑥不愿參與本研究。按照不同劑量將其分為甲組(28例)、乙組(36例)、丙組(21例)。甲組年齡22~55歲,平均年齡(35.2±1.1)歲;停經時間1~10個月,平均(3.4±0.1)個月。乙組年齡21~56歲,平均年齡(34.7±1.3)歲;停經時間1~9個月,平均(3.5±0.2)個月。丙組年齡20~54歲,平均年齡(34.9±1.2)歲;停經時間1~10個月,平均(3.3±0.1)個月。三組患者的年齡、停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三組患者均采用黃體酮膠囊(國藥準字H20041902,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治療,其中甲組晚睡前定時口服100 mg/d;乙組晚睡前定時口服200 mg/d;丙組早晚各200 mg,間隔12 h服用。三組患者服用12 d后,記錄第1個月經周期情況。無排卵型月經不調的治療包括止血及調整周期,注意對患者疾病治療中的積極止血,同時加強調整周期情況。
1.3 觀察指標比較三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臨床療效判定標準[4]:無效:患者子宮內膜顯著增厚,停藥后月經量和月經周期無顯著改善;有效:患者停藥后月經量顯著增加,周期恢復正常,但B超下子宮內膜厚度顯著降低,月經仍未達到正常量;顯效:患者停藥后B超下子宮內膜厚度恢復正常,且月經周期和月經量均已恢復正常。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不良反應包括腹痛、惡心癥狀、頭暈、乳房脹痛等。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或F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甲組、乙組、丙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6.43%、97.22%、100.0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n(%)]
2.2 不良反應發生率甲組、乙組、丙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42.86%、63.89%、80.9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隨著人們飲食結構和生活壓力的不斷變化,無排卵型月經不調發生率呈逐年升高趨勢,極大程度降低患者生活質量[5]。無排卵型月經不調的發生主要與患者的日常飲食、激素水平、情緒變化、生活作息等有密切關聯,激素水平是決定因素,青春期女性的發病率相對較高,因此調整機體的內分泌功能極為關鍵[6]。女性內分泌功能障礙與無排卵型月經不調的誘發原因有直接關聯,所以調整內分泌是治療的主要目標。當患者內分泌功能出現紊亂,生殖系統內分泌調控排卵代謝,會造成經量和月經期無規律性轉變,難以正常排卵。而孕激素量減少,會造成子宮內膜增厚且穩定,中性酸多糖物質增多,不易產生脫落的情況[7-8]。但子宮內膜不脫落,會造成月經不調,影響新的子宮內膜生成,難以正常排出經血。此外,當女性體內雌性激素分泌量過多,會增加患者經血量,子宮內膜出現脫落過度情況,且月經周期相應延長,也會形成月經不調。
本研究結果顯示,甲組、乙組、丙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6.43%、97.22%、100.0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乙組、丙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42.86%、63.89%、80.9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出于對不良反應、治療費用和控制方面的考慮,在治療無排卵型月經不調時低劑量極為關鍵。在當前社會中,補充體外孕激素是治療無排卵型月經不調的典型方式。黃體酮是天然孕激素之一,能夠促進子宮內膜轉化為分泌期,使子宮內膜剝落[9]。另外,在雌性激素誘導下,患者月經周期結束后能夠起到停經止血的效果,控制月經周期經血量,雙向保護女性子宮內膜健康,但是當前該藥物的應用劑量具有一定的爭議[10]。黃體酮藥效發揮的機制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和針對性,隨著孕激素的廣泛應用和推廣,用藥劑量將是臨床觀察的重點。
綜上所述,不同劑量黃體酮治療無排卵型月經不調患者均有較好的療效,但低劑量黃體酮治療方案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