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葉雄偉,惠小勇,潘艷東
(1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廣州特勤療養中心,廣東 廣州 510515;2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白云分院,廣東 廣州 510500)
急性出血性腦卒中是指在各種因素刺激下血壓突然升高導致腦血管破裂引起出血的一類疾病,情緒激動、劇烈活動或極端天氣(高溫或寒冷)等是常見致病因素[1]。我國中老年人患病率為53.2%,腦血管受損程度隨患病時間延長而加重,在易發因素刺激下易發生高血壓性腦出血[2]。急性出血性腦卒中屬于原發性高血壓嚴重并發癥之一,起病急、病情重、多有后遺癥,若院前能從源頭把關,早期識別高危人群,高效合理地配置醫療資源,對高危療養人員采取早期干預措施,能有效降低院內發生率[3]。本研究探討自制綜合量表對急性出血性腦卒中高危人群的院前評估及健康管理干預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在療養中心進行療養的200例療養人員,分為觀察組(采用綜合量表進行院前評估和健康管理干預)與對照組(未采用綜合量表進行院前評估和健康管理干預)各100例。觀察組男50例,女50例,平均年齡(64.23±7.52)歲;對照組男50例,女50例,平均年齡(64.45±8.52)歲。兩組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通過查閱 文獻法、Delphi Method、頭腦風暴法,用知覺心理壓力量表(CPSS)、格拉斯哥昏迷評分量表(GCS)、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療養員健康信息表糅合制定出具有療養系統特色的針對性的風險評分量表,簡稱綜合量表。使用綜合量表對入選療養人員的血壓、血糖、血脂、每日鈉鹽攝入量、運動量、BMI、知覺心理壓力分值等項目進行積分,并作出風險分層,劃定高危人群,強化高危人群療養中各環節的健康管理與健康教育。具體高風險劃分如下:①全身系統性疾病,重點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腎病等影響血壓波動的疾病,內容包括該病的病程、服藥史及癥狀是否可控,近期有無特殊不適。②生活習慣,包括飲食習慣、運動習慣和睡眠狀態,針對本院所處地理環境,對療養人員生活習慣提出適當的建議,如喜高鹽辛辣飲食者,建議減少鹽分和辛辣食物的攝入;喜下午運動者,建議調整運動時間,避免在太陽直射時運動,并適當攝入水分,以保證機體處于較為良好的狀態。③對量表提示有高危易發因素的療養人員,建立健康管理卡片,入院后加強其身體各項指數的實時監測,包括血壓、血糖、脈搏等基本生命體征,將常規的1次/日改為2次/日,重視血壓晨沖的監測。
1.3 觀察指標①急性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標準:經腦CT檢查確診為出血性腦卒中,發病時間<12 h;符合《中國腦出血診治指南(2019)》[4]中急性出血性腦卒中診斷標準。②非急性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標準:經腦CT檢查確診為出血性腦卒中,發病時間>12 h;符合《中國腦出血診治指南(2019)》[4]中非急性出血性腦卒中診斷標準。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急性出血性腦卒中發生率為2.00%,低于對照組的15.00%(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急性出血性腦卒中發生率比較[n(%)]
急性出血性腦卒中進展迅速,規范急救對預后至關重要,而處理的關鍵是早期準確識別疑似患者。日本中風緊急分類評分系統根據得分將疑似急性腦卒中患者分為不同類型,如急性腦梗死、急性腦出血及急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在提高診斷準確率的同時進行分類救治,從而提高存活率[5]。研究[6-7]表明,院前采用CPSS、GCS、NIHSS可提高疾病診斷敏感度,早期診斷及救治對急性出血性腦卒中的后續治療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2017美國高血壓指南對急性出血性腦卒中的降壓目標值作了特殊說明,針對急性腦出血患者,如收縮壓>220 mm Hg,建議靜脈輸注降壓藥物治療并密切監測血壓,直至血壓下降[8]。但也有研究[9]表明腦出血如收縮壓為150~220 mm Hg,6 h內降壓至140 mm Hg以下不利于減少死亡或嚴重致殘,且可能存在潛在有害方面,如腎臟不良反應。新版專家共識中建議應密切監測血糖水平,目標是維持正常血糖水平,并對腦出血后發熱予以對癥治療[10]。但受療養院中心的運行狀況所約束,急診影像學檢查在救治中相對較難實現。因此,對于急性出血性腦卒中高危療養人員,以GCS評分、血壓、語言流暢度、肌力、肢體力量對稱性、脈搏、血糖等醫療指標作為主要監測模塊的綜合量表可作為主要監測手段。本研究結果表明,糅合CPSS、GCS、NIHSS、療養員健康信息表的綜合量表對減少急性出血性腦卒的發生有積極作用。
此外,結合療養中心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建議:①建立完整的院前風險評估體系及具有療養院專科特色的急救體系,是提高療養院專業人員對急性出血性腦卒中救治水平的前提,是以問題為導向,指導急救設備資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基礎。②在國家高血壓防治指南中,專家建議使用上臂式電子血壓計,定期校準,若條件允許,建議使用遠程動態血壓監測儀,同時配備心臟超聲設備、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波設備、胸部X線檢查設備及眼底檢查設備等。③組建急性卒中救治專業團隊,且為相近專業,保證人員具有急性出血性腦卒中的院前初步診斷能力及基本急救技能。④保障急救通道暢通、相關科室統籌協調,能有效縮短轉運距離及時間,從而保障患者及時入院治療,避免二次轉院帶來的傷害及延誤病情。通過新量表早期識別高危人群,重度關注潛在高危人群,為其建立高血壓疾病檔案,將療養中有潛在出血傾向及可能再發患者納入日常管理,做好家庭式普通篩查,嚴格控制血壓,做好一級、二級預防工作,將急性出血性腦卒中做到可防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