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利品,齊珊珊
(河南省滑縣人民醫院 神經內科,河南 安陽 456400)
腦卒中是神經系統常見的疾病,隨著生活方式及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發病人數不斷增加[1]。腦卒中發病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狀,如肢體、語言、認知、吞咽功能等方面,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健康自我管理是個體通過生物、心理、社會學等干預技巧管理自身功能,并持續于整個生命過程的行為。研究[2]指出,腦卒中的恢復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患者自我保健與管理能力的影響,通過影響健康行為,增強對病情的控制。但腦卒中患者的預后恢復受到多種因素影響,主觀能動性受到較大限制,對其健康行為造成不利干擾。健康教育是通過加強患者的健康自我管理行為,在體驗式學習過程中使其掌握及運用知識。同伴支持可減輕醫護人員的工作,且病友有相同的疾病及身體狀況,彼此交流更加順暢,對提高患者自我管理具有積極意義[3]。本研究探討同伴支持結合體驗式學習模式對腦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腦卒中患者,按照抽簽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年齡45~72歲,平均(56.21±5.68)歲;男性28例,女性22例。對照組年齡45~71歲,平均(56.85±5.73)歲;男性26例,女性24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確診為腦卒中;②意識清楚可正常溝通;③對本研究知情。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心理障礙疾病;②生活不能自理,存在認知障礙;③不能接受隨訪。
1.3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即腦卒中規范化管理及健康教育。針對患者的健康自我管理給予面對面的口頭宣教。健康教育內容包括健康終身管理,如藥物治療、并發癥預防處理、合理飲食、科學運動等。出院后通過電話或微信等形式進行常規的隨訪及宣教,了解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認知及行為,提醒患者復診。觀察組采用同伴支持結合體驗式學習模式。首先組建同伴支持結合體驗式學習模式護理小組,分為4個階段進行健康教育,具體為:①真實體驗階段:通過播放腦卒中健康自我管理的視頻及圖片,引導患者回憶健康自我管理行為。通過設置不同的健康自我管理項目,讓患者進行角色體驗并評估。以肢體康復鍛煉為例,以視頻的形式講解康復鍛煉方式,讓患者回憶自身掌握行為。指導患者規范功能鍛煉,其他患者觀察并評價。②觀察及反思階段:通過PPT方式講解腦卒中健康自我管理知識,引導患者反思自身認知誤區。通過觀察患者角色體驗情況給予相應的建議及注意事項指導。以運動鍛煉為例,首先講解運動鍛煉的時間、流程,引導患者反思認知誤區;在患者運動鍛煉期間觀察患者的操作方法,告知患者鍛煉期間注意事項。③抽象概括階段:以提問知識的方式引導患者針對自身健康自我管理知識與其他患者進行討論,引導患者體驗、觀察、反思?;颊咴谟^察其他病友回答問題時反思自身。④檢驗假設階段:向患者展示健康自我管理的成功案例,引導患者根據自身的知識進行分析、發言。引導患者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及自我管理練習,最后評估患者的練習方法是否正確。兩組患者均干預3個月。
1.4 觀察指標采用慢性病自我管理評估量表[4]評價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癥狀管理自我效能(4~40分)、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2~20分)兩個維度,分值越高則自我管理能力越強。采用SF-36量表[5]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生理職能、生理功能、健康狀況、精力四個維度,每個維度0~100分,分值越高則生活質量越好。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自我管理能力干預前,兩組的自我管理能力各項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的自我管理能力各項評分高于干預前,觀察組的自我管理能力各項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癥狀管理自我效能 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63 14.35±1.55 35.91±2.27 6.71±1.38 17.65±1.56對照組 63 14.80±1.48 26.27±2.14 7.01±1.68 12.84±1.92 t 1.666 24.527 1.095 15.433 P 0.098 0.000 0.276 0.000
2.2 生活質量干預前,兩組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注:與該組干預前比較,a P<0.05;與同期對照組比較,b P>0.05,c P<0.05。
項目 觀察組(n=63) 對照組(n=63)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生理職能 26.70±3.12b 42.32±6.61ac 26.91±3.36 35.57±5.34a生理功能 29.90±3.23b 43.60±6.27ac 29.87±3.47 38.02±5.11a健康狀況 25.38±4.81b 35.42±6.27ac 25.41±6.23 30.61±5.56a精力 30.40±4.15b 41.77±6.23ac 30.52±4.09 36.45±5.79a
腦卒中多見于老年人群,且發病人數不斷增多。老年人群生理及心理狀態衰退,其腦卒中后預后不良發生率高于非老年患者,為患者及家庭造成較大的負擔[6]。腦卒中患者需接受長期的康復治療,治療期間其健康自我管理行為是決定其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常規護理比較,同伴支持結合體驗式學習可提高研究患者的癥狀管理自我效能、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提示同伴支持結合體驗式學習可通過促使患者不斷獲取健康自我管理的知識及技能,并隨著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可保證患者堅持健康行為,改善其對疾病的管理能力[7]。而常規的健康教育僅講授理論,并不適用于年齡大、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對于調動患者積極主動性方面亦存在不足,故無法使患者將健康自我管理融入日常生活,對提升患者自身管理能力效果有限。同伴支持結合體驗式學習可通過病友的支持及鼓勵激發患者對健康知識的求知欲。本研究將學習分為4個階段,逐步對腦卒中患者進行相關宣教。通過真實體驗階段,使患者回憶自身實際情況,實施視頻及圖片宣教,展現真實情景,使其產生新的感悟[8]。在此基礎上接受健康教育,可針對性地解決自身的疑問及健康自我管理認知。觀察及反思階段,患者可將自身遇到的問題與其他患者交流,反思自身錯誤的認知。抽象概括階段,患者可總結、討論學習到的管理知識,使自我管理知識更加科學及專業。假設檢驗階段,通過展示自我管理成功的案例,可幫助患者運用自身知識,概括學習的自我管理理論,對假設進行驗證,保證知識的正確性。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同伴支持結合體驗式學習可提高腦卒中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