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玉香 吳池艷 鄭靜 左宜 于東東
“護理核心能力”是護理教育者重點培養、護理專業人員必需具備的最主要能力[1],對于中醫護理領域,是指專業人員相互協調中醫護理知識、中醫技能操作和臨床實踐后所具備的主要能力[2]。隨著中醫在衛生保健服務方面的特色護理優勢的發揮日益明顯,對中醫護理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中醫院校護生離開學校進入臨床,將理論知識應用到臨床實際中,是提升其中醫護理核心能力必須通過的途徑。然而,中醫院校護生的教育學制、培養要求和課程設置沒有統一的標準與規范[3-5],臨床實踐教育的各個環節也存在較大差異[6-8]。目前,中醫護理核心能力的培養對象多集中在新入職或定科后的護士,對于實習護生這個特殊群體來說,由于其處在學校與臨床過渡階段,相關應用研究較少。研究表明,中醫護理人才隊伍的建設數量和質量難以滿足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推遲中醫護理的發展進程[9]。因此,如何建立能夠科學體現中醫特色護理教學水平、提高護生畢業后中醫護理核心能力、滿足醫院臨床對中醫護理人才發展需求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本研究將中醫護理核心能力規范化培訓方法應用于中醫院校護生的臨床帶教,獲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2020年4月—2021年1月中醫院校進入我院實習的78名護生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畢業院校為高等中醫院校;知情同意參與本研究。排除條件:休假時長超過3個月或未按時參加實習。其中男18名,女60名;年齡20~23歲,平均21.62±0.79歲;均為本科。
根據前期構建的中醫院校護生中醫護理核心能力指標[10]制訂規范化培訓方案,即采取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能力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可采用視頻教學、翻轉課堂、慕課教學、案例討論、操作示教、臨床查房、個案護理、自學等方式。其中理論培訓時長1個月。主要依靠有經驗的中醫護理專家進行理論授課。內容包括中醫基本理論、常見疾病中醫護理、應急處理、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溝通技巧、職業素養等。技能操作培訓主要由認證的臨床帶教老師“一對一”指導,培訓常見的中醫基礎操作技術和臨床??浦嗅t護理技術,并在出科時完成技能考核。專科疾病中醫護理培訓時長10個月。內容是熟悉內、外、婦、兒、危急重癥等常見疾病病證護理,即根據患者的病情和一般情況,對患者進行評估,提出主要護理問題、針對性的中醫護理措施,帶教老師評估護理措施的有效性。各科室跟隨帶教老師學習實施該病區優勢病種中醫護理方案,每種方案填寫1~2份效果評價表??己朔譃槌隹瓶己伺c結業考核。出科考核是在出科時考核培訓對象1項中醫護理技術。結業考核即在培訓結束后對培訓對象實施包括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能力的綜合考核,理論知識考核內容包括中醫基本理論、常見疾病中醫護理、應急處理、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溝通技巧、職業素養等。臨床實踐能力考核內容包括標準化病人/個案護理考核,即以標準化病人或個案護理的形式,抽取臨床常見病種的病例,根據患者的病情和一般情況,要求護士對患者進行專業評估,提出主要的護理問題,從病情觀察、對癥施護、人文溝通和教育等方面提出體現中醫辨證思維、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并評價護理措施的有效性。考核其中1項常見中醫臨床護理操作技術以及現場提問。見圖1。

圖1 中醫院校護生中醫護理核心能力指標的規范化培訓方案結構圖
(1)中醫院校護生中醫護理核心能力自評:采用前期研究構建的中醫護理核心能力評價指標編制問卷星,該問卷由32個項目組成,總分30~100分,分數越高代表中醫護理核心能力越高。
(2)理論考核:出科考核50%+期末考核50%,總分100分??己顺煽儯?0分為不合格,>80分為優秀。
(3)實踐能力考核:成績=專業評估(10%)+護理問題(10%)+中醫辨證思維(30%)+護理措施(20%)+中醫護理技術考核(20%)+現場提問(10%)。考核成績<60分為不合格,>80分為優秀。
(4)學習適應性量表:采用馮廷勇等[11]編制的學習適應性量表,量表包含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能力、教學模式和環境因素5個維度共29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各1~5分,逆向題項目反向計分,得分越高說明學習適應性越好。該量表的 Cronbach’sα系數為 0.872。
(5)滿意度評價:采用自制問卷調查,對中醫護生進行教學模式滿意度測評,內容包括教學內容的必要性、課程的實用性、考核方式的合理性、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形式的滿意度5項。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從“非常不滿意”到“非常滿意”分別計1~5分,得分越高表明滿意度越高。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進行表示,培訓前后的均數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培訓后中醫院校護生中醫護理核心能力自評得分高于培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培訓前后中醫院校護生中醫護理核心能力自評得分比較(分)

續表
培訓后中醫院校護生理論與實踐能力考核成績高于培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中醫院校護生理論與實踐能力考核成績比較(分)
培訓后中醫院校護生學習適應性評分高于培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中醫院校護生學習適應性評分比較(分)
目前,我國的中醫護理教育仍然采用傳統的基礎、臨床、實習三段式“應試教育”模式,導致護生在課堂教學期間幾乎沒有動手操作的機會。實踐部分的基礎知識與各科臨床護理的內容不明確,護生實習后一時難以適應,缺乏學習的主動性[12-13]。因此,建立適應我國衛生服務需求和護理技術水平的、能反映中醫護理特色的護理學專業培訓方法,對保證中醫護理人才的培養質量、提高中醫護理核心能力、改善患者就醫感受性與提升滿意度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將中醫護理核心能力規范化培訓方案始終貫穿于護生臨床實踐的全過程,依據核心能力理論制訂培養目標的同時,結合中醫護理教育實際與現狀,具有因需施教與因材受教的特點。
本研究結果表明,規范化培訓后護生中醫護理核心能力自評得分均明顯提高,理論與臨床實踐能力考核成績高于培訓前,學習適應性評分均≥3分??赡苁且驗橐幏痘嘤柦虒W更強調培訓過程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和價值觀等能力的靈活性。與西方醫學相比,中醫理論抽象模糊、晦澀難懂,從而在繁忙的學業中加重了護生的學習負擔[14]。對于剛步入臨床崗位的護生,由于自身理論知識不扎實,操作技術相對不熟悉,臨床工作經驗缺乏,導致綜合應用能力不足[15]。在培訓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是提高中醫護理培訓質量的關鍵。本培訓由資深中醫護理專家傳授中醫基礎理論等知識,借助中華中醫藥學會護理分會“岐黃天使”平臺在線傳授灸法、罐法、敷法等一系列中醫護理技術,同時線下開展情景模擬、角色體驗、“一對一”床邊示范等互動性教學活動,通過體現中醫辨證思維的臨床實踐考核,促進其將培訓的知識快速轉化為實踐能力。本研究結果表明,護生對于教學內容、教學形式、課程實用性等滿意度顯著提高,充分調動了護生培訓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因此,中醫院校應加強護生中醫護理核心能力規范化培訓,使她們更深入了解中醫護理專業,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產生壓力,有益于中醫護理的實施與開展。
護生作為未來護理專業主力軍,其辨證施護水平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中醫護理人才隊伍的建設[16]。優勢病種中醫護理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基于中醫護理理論,遵循整體觀、辨證施護的原則,能有效發揮中醫護理特色優勢。實施方案對促進護生??茖2≈嗅t護理技術水平和中醫綜合服務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朱育明等[17]研究數據表明,相關護理人員對方案的知信行總體標準得分僅處于中等水平。除此之外,中醫護理查房是一項重要的護理活動,是護生提升知識和經驗的重要途徑[18]。然而,中醫護理尚處于發展階段,缺乏特色性,患者無法從中醫護理中感受到中醫治療的高效性[19]。本研究每位護生在科室跟隨帶教老師學習實施該病區2個優勢病種中醫護理方案,包括消渴?。?型糖尿病)、肺脹等我院開展的42個中醫護理方案,實施后共計回收352份完整的護理效果評價表。主持或參加2項中醫護理查房,考核至少1項中醫特色護理技術,如刮痧、穴位貼敷、皮內針、艾灸、中藥眼部霧化、中藥熱熨、平衡火罐等,共計收回576份考核評分表。通過結合其培訓前后能力分析可知,護生中醫??茖2∽o理能力、中醫護理病歷書寫能力和中醫健康教育能力等評分均明顯提高,表明此培養方案發揮了顯著作用。這與陳好夢等[20]研究結論基本一致。
因此,中醫院校應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專題講座、小組討論、情景模擬、案例分享、技能競賽等多元化方式激勵護生學習,讓護生明確開展中醫護理方案的方法和意義。加強中醫護理查房,鼓勵護生培養中醫思維方式及辨證施護,帶教老師在查房中結合具體病例講解中醫護理技術、中醫護理實踐、中醫病因病機等,從而更好地提高護生的護理能力。
本研究探討并運用中醫護理核心能力規范化培訓方案對中醫院校護生開展臨床帶教,為中醫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內容設置、實踐教學手段和考核評價體系等方面的設計提供操作性的指導,有利于培養符合臨床需求的中醫護理人才,解決現階段中醫護理人才短缺的問題。不足點在于本研究僅采用自身前后對照設計,將來需設計嚴謹的隨機對照實驗,進一步擴大研究人群,更加全面科學地體現培訓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