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敷欣
(鎮江市高等專科學校圖書館,江蘇 鎮江 212028)
2010年4月,教育部正式成立高等學校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以促進高校創新創業改革,加強對高校創業教育工作的全國性宏觀指導。自此,我國在高等教育領域不斷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2014年9月,李克強總理首次公開提出要在全國掀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1],這之后,“雙創”一詞開始全面流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 號)、《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管理辦法》(教高函〔2019〕13 號)等系列文件明確要求各地高校要全面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普及創新創業教育受眾面,搭建高校創新創業平臺。全國高校積極響應,以文件精神為指導,積極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2015 年11 月,我國發布《統籌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2](簡稱“雙一流”),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領域重要的國家戰略決策,“有進有出”的建設模式成為高等教育發展新常態。
高校圖書館是學校文獻信息資源中心、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擁有著海量館藏信息和專業館員團隊,具有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提供專業信息支撐、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等獨特優勢。因此,積極融入“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踐行高校“雙創”教育改革的時代發展之需,也是落實教育部《普通高校圖書館規程》[3]“應不斷提高文獻服務水平,采用現代化技術改進服務方式,優化服務空間,提高館藏利用率和服務效率”“積極拓展信息服務領域,提供數字信息服務,根據需求積極探索開展新服務”“應積極參與校園文化建設,全面參與學校人才培養工作,充分發揮第二課堂作用,采取多種形式提高學生素質”要求的重要體現。“雙創”時代的發展背景,為重構高校圖書館服務功能和價值取向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在新的時代背景以及國家政策驅動下,我國“雙一流”建設、“雙創”教育改革及實踐成績斐然。在時代轉型的大潮中,如何勇于探索、敢于創新、實現知識服務轉型,“雙一流”建設及創新創業服務為圖書館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基于此,筆者在調研我國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創業研究狀況的基礎上,廣泛調查“雙一流”高校圖書館面向創新創業服務的現狀及存在問題,提出相關建議,以豐富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
梳理國內外研究文獻,發現在創新創業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創業及研究主要圍繞以下4個方面展開。
“雙創”大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如何利用自身優勢開展創新創業服務成為該領域研究的重點之一,主要體現在創新創業服務模式及內容上。劉譯陽等[4]研究了高校圖書館創新創業信息服務驅動下知識庫構建模式。另外,在創新創業大環境下,還有高校圖書館專利服務模式[5]、信息素養培養模式[6]以及閱讀推廣模式[7]。
創客空間,又稱為眾創空間,“眾”是主體,“創”是內容,“空間”是載體,即順應創新2.0 時代開放、協同、大眾創新發展趨勢,依據創新創業特點和需求,通過市場機制、專業化服務等途徑構建的全要素、開放式、便利化的新型創業平臺的總稱[8]。最早,美國Techshop 首席執行官馬克·哈奇(Mark Hatch)勾勒了創客空間原型即“富有想法的創客聚集在一起共同創作物品的一個工作間或中心[9]。”美國圖書館協會主席 Barbara 指出,“圖書館可以成為讀者學習、發現、創造以及協同合作的場所。”這也促進了早期圖情界以創客空間為切入點,將圖書館現有服務及資源整合后融入創客服務中,開展提升高校圖書館優勢及競爭力研究。
美國絕大部分高校圖書館都設置了創客空間,創客空間在圖書館領域的實踐較為成熟。調查顯示,美國馬里蘭大學、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等[10]9 所美國知名高校創客空間運行及管理均由圖書館負責,創客空間中以3D 打印機設備為主,還包括激光器、機器人、電腦刻字等,每所高校的創客空間規模各有不同,其管理制度專業、完整。俞德鳳[11]從建設目標、資金來源、空間類型等方面研究了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圖書館創客空間建設。梁煒等[12]以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IDeATe 創客空間為例,研究了高校圖書館創客空間虛擬空間構建。國內依托館藏空間及現有的信息共享空間,從創客空間建設要求出發,對創客空間展開了較多的研究。陳婧等[13]研究了高校圖書館創客空間建設路徑,趙廣元等[14]研究了高校圖書館創客服務增強型信息共享空間建設,吳衛華等[15]研究了高校圖書館創客空間建設運營策略。
高校圖書館服務于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歸根到底需要明確創新創業服務內容及實現目標,并圍繞著相應要求展開服務。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包括兩方面,一是高校圖書館從事創業創業服務工作的人才培養,二是面向大學生“雙創”群體,提升其創新創業素養教育,培育具有新時代創新創業素養的人才。吳瑾[16]分析了如何提升圖書館館員的創新創業服務基本能力以及實現路徑,王牧華等[17]從系統交互、學生中心、知識運用等5個角度研究了創客空間的本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潘曉夢等[18]以廣東工業大學為例,探索了依托創客空間的工程類人才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黃紅梅[6]從信息學角度分析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素養的培養。
創新創業理論研究可以助推實踐領域的探索,反之,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研究也可以反哺理論的發展。從現有研究來看,業內關于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的研究,是以案例方式總結高校圖書館在創新創業實踐中取得的成績及存在的不足。彭小媚等[19]從創新創業資源與學校課程資源整合角度,研究了美國3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楊小溪從圖書館在創新創業服務中的作用、建設內容和發展趨勢3 方面分析了國外高校圖書館創新創業服務實踐對我國的影響及啟示。另外,付宇卓等[20]分析了上海交通大學國家雙創示范基地支撐工程創新實踐教育,謝玲等[21]研究了武漢大學圖書館創新驅動模式下的空間建設與服務實踐。
通過文獻梳理發現,面向創新創業的高校圖書館服務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高校圖書館校園創新創業服務的內容及范疇,如創客空間、雙創能力素養提升及人才培養等;二是結合創新創業環境要求,研究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作用及實現路徑等,以促進高校圖書館服務功能轉型,提升圖書館創新力。基于以上研究,筆者對我國“雙一流”大學圖書館面向創新創業的服務現狀進行調研,以期為未來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為了解我國“雙一流”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創業的現狀及真實水平,筆者采用網站調查及文獻調研等方法,廣泛調查了我國“雙一流”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創業的現狀及取得成績,調查時間為2021 年7 月—2021 年8 月。選取教育部公布的首批42 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通過搜索引擎訪問各高校圖書館主頁,獲取各網站上涉及創新創業服務的欄目信息,包括“雙創”資源、服務空間及服務內容等。同時,通過訪問中國知網CNKI、維普、萬方等專業數據庫檢索相關文獻,與網絡調查結果一并歸納總結分析。
參照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22]的要求,我國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要以“健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為總體目標,圍繞實踐、保障、機制、管理等9 項任務要求,從以下3 方面進行了調查:(1)服務空間,包括創客空間、服務平臺及中心建設。(2)服務資源,即創新創業信息資源建設情況,包括“雙創”數據庫、專業數據庫。(3)服務內容,包括知識服務、“雙創”素養教育、信息服務中心等,具體涉及科技查新、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創新創業課程、講壇及講座等。
調查結果顯示,近年來在“雙一流”“雙創”建設等需求驅動下,高校圖書館在服務資源、服務空間及服務內容等方面積極探索了創新創業服務實踐。結合研究需要,獲取了除國防科技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圖書館外的40所“雙一流”高校圖書館的相關服務實踐情況。從調查結果及實踐效果的總體情況來看,與“雙一流”高校的建設情況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詳見表1。
2.3.1 “雙一流”高校圖書館創新創業服務總體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雙一流”高校圖書館在服務空間、服務資源以及服務內容等角度面向創新創業進行了積極探索。但“雙創”總體實踐情況不理想,沒有全面形成校園“雙創”服務體系,校園“雙創”成果較少。由表1調查結果顯示,從服務空間來看,超過1/3 的高校圖書館沒有提供專門面向創新創業活動的空間服務,而開展了空間服務的高校圖書館中“雙創”服務層次及力度也不夠充分。從服務資源來看,僅依托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建設需要,積極建設了中外專利庫資源,但專門面向創新創業類專題數據庫的建設情況并不理想。從服務內容、服務水平及服務層次來看,“雙一流”高校圖書館面向創新創業的服務呈現出參差不齊、效果不一的現象。

表1 我國“雙一流”高校圖書館創新創業服務調查
2.3.2 創新創業空間建設及其作用不理想
40 所“雙一流”高校圖書館中,除天津大學、武漢大學設置專門面向創新創業服務的創客空間外,其余的高校圖書館,一部分是在信息共享空間建設基礎上提供創新創業服務,另一部分則是在圖書館開辟物理空間作為用戶提供學習、研討的研習間或研討室的學習交流場所,并不是專門的創新創業服務空間。究其緣由在于部分高校已經建成了創新創業學院或中心、校級創客空間等,因而未單獨在圖書館開辟建設創新創業空間,這也造成了高校圖書館在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潮流中置身事外。在提供創新創業服務的高校館中,用戶需要通過預約方式獲取相關服務,如在四川大學圖書館信息空間,可以采用電腦終端、手機端等多種途徑訪問圖書館主頁后,采取實名制方式預約。

續表
天津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等圖書館創新創業服務中,物理空間積極引進了3D 打印設備、計算機、投影器材、VR 體驗機等,先進的設備大大提升了創客空間用戶體驗。如天津大學圖書館長榮健豪文化創客空間引進了兩臺Aerosint 多材料金屬3D打印機、三臺4K LCD 3D打印機、一臺消費級平板3D 掃描儀,并開通了3D 打印大數據服務,可以提供細粒度、靶向化的3D 打印創客空間服務[23]。
2.3.3 創新創業服務資源建設力度不夠
“雙一流”高校圖書館服務資源建設,除引進基礎型、通用型的中外文專業數據庫資源外,如中國知網CNKI、維普、萬方、Web of Science、SD等,還需積極建設面向創新創業的服務資源。調查結果顯示,“雙一流”高校圖書館創新創業服務資源包括中外專利庫、創新創業類數據庫兩種類別。從引進中外專利數據庫資源情況來看,為配合各個高校查新站及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建設,絕大部分“雙一流”高校圖書館均引進了中外專利庫并提供相關服務。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引進了Innography專利分析工具,南開大學圖書館主頁提供專利導航服務,列有17 種專利庫的訪問與檢索服務。
然而,專門面向創新創業服務的“雙創”數據庫資源卻存在著建設力度不足的問題。當前,國內外常見的“雙創”數據庫主要有中科JobLib 就業與創新創業知識總庫,涉及職業技能與知識庫、創業創新數字知識庫;愛迪科森就業培訓數據庫,涉及公務員考試庫、研究生考試庫、職業考試庫、創業指導庫;中國知網創業學苑等十余種。從調查結果來看,僅1/3 的“雙一流”高校圖書館引進一種或多種創新創業數據庫。如湖南大學和蘭州大學引進了愛迪科森就業數據庫、中南大學引進中科JobLib就業與創新創業知識總庫、武漢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引進了設計之家數據庫。絕大多數“雙一流”高校圖書館從未引進或試用過“雙創”數據庫,創新創業服務資源明顯不足。
2.3.4 創新創業服務內容有待深化
創新創業服務內容主要包含知識服務、創新創業素養教育和服務中心建設。其中,知識服務是指圖書館面向創新創業開展參考咨詢、信息分析等,創新創業素養教育主要通過課程及培訓兩方面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服務中心主要指各高校科技查新站和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建設情況。從調查結果看,有關創新創業服務內容有待進一步深化。
(1)知識服務。各“雙一流”高校圖書館均以傳統的參考咨詢、文獻傳遞及信息分析等方式開展了創新創業的知識服務。如清華大學為用戶開展參考咨詢、專利分析及專利簡報服務,在“雙創”服務實踐中積極為成果轉化、科技創新提供情報服務。
(2)創新創業素養教育。為促進創新型人才培養,如提高“雙創”人才的信息檢索、數據分析及創新創業能力,“雙一流”高校圖書館以學分課程、培訓講座等方式開展素質教育,這也是傳統信息素質教育在創新創業服務領域的延伸。除少數圖書館以外,絕大部分均開設了相應的學分課程,如清華大學面向本科生、研究生開設“文獻檢索與利用”“圖書館概論”“文獻檢索與論文寫作”等學分課程多門。培訓講座又分為定制講座、預約講座、主題培訓等多種形式,如蘭州大學的一小時講座,同濟大學的定制講座、主題培訓,西安交通大學的預約講座、致知講堂等。除此之外,微課、MOOC、微視頻也豐富了創新創業素養教育的形式,如武漢大學的“小布微課”、上海交通大學的“思源微課”、北京師范大學的微課程、四川大學的微視頻等。
(3)服務中心。調查結果顯示,除中央民族大學以外,其余均為教育部、科技部或農業部的國家級查新機構;絕大部分成立了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積極開展了科技查新、專利查新、專利布局及分析等服務,為實施和保障創新創業服務提供了可能。
調查發現,當前我國“雙一流”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創業仍存在政策及制度缺失、服務理念陳舊、資金有限、人才缺位等問題。
3.1.1 政策及制度的缺失
當前,高等教育領域的創新創業工作備受關注。但是從國家及政府層面缺少對作為大學“三大支柱”之一的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創業的宏觀政策指導。另外,從專業學會到省市高校圖工委,也沒有相應的高校圖書館創新創業服務的指導性文件。從宏觀政策方面的積極引導以及制度層面的有力規范,有利于高校圖書館積極介入到培養當代大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雙創教育實踐”,有利于圖書館在不斷孵化出創新創業成果中提升服務成效和服務層次。
3.1.2 服務理念的落后
“雙一流”高校圖書館普遍存在創新創業服務理念落后的現象。高校圖書館應牢固樹立起圍繞著大學生創新創業信息需求開展服務的理念,努力實現“雙創”服務空間改造,積極引進或建設“雙創”數據庫資源、開展“雙創”素養教育及知識服務,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信息素養。因此,從圖書館領導層到一線館員,有必要充分意識到創新創業對于高校的重要性,努力更新服務理念在圖書館服務實踐中加強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
3.1.3 資金有限,人才缺位
“雙一流”高校圖書館的發展要與所在學校的學科建設、專業發展及綜合實力相匹配,一流的高校需要一流的圖書館。當前高校圖書館普遍面臨專業人才缺失、服務經費壓縮的困境,阻礙了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要突破“缺經費”“缺館員”“缺讀者”的三重困境[24],縮小同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以充裕的資金、健全的人才隊伍保障創新創業服務的需要。因此,高校圖書館應積極爭取“雙創”項目及資金支撐,加強人才團隊建設,助力高校創新創業服務上臺階上水平。
結合當前我國“雙一流”高校圖書館創新創業服務現狀及存在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4個方面提升高校圖書館創新創業服務水平。
3.2.1 更新觀念,提高站位,開展創新創業精準服務
隨著我國不斷推進知識強國戰略、科技創新改革,一系列有關創新創業的國家政策及地方法規先后出臺,處于高等教育變革轉型中的高校圖書館,應在科技創新引領發展的大潮中積極轉變思想,轉變觀念,重新思考創新服務對于圖書館的重要性。高校圖書館從管理層的館長到基層的館員,要積極轉變觀念,積極建設創新創業服務資源,開辟創新創業服務空間,從知識服務到創新創業素養培育,再到知識產權保護,提升圖書館在創新創業實踐中的服務水平。
3.2.2 構建“六位一體”的全方位創新創業服務體系
綜上分析,高校圖書館需積極構建“六位一體”的全方位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即以創客空間為實踐載體、以“雙創”資源建設為保障、以專業評估咨詢為推手、以創新創業素養教育促發展,以知識服務平臺促轉化、以服務于高校“雙創”為落腳點的服務體系。
(1)加快圖書館創客空間建設。創客空間是圖書館植入現代技術,將傳統物理空間改造成現代化圖書館的一種成功模式,是為創新創業活動提供線上線下服務的最佳場所。要加快圖書館創客空間建設,積極引進提供投影計算機、VR 體驗設備、3D 打印機、圖片編輯器等設備,提供電子音樂制作、機器人繪圖、動漫繪畫等多種服務。圖書館應積極發揮創客空間的物理優勢,主動提供創新創業文化宣傳、創業課程引導、創客成果展示服務,將圖書館知識與服務融入創新創業教育中,強化校園創新創業意識。
(2)加快“雙創”資源建設進程。當前,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創業資源建設現狀堪憂。通過“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等系列實踐活動來看,大學生對于“雙創”信息資源的需求十分迫切。因此,在保證現有館藏文獻建設基礎上,圖書館應加快“雙創”資源建設進程,積極引進權威、專業、高質的創新創業專題數據庫,為創新創業活動提供學術文獻支持,以及創新創業專題數據庫、知識產權數據庫推薦服務。
(3)提高專業評估及咨詢服務水平。高校圖書館應積極發揮知識服務、學科服務優勢,在創新創業活動中為用戶提供科技查新、專利查新、標準查新、查收查引、成果評價等專業評估及咨詢服務,不斷提高評估咨詢服務水平。如大學生在創新活動中,遇到專業新穎性、科創項目申報及結題時,圖書館科技查詢站及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可以圍繞其新穎性出具相應資質的報告。
(4)加強創新創業素養教育。長期以來,依據《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要求和各學校實際需求,圖書館積極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實踐,在讀者培訓、專題講座、新生入館教育和課程建設上積累了豐富經驗。創新創業素養是信息素養的重要表現形式,體現了時代發展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圖書館有必要以信息素養教育為依托,加強創新創業素養教育。如積極運用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和圖書館主頁,實時推送創新創業關聯微視頻、微課程;也可以從信息學角度,開設創新創業專門課程,提升大學生信息獲取、分析及利用能力。
(5)搭建創新創業網絡知識服務平臺。高校創新創業服務是一項動態、系統且綜合性的工作,圖書館除應積極主動參與創新創業教育外,有必要以創新創業者需求為出發點,積極聯動學院、網絡信息中心、創新創業學院或創新創業指導中心以及諸職能部門,搭建創新創業知識服務平臺。提供紙本資源導讀與推薦外,還應支持數字資源服務,為“雙創”群體提供線上線下咨詢、培訓展覽等多種服務。通過平臺整合的各項功能,實現“雙創”群體知識自由學習、無縫暢通交流,達到閱讀、交流、信息獲取整理與保存等協同服務效果。
(6)“六位一體”的全方位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從物理創客空間建設,到資源建設、專業評估與咨詢以及創新創業素養教育,再到網絡知識服務平臺的搭建,其最后的落腳點是服務于創新創業。只有以高校創新創業需求為出發點,才能真正服務于創新創業。
3.2.3 優化創新創業服務模式
創新創業服務應在原有基本服務方式基礎上,積極探索嵌入式、合作式以及網絡式的服務模式。
(1)嵌入式。嵌入式服務模式不受時空限制,一般由創新創業服務館員主動提出,以“雙創”用戶為中心,主動嵌入到創新創業訓練、競賽及實踐活動過程中,屬于創新創業服務的主要模式。館員可以通過參與科創項目、成為訓練或競賽的指導老師等途徑,了解“雙創”用戶需求,尋求機會,將服務主動輸入。如在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舉辦前,館員對大學生進行賽前輔導,對賽中可能出現的專利獲取、論文撰寫及成果分析等實訓內容提供指導服務。
(2)合作式。專業知識基礎深厚、科研能力強的館員可以與“雙創”用戶合作,積極主動合作參與創新創業的項目申報、專利申請、課題研究、學術活動等。這種服務模式可以發揮資深館員的專業背景及服務人員的雙重優勢。如有工學背景的學科館員,可以與機械工程、水利工程等“雙創”群體合作,從事相關創新創業活動。
(3)網絡式。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用戶學習、工作及生活帶來了便利。網絡式服務模式形式多樣,圖書館可以使用微信、QQ 等實時聊天工具,也可以借助短視頻、微博、抖音App 網絡工具,開展線上創新創業服務。
3.2.4 打造業務精良的人才隊伍
歸根到底,“雙創”服務離不開有著深厚業務經驗的館員隊伍,因此圖書館創新創業服務有必要打造一支業務精良的人才隊伍。敏銳的思維能力、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扎實的數據管理能力以及多學科知識背景,是“雙創”服務館員應具備的能力素養。這不僅需要依靠圖書館內部的培養,也需要學院對專業人才的引進。圖書館在分析現有館員隊伍結構前提下,篩選年輕有為、肯學肯干的在館在崗館員,采取進修、短期培訓等方式,提升其綜合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積極引進具有圖情或相關專業背景,具有國際視野、敏銳思維能力及知識管理能力的人才,為圖書館服務注入新的活力。
面向創新創業活動的圖書館服務,是承載高校圖書館服務職能和教育職能的主要形式,也是踐行圖書館服務功能轉型、實現圖書館創新的重要突破。高校圖書館在面向創新創業活動服務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雙一流”高校圖書館,服務及管理在高校圖書館中屬于一流,但從服務創新創業活動的現狀來看,仍有較多不足。只有擁抱變化、迎接挑戰、積極轉變、主動創新、勇于順勢而為,高校圖書館才能在創新創業活動中不斷地為高等教育事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