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啟勇
(江蘇省南京市旭東中學 210044)
初中教育模式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逐步革新,教學水平得到顯著提升,以學生核心素養為教學目標,教學育人,逐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數學作為培養學生核心能力的主要學科之一,有效的教學方式可以引導學生避免計算錯誤問題,有效提升學習效果,幫助學生快速解題,準確答題,避免錯誤.
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學習差異性,一些學生邏輯思維比較清晰,對于問題的觀察能力較強,解題時能夠明確步驟,逐步解決問題,對數學學習充滿信心;一些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有待提升,對于問題的理解比較片面,只能單一化解答簡單問題,一旦遇到步驟繁瑣的問題則不知如何下手,特別對于一些有迷惑性、形式不夠明確的問題,經常發生審題不準確,錯誤解題等問題.出現此類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學生對于數學基礎知識的理解不夠透徹,只是表面記住公式,沒有記住計算步驟,遇到復合型問題時,無法快速找到問題切入點,對解題方法研究較少,知識點記憶不深刻,當問題換一個說法時,就會不知如何解答.如在二元一次方程教學中,由于此單元知識點涉及同類項合并、化系數、移項等問題,如果學生未能掌握解題步驟,則會導致計算錯誤.

錯誤對策分析: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全面掌握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理解程度,哪些問題雖解題方法簡單但學生經常出錯,此類問題教師可以單獨拿出來多次提示,使學生形成“警示思維”,當遇到同類型問題時,能夠快速想到容易出現錯誤的地方,從而避免因粗心大意導致計算錯誤.對于一些相對復雜的問題,教師可以向學生傳授分步解題法,學生將問題進行分解后逐步按照步驟解答.特別是一些常見問題,其都有比較代表性的計算步驟和過程,按照簡單的一二三步計算則問題可迎刃而解.教師多為學生布置多步驟解題的問題,引導學生熟練掌握解題步驟,加深對知識的印象,按照步驟即可準確計算,構建解題思維,當遇到同類問題時,腦海中快速想到解題步驟.此方法對于解答常規性問題時計算準確度較高,學生可以快速掌握計算技巧,在解題初期,教師應對學生思維誤區進行引導,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不忽略每一個解題步驟,在遇到復雜問題時學生仔細計算每一步,最終解決數學難題.
初中數學涵蓋了多個知識點,一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點的理解不夠深入,經常出現解題錯誤以及疏漏問題難點等問題,如解答乘法分配率相關問題時,一些學生會出現漏乘疏忽以及變號錯誤等計算錯誤.分析出現此類錯誤的主要原因是對于知識的理解停留在知識表面,沒有按照解題要求計算,只注重問題解答,對計算結果未做檢驗,學生馬馬虎虎,在解決較難問題時,由于疏漏了其中一個解題步驟,則導致整個計算結果錯誤.一些數學教師對知識點的講解比較少,學生死記硬背,不懂得隨機應變,一些教師只傳授固定化的解題思路,學生無法靈活應用知識點,很難快速、準確的解答問題.因此,數學教師應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引導學生靈活應用知識點,拓展思路,使學生能夠認識到計算錯誤的原因,在遇到同類問題時能夠及時避免.

錯誤對策分析:在解答易錯問題時,教師應告知學生一定要進行驗根,特別注意分母不可以為0.根式內不可以為負等問題.學生在解題時如遇到此類問題,在解題過程中可以預留出一定的空格寫上待檢驗幾個字,提醒自己在解題后進行驗算,記錄問題點,從頭計算,攻克知識難點.
初中數學學習中,導致學生計算錯誤的問題有很多,分析每一個錯誤點可總結出以下幾個原因:首先,知識的干擾性,由于數學知識點較多,且知識點具有較強的連貫性和體系性,相互之間可以互相延展和知識穿插運用,如果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入,運用不靈活,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解題思路,計算準確度也不高.另外,一些學生審題不認真,對符號、公式以及定義等理解混淆,計算結果與正確答案相差很多,不具備較強的分析能力.事實上,一些數學計算題可以通過已知條件向學生傳達表面信息,學生通過靈活運用知識點即可以了解其內在聯系,快速地解答數學問題.


很多數學計算題需要按照一定的解題順序進行計算,如果學生計算順序出現顛倒等錯誤,則會導致計算結果錯誤.一些學生審題不細,當看到問題時以為很簡單快速解題,并沒有看清楚問題,也沒有在腦海中梳理計算步驟,導致解題效率低的同時計算準確度降低.例如在計算10-23·(-8+6)時,一些學生由于解題步驟錯誤,沒有先解答括號里面,直接按照出題順序計算,導致將簡單的問題復雜化,有些學生沒有看清楚計算符號就開始計算,運算思路混亂.此時,教師應針對問題對學生進行耐心地指導,引導學生先審好題再解答,一定不能忽視簡單問題,要遵循數學解題步驟計算,不能顛倒順序,計算后應對結果進行驗算.
一些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計算數學題時經常出現心算錯誤、不適用草紙計算、數字書寫太潦草錯誤等,很多學生心算和口算能力并不強,在計算時準確率不高,導致計算錯誤.
例如,求樣本數據的中位數:13、18、16、30、12、20、22、27.此類問題需要學生按照數字大小進行排列,找到中間量后再計算.在此過程中,學生由于在草紙上潦草寫上數字,將22寫成了12,或者出現數據遺漏等問題,導致計算錯誤.
錯誤對策分析: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面對多個數字時能夠從容不亂,在草稿紙上板正書寫數字,避免出現漏寫漏算問題,找到計算技巧,提升解題效率.如求中位數題中,可以先劃掉最大值與最小值,將剩下數字再進行分析,以此類推,當劃到最后一組或一個數字時則可以知曉其與中位數息息相關,如只剩一個數,則該數即為中位數,如剩下一組數,則求其平均數.此種方式,學生可以快速掌握解題技巧,鞏固數學知識,對于易錯點能夠及時自我糾正,梳理問題,選擇典型問題練習,提升學習效率.數學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能力與習慣,引導學生冷靜對待問題,在面對復雜問題時能夠心平氣和分析,針對學生出現的典型錯誤,教師應及時給予糾正,并積極引導學生,向學生講解錯誤出現的原因,如何避免同類錯誤的發生,并加強知識訓練,開展針對性學習,使學生能夠深刻認識到問題所在點,提升計算準確率.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出現計算錯誤是十分普遍的現象,教師在開展針對性教學的同時,應引導學生發現錯誤的原因,鼓勵學生積極探索數學知識,幫助學生查找學習漏洞,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