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鵬
(甘肅省慶陽第一中學 745000)
在當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為了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教師常常將主要精力都集中在知識點的講解中,學生則忙于記筆記、死記硬背等.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生形成的記憶是比較短暫的,且學習的效果比較淺顯、不夠牢固.甚至部分學生在學習中難以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致使其“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逐漸喪失了數學學習的興趣.面對這一現狀,通過概念圖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有效解決了當前高中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實現了高中數學知識的深度、高效學習.
第一、學生學習興趣不夠濃厚.學生唯有具備濃厚的學習興趣,具備強烈的求知欲望,才能在興趣的驅使下,積極主動參與到知識探究學習中.在調查中發現,當前高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知識強制灌輸”教學模式、數學學習重視程度不夠等因素的制約,致使學生在學習中出現了被動的狀態,甚至產生了一定的抵觸和厭煩心理,難以真正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教學方式單一.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學手段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性因素.在調查中發現,多數高中數學教師依然束縛在應試教學理念中,采取一成不變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忽視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學生的思考探究等,難以真正激活課堂氛圍,致使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教學條件不足.在具體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學條件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尤其是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出現,給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和活力,為學生的數學思維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但在調查中發現,當前高中學校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常常忽略教學條件的改善,致使數學教學缺乏信息化建設,嚴重制約了網絡資源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效果.
概念圖是一種知識可視化的表征工具,主要是利用節點對概念進行闡述,利用連線對概念之間的關系進行闡述.這一數學概念最早是在20世紀60年代由美國康奈大學的諾瓦克教授提出來的,是建立在奧蘇伯爾的學習理論基礎之上.
通常,概念圖主要包括三個要素,即:第一、節點.主要是將圖形、文字要素結合起來,對某一個概念進行闡述.通常,在幾何圖形中文字框架中加入文字闡述,最終形成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常常只包含一個數學概念.還可以結合數學概念的范疇進行劃分,使其成為幾個不同的層次,并借助不同的圖形將概念的不同層級表示出來;第二、連接.在概念圖中,主要是通過連線的方式,借助虛線、直線等形式,將不同數學概念節點連接起來;第三、文字標注.在數學概念圖中,文字標注主要是對概念不同節點之間關系的闡述語句,也可以是對數學概念的說明.
首先,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經教學實踐證明,將概念圖應用到高中數學教學中,不僅豐富了數學教學手段,也強化了學生的求知欲望.這主要是因為概念圖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工具,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可先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學習小組,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思考、討論,最終在學習中完成數學概念圖的制作,并對小組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知識的“發現”樂趣,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真正喚醒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其次,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基于高中數學學科的特點,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效率低下,難以真正滿足新課程改革下教學要求.基于此,通過概念圖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借助連線將概念之間的關系明確表示出來,使得學生明確了學習重難點,明確了學習的方向等.同時,通過數學概念圖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可促使學生將學習到的知識系統化,有效避免了重復、遺漏等現象,真正提升了高中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最后,有助于促進數學學科素養的形成.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明確提出了“數學核心素養”一詞,明確了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方向.基于此,借助概念圖強化數學教學,可引導學生結合概念圖的特點,將數學知識的邏輯結構找出來,使得數學學習更加直觀形象;同時,教師在繪制概念圖的過程中,將復雜的數學邏輯關系明確出來,精準展示其中包含的層次關系,以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如此,學生在概念圖的幫助下,促進了數學學科素養的形成.
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前提,直接決定了課堂教學質量.為了真正提升高中數學教學設計的有效性,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之前,應對數學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地分析、全面地了解,結合數學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目標,確定數學教學課時,并據此繪制相應的概念圖.如此一來,通過概念圖在高中數學教學設計中的應用,有助于教師形成更加明確的教學構建,理清各個知識點之間的教學順序,明確每一個知識點之間的難易程度.只有做到這一點,高中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才能有的放矢,真正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例如,在“集合與簡易邏輯”這一章節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就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借助概念圖這一工具,明確了具體的課時安排(如圖1).

圖1
如此,通過概念圖在教學設計中的應用,使得本章節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可促使教師在明確的引導下,更好地安排課堂教學任務,有效保障了課堂教學進度,為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新課講授是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引導學生掌握、理解數學知識的關鍵.高中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應充分發揮自身組織者、引導者、啟發者的身份,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應指導學生學習,掌握學習的方法等.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高中數學教師必須要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改變課堂教學策略,靈活借助概念圖開展課堂教學.例如,在“集合”的教學中,教師就結合概念圖這一工具,對教學過程進行了如下設計:首先,教師結合課堂教學的需求,將全班學生劃分為幾個學習小組;接著,明確每一個學習小組成員的學習任務,分別負責:找到本節中主要概念、對概念進行分類、對重要的概念進行篩選等;之后,由所有小組成員進行交流,共同確定出小組的概念圖,將其展示出來;最后,由教師針對各個小組展示的概念圖進行講評,明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如此,通過概念圖的輔助,真正提升了新課講授的效率,提升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
在高中數學學習中,數學概念是基礎和關鍵,學生唯有明確數學概念,才能在數學概念的基礎上,完成數學知識的深度學習.否則,一旦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出現數學概念不明確、模糊等現象,就難以在此基礎上實現數學知識的深度學習.但是在當前的高中數學概念教學中,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制約,教師基本上都是采用直接灌輸、題目訓練等方式進行的,致使學生對數學概念理解不夠透徹,甚至對數學概念一知半解,嚴重制約了數學知識的學習效果.面對這一現狀,高中數學教師在優化數學概念教學時,應靈活借助概念圖,將數學概念知識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使得學生在概念圖的輔助下,明確數學概念的層次結構,理清知識間的關聯性,促使學生多層次、多方位把握數學概念,最終完成數學概念的深化理解、記憶等.例如,在“二次函數”的教學中,由于這一部分內容中包含了諸多數學概念,為了幫助學生真正把握概念的實質,加深數學概念的理解,形成系統化的知識結構體系等,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就可以借助概念圖這一輔助工具,將所有的知識點一目了然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以便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學習內容,最終實現數學知識的遷移和運用.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歷來是教學的重難點.同時,學生在數學解題的過程中,促進了問題思考和分析能力的提升,也實現了知識的遷移、運用,數學思維的發展等,真正落實了數學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目標.教師在優化數學解題教學時,就可借助概念圖這一輔助工具,將題設與問題、問題與問題的緊密關系明確揭示出來,還可引導學生從概念圖分析中,將題目中蘊含的已知條件、隱含條件明確出來,真正弄明白問題的實質,精準找到問題解決的關鍵點,最終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
基于數學學科的特點,學生經過一段時間學習之后,必須要積極開展復習教學,引導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回憶、鞏固,最終將零散的數學知識點整合起來,真正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為了真正提升高中數學課堂復習的有效性,教師就可充分發揮概念圖的價值,借助概念圖將零散的數學知識進行整合,以便于學生完成某一個專題的系統化復習.
綜上所述,新課改的實施,給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數學教師必須要充分發揮概念圖這一輔助工具,將其科學、合理運用到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真正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