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強
(甘肅省慶陽第一中學 745000)
微元法作為高中物理問題解決的基本思路與方法,將其運用于高中物理的知識體系學習與問題解決中,可通過設定不同的有限元對題干當中的各種量進行表示,并經過將不同量轉變成相同量,對題干問題進行有效分析,從而實現復雜物理問題的簡單化.在高中物理的解題教學中運用微元法,將物理知識與概念以教學的形式進行表現,并依據教學方式加以處理,不僅能實現解題準確率以及效率的提高,而且還能促進學生的物理成績提高,從而使學生充分掌握微元法的理論知識與應用技巧的同時,實現物理題的解題實效性提高.
所謂微元法,其是分析與解決相關物理問題常用的方法,也是部分至整體的一種思維方法.將微元法運用于較為繁瑣的物理試題中,不僅能實現物理題的簡便化,而且還能使學生更快的獲得正確答案.微元法在具體應用中,其本質就是對問題實施分解,呈現出“元過程”,依據某物理規律,對問題進行研究分解,然后對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實施加工與處理,以實現物理問題的有效解決.依據微元法進行物理問題的解決步驟具體為:第一,對需解決的問題進行研究,依據物理題的條件,對微元對象進行明確;第二,將分解后的微元對象與物理模型有效結合,根據物理方式對物理題目的對象進行求解,這對于較為繁瑣的物理問題的解決中,通常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將解題的結構推廣至各微元體系當中,通過微元關聯引入相關物理方法,并對物理問題進行逐步處理,從而獲得正確的答案.將微元法運用于高中物理的解題,則能使原先較為復雜化的物理問題化解成簡單問題,從而使學生的解題難度得以降低的同時,實現解題效率的提高.
高中物理的解題中運用微元法,其不僅能夠使學生多了一種解題的思路,而且還有助于學生的思維發散.將微元法促進勻加速運動的時間與位移的表達式作為案例,假設物體運動初速度是v其加速度是a,呈勻加速直線運動,通過一段的時間t后,求解物體的時間與位移之間的關系表達式.首先,需根據題意開展微元法首步,即取元,把物體運動的路程分解成不同的小路徑,由于在較短的路程中,物體運動時間通常也是極短的,因此,需將物體當做成在小路程中進行勻速直線的運動,以此得出物體處于極短時間中走出的路程具體表示式.然后,對整體路程表達式進行求解,繪制出物體的運動圖像,將x軸作為時間t,將y軸作為物體運動的速度v,以求解面積的方式,計算出物體的時間與位移的表達式.
將微元法運用于物理解題中,學生只需要依據微元法的實際解題步驟進行逐步計算,就能實現迅速解題,并形成了非常明晰的解題過程.將半徑作為R的圓的四分之一平放于光滑水平面上,通過光滑球面,在上面放置個光滑且均勻的鋼鏈,將鋼鏈的一側固定于光滑的曲面頂點上,此時,鋼鏈另一側正好不接觸桌面,且鋼鏈的密度都是a,求解出鋼鏈頂端所承受的拉力F,由于無法將鋼鏈當做是一個質點實施分析,且每節鋼鏈對于端點的實際拉力卻有都不同,因此,依據傳統化解題方式是無法有效解決該物理問題的.而通過微元法進行物理問題解決時,首先,需明確分析的對象是鋼鏈,通過微元法進行取元,對鋼鏈上的極小段實施分析,依據受力平衡,求解出小段鋼鏈對于頂端拉力的數值;其次,依據對應的幾何關系實施求和,以求解出頂端的拉力值.通過微元法進行物理問題的解決,不僅能夠使解題的步驟更加簡單,而且還能依據物理題的條件與對應的幾何關系,實現物理問題的有效解決.
物理問題一般是不能把全部的研究對象當做是整體或者一個質點,其中任何部分承受到的力都是有所不同的,學生通常是按照傳統的分類討論的方法對物理問題進行解答.如一條質地相對均勻的繩子,其繩長是a,質量是m,把繩子的一側固定于一塊木板的釘子上,繩子另一側則由釘子的位置掉落,求取繩子另一側與釘子的距離是x的時候,釘子對于繩子的作用力為多少?本題主要就是對學生應用“微元法”的能力進行考查,學生需依據微元法的有關步驟加實施解答,可經過建造模型、取元、求和的步驟,進行物理問題的解答,以順利的得出問題答案.因此,面對些無法解答的物理題,則能通過微元法的運用實現順利求解.
電磁感應作為高中階段物理知識中較為常見且重要的一個知識點,相關知識通常是高考物理試題中考查的重點內容,占據著極高的分值,學生只有充分掌握相關知識點,才能在對電磁感應問題解答時,形成良好的解題思路.而將微元法運用于電磁感應題的求解中,不僅能夠使學生充分掌握問題的解答規律,而且還能使學生迅速解決相關類型的物理題.以某個電磁感應題為例:一個金屬桿被置于完全平行以及光滑的導軌上,其裝置呈現為水平狀態,通過m表示質量,已知導軌的間距為L,在導軌的另一側連接上電阻,其電阻值是R,忽略其他的電阻狀況,有垂直導軌以及相對均勻磁場,磁感應強度通過字母B進行表示,請依據金屬桿初速度計算出導軌朝著右側移動所得的最大距離.
在對非勻速運動的力學問題進行處理時,通過一般的運動類題目的解決方法實施解題,不僅會造成運算量的增加,而且還無法解答出正確的答案.但是,通過“微元法”的運用,則能從研究對象的最小部分作為分析進行入手,促進復雜問題的簡單化,以促使學生更快的解決運動力學的問題,并獲取到正確答案.
例如,地面上通過v0的速度向上進行豎直拋出某個物體,其質量為m,已知物體的空氣阻力和速度是成正比的,物體實際運動的速率如圖1.

圖1
請問:(1)物體由最初拋出至最終落地,空氣阻力共做多少功?(2)物體被拋出來的瞬間,其加速度是多少?(3)物體位于t1時的高度是多少?
解析依據題意可知,物體運動的情形是:最初通過v0的速度逐漸向上進行減速運動,受到向下的重力以及空氣阻力的作用,t1到達最高點的時候,其速率通常為0,然后再下一秒進行下落,該階段,其受到了向上空氣阻力以及向下重力的影響,在回到地面時,若物體做勻速運動,落地的速率是v1,此時,可通過“微元法”進行問題解答.
(2)由于空氣的阻力是:f=kv;又因為物體在具體落地之前,做勻速運動,所以,mg=kv1;若物體在拋出時初始的加速度為a0,由此可知:ma0=mg+kv0;所以,a0=(1+v0/v1)g.
(3)假設物體上升的過程當中,其速度是v,其加速度是a,那么,-(mg+kv)=ma,即a=-g-vg/v1;通過“微元法”的運用把物體上升的過程分解成多個小過程,假設任意的微小時間Δt中,物體的速度變化是Δv,也就是Δv=aΔt=-gΔt-vΔtg/v1;又因為vΔt=Δh,所以ΣΔv=-gΣΔt-ΣΔh;根據題意可知:0-v0=-gt1-(g/v1)H;由此可解得:物體最大高度是H=v1v0/g-v1t1.
通過“微元法”進行動力學的問題解答,不僅能解決不同的復雜問題,使復雜的物理問題化繁為簡,而且還能從局部的問題作為出發點,逐漸解決復雜的物理問題,從而使學生實現快速解題.
對于高中物理的位移問題而言,通過“微元法”進行處理,可以將位移的過程分為無數Δt進行問題簡化.高中物理的具體解題中,可通過“微元法”的運用,對光滑平行軌跡上的位移問題進行解決,從而實現物理位移問題的快速解答.
例如,光滑平行的軌道上,有個金屬性質的樣品,其質量是m,軌道之間的距離為L,其一側的電阻是R,其平面受到了均勻磁場的垂直作用,且磁感應的強度可以達到B,金屬棒通過v0的初速度朝右側進行水平運動,金屬軌道若足夠長,其最大的移動距離可到達多少?
解析通過“微元法”的思維,需對金屬棒的微元實施單獨分析,明確研究對象的具體運動情形,以此明確物理問題的解答思路.金屬棒受合力朝左,因此,朝右進行減速運動,在微小的時段Δt中,可被認作是勻速直線的運動.
做功問題的求解屬于高中物理解題中的常見問題,通過“微元法”的運用,就能將做功的全過程劃分成多個階段,以實現問題簡化的目標.
例如,已知力F的大小不變,在圓的邊緣進行做功,圓半徑是R,力F順著圓周進行做運動,其作用方向和圓周切線的方向一致.在一圈運動完成之后,回到原先的出發位置之后,力F共做多少功?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的內容相對邏輯化且抽象化,通過“微元法”的運用,不僅能為高中物理的解題明確方向,促進學生的思維空間延伸以及物理問題的解決,而且還能通過微元法的應用,促進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內化與鞏固,并深化對物理知識與技能的了解,從而使學生的解題效率得以提高的同時,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