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初級中學教育集團 牟恣嫻
我國新時代教育大力施行“雙減政策”,致力于減少文化課程和課堂作業對學生的壓力,減輕校外培訓機構對學生的課外負擔。這在無形之中,給了學生們更多的時間去參加素質文化教育。中國書法是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全面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光輝燦爛,書法教學是實施美育、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整體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盡管目前學校均有開設書法課程,學生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去調配,但是卻很少有學生愿意將時間花到書法練習。因此,在雙減背景下如何組織好書法教學工作,幫助學生提高書寫能力,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書法探究能力和審美能力,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書法教育納入中小學學業要求得到了普遍認同,但人們對校園書法課程還不夠重視,對學校具體如何開展書法教學沒有明確的要求,對書法常規課堂的教學指導幾乎沒有。學校重視程度也不夠,有些學校雖然開展了書法常規課,大部分課程卻存在被其他學科類老師擠占的現象,書法課在具體教學實施上還是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的。
進入初中以后,發現90%以上學生存在握筆姿勢錯誤,坐姿不端正的問題,他們已經有了六年的錯誤書寫習慣,再進行不正確姿勢的糾正,書寫時的質量和速度肯定受影響。調查發現,掌握書法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生沒有超過百分之五。學生的書寫問題,有的是筆畫形態書寫不正確,有的是間架結構不合理,更多的則是筆畫沒有起筆輕重、行款不整齊的。大部分學生并不能熟練的書寫正楷字,無法達到課標中關于行楷書寫的要求。
大部分學生喜歡網絡體以及很多的野生字體,但是在電腦閱卷的時代都不算是占有優勢,有的學生本身字跡不清,還不講究布局,就會導致在電腦閱卷的時代中吃虧。學生對書法家和著名書法作品的認知很淺,書法家的認知僅限于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等極少數著名書法家,書法作品只知道《蘭亭序》,并不能真正體會書法之美。談及書體,只盲目崇拜于行書、草書,并不知道如何欣賞書法中的筆法、章法。
目前學校并沒有相對完善的書法教學系統,缺少統一的教學目標、教學進度、教學任務、教學內容等,書法教學流于形式。由于教室設備的缺少,大部分教師課堂上只講授理論知識,缺少學生實踐練習環節。書法課程并未作為一門單獨的課程設立,導致它處于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
對初中生進行書法教學,其核心目的就在于提高學生審美能力。課堂上,教師通過視頻、圖片、綜藝節目的形式進行書法相關知識的拓展,課堂上教師先將書法的發展過程講述給同學們,幫助學生從草書、楷書、行書、隸書、篆書等五大基本書體構成基本認知,再通過書體美、筆畫美、結構美、章法美的知識來貫穿書法課堂。教師在課后推薦學生一些網絡學習平臺,人人講,cctalk 等,學生可以觀看名家視頻拓展學習。也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一些著名的書法報、書法網、書法微課堂等,從多途徑課堂課后多方面了解書法知識,關注書法知識,提高書法學習興趣。
書法教學比較枯燥,教師要充分予以引導,在課堂上靈活運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比如書法課堂導入環節,可以制作快閃介紹歷史上書法家流傳的經典故事;可以找有趣的書法學習視頻,用新鮮的表現方式增加學生書法藝術學習的趣味性;通過微課視頻,教師向學生展示漢字發展過程,漢字造字的六種基本方法,通過flash 動畫、小視頻等形式增加學習的興致。借助微課這種媒介,在書法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大量的教學資源,對枯燥乏味的常規教學模式進行調整和補充。又如,初中生在書法課堂上很難靜下心去讀帖,常常是老師沒有講解完,拿起筆便寫,這樣的無效練習使課堂上學習的效果大打折扣。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通過微課視頻向學生展示高清字帖,學生通過單個字的放大,對每個筆畫的相背、俯仰之勢的觀察,提升臨帖的效率。可見,教師課堂上合理地運用微課,為學生制作適合的學習視頻資料,學生可以更快領悟書法的書寫特點,增強臨摹能力,能真正提高書法學習的能力。

圖1:為不同學生設計的課堂練習紙
學生對書法的學習不能只停留在理論知識,教師需要在書法課堂中指導學習學習漢字書寫的特有方式——臨摹。課前先幫學生選好臨摹字帖,目前市面上,出版了很多初中生的硬筆字帖,但是真正適用于學生的很少,所以課堂上教師可以設計適合不同階段學生的硬筆書法練習紙,(圖1)比如剛開始接觸硬筆書法的學生,先進行以筆畫為為主的練習。筆畫掌握不錯的學生,主要進行間架結構的練習。能規范的書寫楷體字的學生,設計小楷,用秀麗筆臨摹名家小楷作品。在具體的教學中,每節課帶領學生一起讀帖,掌握每類漢字的間架結構、筆法特點,以及這個字在整篇字帖中的安排、變化, 先幫助學生了解字帖,熟練字帖,后續再進行練習就會事半功倍。另外,學生如果能夠在課堂課后接觸到更多的書法名家作品,分析作品的優點,也能提高學生的鑒美能力和書寫水平。教師可以打印一些著名的硬筆書法作品,讓學生課后臨摹,學生也可以在臨摹其作品原理之后,學習并創作出類似書法作品,把臨創結合提高創作能力。
學生進行書法學習的主要目標,是寫好字、掌握書法中的基本技巧。如果長期讓學生進行反復單一的硬筆書寫練習,學生很快就會疲倦。因此,教師可以不定期舉行相應的書法競賽活動書法主題,如“廉潔”為主題的書法比賽、“慶元旦”主題書法比賽等。在作品創作過程中學生需要思考作品形式、作品裝幀等,以比賽形式切實促進學生的整體書法能力及水平。教師要改變原來的教學理念,有效引入新型的教學理念及書法風格,多引導學生去欣賞古今中外的書法作品,多參加當地的書法展覽活動,帶領學生一起去分析優秀的書法作品的書風、筆意,多進行幾種風格的欣賞,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可以形成自己獨特的書寫方法,通過競賽展覽拓寬視野,提高自身水平。

圖2:不同主題的書法競賽活動
書法是一門多科融合的學科,教師要盡可能的將其他資源都合理地應用于書法課堂中,改善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生活和書法學科進行完美融合。春節臨近,教師在課堂上帶領學生一起寫春聯,寫福字,學生可以擇優來布置自己的教室、黑板報,紅紙黑字,給學校增加濃厚的書法氛圍。學校科藝活動節,為了激發學生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感知傳統文化獨特的藝術價值,引入活字印刷的活動體驗,活動結束后,課堂上教師通過印刷作品和書法作品的對比,學生感受書法作品的獨特性和藝術性。通過活動體驗,對比觀察,學生體驗書法之美,真切地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傳拓和書法一樣也都是我國的傳統文化,通過傳拓學生更好的理解現在的刻帖書法作品的由來。有書法功底的學生,鼓勵他們拓完之后進行題跋。還可以組織元初金石傳拓學社,經常利用假期時間進行傳拓活動、書法沙龍活動。學生對這一新鮮學習模式都非常喜歡,對傳拓和書法這類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多科融合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意識,營造校園書法文化氛圍。

圖3:傳拓課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撇捺組合》一課教學中,教師搭建學生四人為一學習小組,設計評價環節,增加學生自評互評,學生在課中主動積極的學習,給自己和同學的書法作業進行互評,整個評價過程中,學生始終是主體。書法課堂不再是老師講——學生練習——老師改的單一學習課堂,是學生有觀察有討論有反饋和老師有知識的碰撞的課堂。通過互聯網+智慧課堂平臺,搭建不同學校學生為學習小組,引導學生分享各自學習書法的心得。兩校師生共同剖析學生書寫存在的實際問題,從最簡單的筆畫開始練習,從一個個漢字開始。課堂上以最簡練而又有可操作性的口訣加以指導。如:“看準中心,講求對稱”。采用“描—臨—背”的訓練模式比較經濟高效。搭建學習小組,學生通過與同伴互相欣賞學習,取得更多書法學習上的啟迪,有效提升學習書法的能力。
有效練習是學好書法的關鍵,教師課堂中研發了3 種有針對性的書法練習紙有效彌補、改進現有書法練習紙的不足,形成獨特的教學模式。不同基礎學生通過練習,書寫質量都有明顯的提高,日常作業書寫也更加得體美觀。教師教學過程中不斷實踐,努力探索,確保學生每一分鐘的書法練習都是高效的練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書法教學中,練大于講。課堂時間短暫,學生離開課堂后需要自主練習。通過“描—臨—背”的教學范式,學生達到持續性練習,更有利于他們形成獨具特色的藝術審美眼光和創新精神。
書法教學更強調實用性,在滿足應用基礎上再考慮藝術性。教師將書法與其他學科融合,不斷給學生提供競賽展示平臺,通過教學內容的優化,進行有效教學,增加學生學習書法的動力和目的性。
實踐表明,教師及時轉變傳統教學理念,改變傳統書法教學模式,以創新性教學手段,不斷實踐,引領更多學生走進書法。學生對書法學習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們逐漸形成了良好的書寫習慣,營造了良好的校園書法文化氛圍,學生在減負的同時實現增效。學校還要進一步完善相應的書法教學體系,才能更切實的提高書法教學質量,真正落實“雙減”政策、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提升學生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