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幹
(鎮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鎮江 212000)
文化創意產業以創造力為核心,是目前市場中的新興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的不斷發展,已促進了社會經濟發展[1]。文化創意產業通過技術、創意等多種形式進行開發,是具有營銷知識產權的行業,其服務多樣化,如動漫、傳媒、表演、軟件等多種形式。自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的物質生活已得到全面滿足,逐漸在精神、文化領域方向提高需求。因此,文化創意產業為了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滿足其相關需求,為人民群眾提供相應的文化產品,同時人民群眾的相關需求也促成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使我國文化產業在新時代實現一定發展,是社會發展的新動能。可見,文化創意產業對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其的存在不僅滿足了我國居民精神生活的需要,也引導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某種意義來講,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我國當前社會發展的矛盾,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相關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迅速,在我國市場上普及率逐漸提高,也逐漸應用到各個領域、各個行業中,為企業發展提供保障與動力,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各企業之間的界限被逐漸打破,出現相互交叉發展的現狀,致使文化、科學技術得以相互融合,共同促進發展。而文化創意產業以知識與創意為核心,提高相關企業的文化科技含量,促進我國產業升級轉型,加強區域內經濟發展。同時,文化創意產業作為集群模式產業,相關企業需通過合作實現發展,形成了共生產業體系,企業之間共同進步,共同發展。通過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帶動其他產業升級,不僅節約資源,減少排放與污染,保護環境,還降低了成本,實現當地企業經濟的穩定與持續發展,例:2021年8月17日至22日“創意昆明”活動,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為主題,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線上開設云展館,進行展覽展示、展播展演,線下在翠湖片區以省科技館為主展區,圍繞翠湖環線的博物館群和商業體,開展系列主題文化活動,不僅帶動了周邊的制造業、服務業、旅游業等相關行業的經濟,還衍生出了以數字文化為主題的服務企業,如餐廳、咖啡廳等,形成了多文化的產業鏈,推動了當地經濟發展[2](如圖1所示)。
圖1 文化創意產業園
當前世界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對文化產業發展具有推動效果[3]。針對復合型的文化創意產業,其發展為用戶提供了精神生活產品,還衍生了新型消費模式,如AR 游戲、電影院、手機終端娛樂軟件等。近年來,我國文化信息傳輸營業收入逐漸增長,已成為引領文化產業的重要業務,對文化產業發展具有一定示范意義。同時在文化產業發展中,我國文化對國際影響逐漸增加,其中動漫、影視、娛樂產業發展已引出國外,獲得國外資本家的認可,不僅提升了我國在全球的文化地位,還進一步促進我國經濟發展。
隨著科學經濟的不斷發展,世界經濟已進入全球化,世界各國經濟交往逐漸密切,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推動效應,尤其是我國加入WTO 后,通過文化傳播,提升了我國文化影響力,我國文化產業的經濟效益、文化影響層面發展較快,同時我國一直重視文化創意產品的出口,使我國文化產品的競爭力與影響力逐漸在國際上脫穎而出并得到認可。
2.1.1 文化創意資源豐富
我國擁有5 000 多年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其中人文與自然資源較多,因此相關物質載體、民俗文化可與文化創意產業進行融合,為我國文化產業開發帶來良好開端,也為其發展奠定了基礎[4]。
2.1.2 市場消費聲勢強勁
改革開放后,我國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全面改善,經濟與文化成為當今社會人民生活的主要需求,隨著近年來的科技文化發展,人民消費文化產品主要通過淘寶等網絡方式進行,可見傳統的消費方式已被改變,呈現出科技化、個性化、時尚化特征,這種消費方式與文化創意產業相融合,可提升并滿足人們需求。
2.1.3 文化產業受到重視
文化產業如今已提升為國家戰略,其發展機遇更為突出,也受到了全國各地的政府、相關部門、企業的重視,未來文化創意產業有望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2.2.1 市場化程度低
目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市場化程度比較低,各類主體發展不均衡,致使相關私人企業發展困難,難以發展成高形態的文化消費模式,文化產業的供給與服務能力不足,資源依賴現象嚴重。與此同時,我國文化創意產業起步時間較晚,其模式與結構存在一定不合理之處,投資者對這一領域了解甚少,致使整體市場文化程度低,相關產品與服務不夠充分[5]。
2.2.2 生產模式單一
當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模式中,許多企業將文化與旅游或科技相結合,沒有其他結合形式,致使許多游客在不同地點看到了相同的文化創意產品,這種發展模式與當地文化特色不符,觀眾在各地旅游所見到的創意商品相似,缺乏創新性,會產生審美疲勞,甚至相關旅游中的文化創意商品沒有文化內涵,商家只顧經濟收益,或因旅游局需求走形式,沒有文化內涵與實際意義。
2.2.3 缺乏專業人才
目前,我國現有文化創意產業中人才的培養發展時間較短,教育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無法適應當今社會形勢對人才的要求[6]。而人才作為文化創意產業與相關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行業運作、企業經營等多種環節中具有重要意義,可對文化資源進行整合,發現其價值并進行創意研發生產。此外,由于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不充分,大部分人對這一領域文化缺乏了解,更需要人才對其進行發展與宣傳,可見該產業對人才的需求程度[7]。
文化創意產業是新世紀的新產業,因此相關政策與條款并不完備,運行機制、法律法規存在一定缺陷,需要進一步完善。首先,政府與相關部門要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并給予相應扶持。文化創意創新產業發展不僅要符合市場經濟規律,還要政府參與,正確引導其發展。同時,政府在參與、引導過程中不可過多干涉,應保證文化創意產業相關企業自主建立科學、高效、可持續發展的市場體系,進而避免了畸形發展[8]。此外,給予企業政策支持與資金幫助,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到企業中進行指導,將我國傳統特色與文化產業相結合,提高文化創新產業的社會與經濟效益,同時相關企業要學習借鑒國外文化創意產業,汲取發達國家的寶貴經驗,積極引進高科技融入文化產品,實現高新技術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推動其整體發展。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創新能力不強的原因之一為專業人才的缺失,獨立開發研制產品能力不足,當前我國市場上部分產品是從國外進口的。發展速度也不夠理想,因此需要大力培養文化創意產業相關人才,完善人才培養方式[9]。首先,應先培養企業內部優秀人才,通過培訓、邀請專家舉辦講座等形式積極學習借鑒國外人才培養模式,加強自身企業人才發展,使其能力達到一定水平,滿足我國社會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要;其次,吸納海內外優質人才來中國相關領域進行工作或指導,推動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最后,與相關高校進行合作,為高校提供相應技術與要求,高校為其培養專業的技術人才,保障文化創新產業的人才來源,保證相關企業的持續性發展。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具有的優勢即為5 000年的優秀傳統文化,也是我國人民自豪來源之一[10]。然而,我國文化創新產業發展不充分的原因,除了高素質人才不足,對傳統文化的再創造利用能力也存在一定欠缺。因此,文化創意者應關注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挖掘文化資源并將其融入市場中,相對于西方國家的漫威、DC 等產業,我國擁有5 000 多年的歷史文化,還有各種神話傳說,都可應用于文化創意產業中。如,將相關神話故事應用到影視、游戲中,如2019年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不僅獲得了高額票房,還獲得了觀眾的良好口碑,可見將傳統文化融入其中的作用與意義。文化創意產業工作者要積極創新,突破舊思維,挖掘我國傳統文化,將其與新文化結合,衍生出符合大眾精神需求的作品[11]。
隨著當前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大數據等技術發展迅速,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技術思路[12]。各企業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時,要根據時代發展與地方特色利用好新科技,進而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以此提高市場競爭力,將傳統文化與時尚元素結合,推出具有意義的文化創意性產品,如磁懸浮藍牙音箱、減壓籃球機等;此外,文化創意企業與員工還可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宣傳工作,如今自媒體視頻發展較好,可通過抖音、快手等平臺進行宣傳,或通過淘寶等軟件上架相關產品,不僅獲得經濟收益,還能起到宣傳作用。
總體來說,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具有較好的發展機遇與發展前景,可推動經濟增長,滿足人民精神需求。因此,我們要大力支持文化創意產業,國家及相關部門應引導其健康發展,面對變化不定的未來環境,企業應從政策、人才、技術、途徑等多種層面進行改革,滿足當今社會發展需求與人民精神生活需求,創造更多價值,獲得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