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麗紅,劉仁和
(1 贛州市圖書館,江西贛州 341000;2. 贛州師范專科學校, 江西贛州 341000)
1.1.1 “星火燎原”的堅定信念
想要獲得革命勝利就需要具備堅定的革命意志,在20世紀初期,中國革命根據地面積與人口只占一小部分,當時的奮斗條件相當艱苦,處于中國革命的危難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奉行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秉持著必勝的革命精神,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革命教育,要求廣大軍民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為工農階級的共同利益戰斗,在星火燎原的堅定信念引導下,中國人民獲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1.1.2 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從斗爭中創造新局面”這一實事求是的創新精神,形成于20世紀20年代后期,為了與馬克思主義教條化的錯誤傾向做斗爭,毛澤東同志深入到蘇區進行大量的調查采訪,提出了正確的思想決策,只有聯系實際了解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需求,才能夠在社會政策制定的過程中,享有發言權,各級黨員干部紛紛落實調查研究任務,不斷改進與創新斗爭局面,反對本本主義落實實際調查,建立實事求是這一開拓性的發展理念[1]。
1.1.3 一心為民的執政理念
“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一心為民的執政理念建設,是中國共產黨至今奉行的群眾工作路線,想要獲得革命力量,就需要遵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原則,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群體,在改革發展革命實踐中,領悟出執政為民的堅定思想。中央蘇區時期工農紅軍之所以能夠獲得勝利,就是因為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毛澤東同志將擁護革命的群眾比喻為銅墻鐵壁,革命戰爭需要千百萬群眾的支持,只有發自內心地為人民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問題,才能夠充分發揮出共產黨執政的組織優勢[2]。
1.1.4 艱苦奮斗、廉潔奉公的優良作風
艱苦奮斗是蘇區精神的根本要義,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想要戰勝發展困難就需要具備前進的力量源泉,在蘇區中國共產黨受到國民黨的軍事圍剿和經濟封鎖,物資匱乏的嚴峻時期,毛澤東主席嚴于律己、節衣縮食,蘇區人民以青菜充饑將糧食送往一線。革命干部與人民群眾患難與共,將清正廉明作為自我約束的基本準則,堅持良好的革命作風,才能夠在嚴峻的形勢下自力更生。清正廉潔是蘇區精神的基本品格,反腐倡廉一直是我黨堅持的政治立場,也是中國共產黨在蘇區執政階段顯著特征之一,各級干部只有廉潔奉公,才能夠獲得群眾的信賴和贊揚。
1.1.5 無私奉獻、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
蘇區精神的核心就是無私奉獻和一往無前,無私奉獻充分體現出了馬克思主義優秀的政治品格,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寶貴財富。中央蘇區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切實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獲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擁護,無私奉獻支持偉大革命[3]。當時只有240 萬人口的贛南蘇區,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一切為了革命”的口號下,有33 萬人參加紅軍,60萬人支援前線,當地的青少年勇敢地奔赴前線。贛南蘇區群眾在革命時期義無反顧地奉獻,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但正是在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烘托下,我黨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1.2.1 贛南蘇區精神中的黨群、干群關系
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群眾路線建設的過程中,贛南蘇區精神內涵中黨群干群的關系具有榜樣與標桿作用,深刻踐行贛南蘇區精神的基本內涵,能夠加強我黨與人民群眾之間的內在聯系。在中央蘇區時期黨群干群關系是由黨的性質所決定的,但經過不斷的發展與演化,贛南蘇區精神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標志性精神內涵,與其他黨派的領導情況形成鮮明對比,黨群關系在黨建工作開展階段有著重要意義。針對贛南蘇區精神進行充分研究,只有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謀利益,才能夠在無私奉獻的精神引導下,實現中國共產黨與人民政權的根本價值。新時代黨組織對黨群關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想要像戰爭年代一樣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重新建設血溶于水的黨群關系,就需要堅定地走群眾路線,傳達“兩學一做”(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的工作思想,要牢記初心、砥礪前行,在新時代弘揚與傳承贛南蘇區精神中的深刻精神內涵[4]。
1.2.2 蘇區精神內涵的內在聯系
贛南蘇區精神屬于意識形態、上層建筑的范疇,從贛南蘇區精神整體來講,精神內涵是全黨全中國人民的精神財富,將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作為主干部分,圍繞著贛南、閩西中央革命根據地,其所具有的整體地位,在全國全黨各地區建設中發揮出重要意義。蘇區精神具有一定的新時代特征,充分反映出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失敗后武裝反抗反動統治、 土地革命、 工農武裝割據、 建立政權的基礎革命精神風貌,蘇區精神的地位作用要與井岡山、長征等不同時期的革命精神區分開來,不斷提煉和概括總結出老一輩革命家的精神面貌,并在新時代社會建設中進行充分體現。
紅色精神的傳承通常凝聚在歷史事實中,在中央蘇區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建立全國性的工農民主政權,在我國推行局部執政,歷經艱難困苦并沒有磨滅中央紅軍的斗爭意識,在艱苦革命階段迎難而上,以星火燎原之勢不斷升華。回顧黨史,在贛南蘇區斗爭階段形成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面積最大的革命根據地,構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蘇區。在歷史記錄上經歷了四次反圍剿的勝利和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從失敗中涅槃重生再次走向勝利,贛南蘇區精神見證了中央紅軍不畏艱險的斗爭過程[5]。中央蘇區開展了中國黨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反腐敗斗爭,形成廉政為民的革命創新精神,同時經歷長征的洗禮,鑄造出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斗爭精神。無論付出多么大的犧牲,蘇區紅軍依然用前赴后繼的犧牲精神、奉獻精神,傳達出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在中國紅色精神譜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引領性地位。
2.2.1 投身到振興贛南蘇區發展的新建設中
在發展革命根據地時期,贛南蘇區人們懷著星火燎原的堅定信念,突破敵人的重重圍剿,取得最終的革命勝利,在現代化和諧社會建設的過程中,贛南蘇區處于貧困落后區域,需要樹立堅定而崇高的信念,激發當地群眾干事創業的熱情,繼承偉大的革命意志和優良傳統,積極開展當地共產黨員思想政治教育,樹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信心,全身心地投入到贛南蘇區建設發展工作中,領導干部深入人民群眾,將蘇區振興工作落到實處。
2.2.2 有效提高贛南人民的生活水平
贛南蘇區人民具有無私奉獻、 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在中國革命時期為了支援戰爭做出巨大努力,建立了血濃于水的黨群關系,形成不可戰勝的革命力量,無私奉獻一直是贛南蘇區人民的優良傳統。在新時代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過程中,要弘揚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維護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發揮黨員的核心領導作用,要求與當地人民群眾同心同德,共同參與到贛南蘇區社會建設中,要牢記與群眾同甘共苦的優良傳統,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基本原則,解決人民群眾現實利益問題,全面提高贛南蘇區人民的生活水平。
2.3.1 蘇區精神是中共革命精神史的重要坐標
在中國革命精神宣傳與研究的過程中,贛南蘇區精神所具有的歷史作用與地位得到了充分展現,屬于代表性的革命精神類型,結合贛南蘇區精神形成與發展的全部歷史來看,無論從時間的跨度還是空間維度,中國革命精神史的形成中,蘇區精神是重要一環,蘇區精神的最后價值定位,是中國革命精神完整形成的重要依據。習近平總書記針對蘇區精神發表重要講話,科學闡述蘇區精神所具有的價值定位,將贛南蘇區精神作為中共革命精神史的重要坐標,剖析贛南蘇區精神的深刻內涵,分析其在歷史系列中所具有的重要價值,將蘇區精神與民主革命時期的井岡山精神、 長征精神等精神內涵進行對比分析,明確彼此之間的關系定位,并為中國社會建設和偉大革命提供重要參考。
2.3.2 弘揚蘇區精神與加強黨的廉政建設
艱苦奮斗、 清正廉潔的蘇區精神為我國反腐倡廉工作的開展提供重要指導,在弘揚蘇區精神的同時,加強黨的廉政建設,反腐倡廉戰略決策與蘇區精神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的精神內涵相輔相成。要求我黨各級領導以及機關干部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起到吃苦耐勞的先鋒模范作用,遵循求真務實、積極進取的思想精神,能夠深入到人民群眾,突破一切困難與險阻,踐行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樹立光輝的黨員形象。中國革命和建設工作的開展,要將反腐倡廉放在突出位置,嚴格懲處貪污腐敗現象,出臺一系列方針政策作為監督管理的重要參考,推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在反腐倡廉的基礎上加大黨員教育力度,弘揚蘇區精神是提高反腐敗斗爭效果的重要基礎。
蘇區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央蘇區時期,所堅持的政治本色和奉行的精神特征。蘇區精神是我國紅色革命時期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形成與發展的重要參考,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財富。贛南蘇區精神是新時代兩個百年計劃踐行的不竭精神動力,贛南蘇區精神作為獨立存在的革命精神形態,是中國傳統民族精神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蘇區革命時代,由中國共產黨領導開辟了中央蘇區根據地,賦予蘇區精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發展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環境發生了改變,贛南蘇區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改革發展的重要參考。
贛南蘇區精神的宣傳工作,需要聯系生活實際創新蘇區精神的宣傳手段。首先,需要明確數字化宣傳的便利性和廣泛性,通過數字宣傳能夠推動贛南蘇區精神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有效滲透,是新時代紅色基因和贛南蘇區精神傳承與發展的新途徑。運用互聯網技術手段、5G 云技術手段搭建網絡宣傳服務平臺,將贛南蘇區精神以現實畫面的形式直觀展現,讓廣大人民群眾足不出戶就能夠欣賞到贛南蘇區精神的宣傳視頻,從中獲得完美的沉浸式體驗。其次,想要推動贛南蘇區精神的動態化發展,需要構建一系列精神文化宣傳載體,當地旅游業可以推出紅色蘇區記憶經典旅游活動,對傳統的贛南蘇區精神進行二次創新,利用動態化情景劇吸引人們的感知興趣,通過微博、微信等現代化平臺構建贛南蘇區精神學習氛圍,讓人們能夠從多個途徑領略新時代紅色文化風采。
教育改革提出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為贛南蘇區精神的傳承與發揚創造有利條件,許多院校紛紛建立蘇區精神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制度體系,將蘇區精神與基礎理論內涵、歷史文化背景、現實空間進行有效結合,充分體現出贛南蘇區精神所具有的現實價值。培養新時期社會主義接班人獨特的認知情感,使其能夠在體會贛南蘇區精神的同時,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念。贛南蘇區精神在教育事業中的宣傳與融合,首先需要進入到正規教育材料。各大院校需要深入挖掘贛南蘇區優質的精神教育資源,開發專業的校本教材,以此為基礎為后續教育事業與贛南蘇區精神的有效融合奠定基礎。想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就需要挖掘贛南蘇區精神中所含有的歷史價值,并結合新時代的發展特點,實現精神內涵的現代化轉變,讓贛南蘇區精神走進文化課堂是教育傳承的主要目標。為了踐行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各大院校不能僅僅依賴思政教育,要善于挖掘偉大革命精神的教育資源,為思政課積累優質材料,創新傳統的教學體系,爭取在思政教育中講好革命故事,實現贛南蘇區精神內化,武裝學生的政治頭腦。
贛南蘇區精神的弘揚與傳承,需要以踐行感受為著力點,讓廣大人民群眾能夠切身體會到贛南蘇區精神的科學文化內涵以及根本性質,從而全面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在思想踐行的過程中通過不同的表現形式,展現贛南蘇區精神的歷史故事,相關組織機構細心策劃實踐活動方案,在贛南蘇區推出周年紀念日活動、節假日旅行活動,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活動宣傳,吸引人們的注意力,讓廣大人民群眾主動走入到贛南蘇區歷史博物館、 紀念館以及當地優秀的紅色文化遺址,體驗中央蘇區時期革命先輩的斗爭精神。當地社會發展過程中精心策劃蘇區精神故事傳播形式,開展以贛南蘇區精神為主題的教育類活動,要求全體黨員共同參與活動組織,調動廣大群眾的參與積極性,自覺領略蘇區歷史故事中的革命精神、斗爭精神。開發一系列具有贛南蘇區特色的旅游文化紀念品,通過歷史文物展覽表達文物背后的革命故事,引發人們獨特的情感體驗[6]。除此之外,需要深入挖掘贛南蘇區精神的深度內涵和智慧寶藏,聯系當地省文化廳、 市政府以及教育部門共同開展贛南蘇區革命文物價值體驗活動,不斷加大對傳統文化活動的宣傳力度。在傳承贛南蘇區精神的同時宣傳營銷體驗的氛圍,帶領人們穿越歷史、 轉化角色,從視頻、VR 體驗等多個渠道感受贛南蘇區的革命歷史,通過特定的歷史故事了解贛南蘇區的精神內涵,體會贛南蘇區精神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旺盛生命力。要求廣大人民群眾成為蘇區精神的守護者,開放贛南蘇區紅軍舊址、革命遺址、烈士紀念園等體驗區域,引導廣大群眾樹立紅色遺跡保護意識,主動參加革命老區舉辦的蘇區精神保護傳承活動,踐行偉大的贛南蘇區精神。
弘揚與傳承贛南蘇區精神,需要將蘇區精神與時代發展相結合,創新傳統的贛南蘇區精神宣傳途徑,推動蘇區精神教育活動的穩定開展,在現代化社會主義建設中實踐應用,充分發揮出贛南蘇區精神在蘇區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明確贛南蘇區精神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重要貢獻,確定贛南蘇區精神在紅色精神譜系中的重要地位,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蘇區精神在薪火相傳中不斷升華,包含了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解放事業做出的不懈努力,又顯示出蘇區時期特有的歷史特點以及精神特性,蘇區精神現已成為新時代精神的重要源泉,在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發揮著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