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順青 周愛兆 徐浩青 侯賀營
2018年8月30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對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原有的建筑與土木工程專業學位被調整為土木水利專業類別[1]。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高級應用型人才。然而在取得進步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如何提高問題。目前各高校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中關于如何提高實踐能力方面還很不足,導致培養的學生社會認可度不高[2~4]。為探索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提高的培養途徑,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能力與社會的融合度,本文以土木水利專業學位為例,對該專業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培養途徑進行了探討研究,以期為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制定提供依據。
調整后的土木水利專業包括之前的很多專業,如建筑與土木工程、水利工程、農業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以及測繪工程等。通過調研江蘇科技大學及江蘇省內其他高校土木水利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情況,認為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存在以下問題。
(一)課程內容陳舊。對土木水利專業學位研究生而言,課程設置及教材選用至關重要。若設置的實踐課程太少,或者選取的教材內容陳舊,在此情況下培養的學生將與工程實際脫節。
(二)課程教學時理論聯系實際不夠。土水水利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時應區別于土木工程學術類研究生,課堂上課時不能僅僅講授理論知識(如本構模型等),應該將理論講解與工程案例相結合。
(三)研究生導師工程實踐能力不足。很多青年研究生導師在讀研讀博階段未獲得工程實踐經驗,僅僅從事縱向科研項目的研究,并且畢業之后直接來到高校,未在企業進行工程實訓。這些教師在評上碩導后指導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時往往經驗不足。
(四)校內及校外實踐銜接不夠。土木水利專業學位研究生校內實踐一般為室內外試驗,通過這些訓練,學生通常只是學會了實驗操作及儀器使用,而對于實驗結果如何應用于實際工程問題缺乏有效思考。
上述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土木水利專業學位研究生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不強,因此需要對提高研究生實踐能力的途徑進行探索。
基于土木水利領域及行業需求分析,從課程體系設置、導師隊伍建設、建立實踐基地或研究生工作站、求職實習及團隊學習五個方面開展土木水利專業研究生實踐能力的達成度研究,如圖1所示。
(一)課程體系設置。圍繞人才培養目標,瞄準土木水利行業特色,適當刪減理論性很強的課程,如巖石材料流變理論等,增加能反映土木水利行業前沿的案例分析課,對各種實際工程案例進行深入剖析,使學生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進一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圖1 實踐能力的培養途徑
(二)導師隊伍建設。土木水利專業作為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為增加該類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可設置“雙導師制”。校內方面導師遴選時,應選擇那些主持應用型橫向科研項目較多并且科研經費充足的教師,校內導師不滿足條件時可實施退出機制,如此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可選擇校外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級工程師作為校外導師,這樣可以充分發揮校外導師工程經驗豐富的優勢,并可彌補校內導師這方面經驗的不足。
(三)實踐基地或研究生工作站。為促進土木水利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可與本專業相關的設計院、施工、檢測及檢測單位建立實踐基地或研究生工作站。按照圖2所示的校企聯合培養思路,開展實踐基地或研究生企事業單位工作站與土木水利專業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的融合度研究。

圖2 校企聯合下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途徑
(四)求職實習。隨著土木水利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研究生人數與企業需求間的關系正在發生變化,很多單位提高了招聘門檻。對于一般院校畢業的研究生而言,若實踐能力不足將很難被簽約,但是若求職學生先去對應的企業實習,那么被留在該企業的機會將大大增加。通過企業實習,研究生各方面的實踐能力都可大幅度提高,不僅可以在實踐中凝練自己的學位論文題目,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通常企業也有較強意愿來接受研究生的實習,這樣相當于提前對員工進行了入職培養,實習結束后可直接進入相關崗位進行工作。
(五)團隊學習。研究生與本科生有著明顯的區別,研究生的大多時間是在導師團隊中度過的,因此團隊的研究氛圍如何對研究生影響較大。在導師的團隊內,應制定合適的學習方案。制定方案時需要著重考慮研究生的課程設置、知識體系及個體差異。學習方案制定好后,應嚴格執行,定期安排團隊內部研究生匯報研討、工程現場實踐學習以及參加學術會議,按照此模式培養將對提高研究生的實踐能力發揮重要作用。
為更好地提高土木水利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能力,本文分析了土木水利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并從課程體系設置、導師隊伍建設、設置實踐基地或研究生工作站、求職實習及團隊學習五個方面進行了實踐能力培養模式探索,以期為該專業研究生的培養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