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作為良性腫瘤疾病中常見的一種,通常易發生于皮膚表層以及皮下組織等部位
。雖然大多數患者的血管瘤體積較小,且對其健康影響不大,但有些血管瘤存在的部位會影響患者容貌,可能會給患者及家屬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
。此外,少數血管瘤可能會引起出血、潰瘍和疼痛等并發癥,嚴重者還會危及生命
。目前,臨床上對于大多數血管瘤,主要采取手術方法進行治療,特別是對于病灶較小且獨立的血管瘤治療效果更好
。另外,根據臨床相關研究
結果表明,術后護理對血管瘤患兒的康復也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由于血管瘤患者多為嬰幼兒,缺乏對疾病的認知以及自理能力,因而提高患兒監護人對血管瘤疾病的認知以及護理知識顯得尤為重要。家屬參與護理干預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是在責任護理的基礎上鼓勵、引導家屬一起參與患者的護理措施。基于此,本研究通過對手術治療血管瘤患兒采取家屬參與“合作式”護理模式干預,探討其對患兒恢復及家長自身焦慮情況的影響,取得的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筆者醫院收治的110例血管瘤切除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所納入患兒均采取手術切除治療,根據術后護理方式不同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共54例,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共56例,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家屬參與“合作式”護理模式干預。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病變部位和臨床類型等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0.05)。見表1。
生物砂堤技術適用于集水面積50 km2以下,年降水量1 500 mm以下,溝道比降在15‰以下侵蝕溝中的河溝和沖溝。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2.1.2 急性心梗致心臟破裂 男性5名,女性4名;年齡50.9±9.3歲;心臟質量392.8±31.4 g,明顯大于鈍性暴力致心臟破裂(P<0.05);心包積液量380.0±144.4 mL,均伴有多量凝血塊,心包積液量明顯大于心肺復蘇致心臟破裂組(P<0.01)和鈍性暴力致心臟破裂組(P<0.05,表1,表3,圖1)。
1.2.1 納入標準:①符合血管瘤切除手術指征者,其中具體指征主要包括單個局限瘤體、經傳統治療效果不佳、瘤體呈迅速增長等類型;②家屬對本研究享有知情權,且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③患兒具有良好依從性,其中依從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如:良好溝通、接受飲食安排以及遵醫囑服藥等。
方玫就站在大樓門口一直等著,等到徐東跟著一群人從里面走出來。他有些緊張地和身邊的外國人交談,那些專業詞匯方玫也聽不懂。
1.4.4 比較干預前后兩組患兒家屬不良情緒:焦慮和抑郁主要根據漢密爾頓焦慮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
和漢密爾頓抑郁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
進行評估,其中HAMA得分≥14分時為焦慮,HAMD≥21分時為抑郁。
1.3.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開展家屬參與“合作式”護理模式干預,具體實施方案如下:①心理護理:主動親切地與患兒父母交談,注意照顧家屬情緒,并對其配合診療的行為及時給予贊揚、鼓勵,充分發揮家屬了解患兒性格的優勢,隨時進行心理護理干預;②個體教育:入院后,護理人員向家屬認真講解家屬參與護理的重要性以及已經取得的效果和具體實施方法,盡量固定患兒主管醫生及護士,少做變動,這對患兒及父母的情感本身就是一種支持和安慰,也更易取得信任,提高家屬與患兒配合護理的積極性;③手術部位護理:由于嬰幼兒喜歡用手亂抓亂撓,尤其是面部位置,應指導家屬定期給幼兒修剪指甲,以防抓發生破血管瘤而引起術區感染的現象。另外,護理人員需進行定期觀察患兒手術部位康復情況,并為家屬詳細介紹血管瘤的護理方法,讓家屬逐漸參與基礎護理;④飲食護理:由護理人員指導家屬讓患兒術后盡量食用清淡、易消化以及高膳食纖維的食物,不吃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⑤并發癥護理:術后家屬對患兒嚴密看護,一旦發現出現發熱、皮疹、蕁麻疹以及肺部不適等情況,應立即報告給主治醫師,以便及時治療。此外,兩組患兒出院后均隨訪半年,密切追蹤患者病情。
1.4.3 比較兩組患兒家屬對血管瘤相關知識認知程度和護理滿意度: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評估家屬對血管瘤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該問卷主要由20道選擇題組成,采用百分制,每題5分,若最終所得分數高于80分,認為掌握情況較好;若最終所得分數大于60分但小于80分,認為掌握情況一般;若最終所得分數小于60分,認為未掌握。護理滿意度主要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評級,其中該調查問卷由醫院自制,設有以下四個級別,分別為:非常滿意、較滿意、滿意和不滿意。
1.3 方法:所有患兒手術治療前,由專科副主任護師對患兒及家屬開展血管瘤相關知識健康教育。①了解血管瘤基本知識:包括血管瘤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發病人群、相關臨床癥狀等基本知識;②普及目前臨床上治療血管瘤的常用方法及優缺點:一般采取口服普萘洛克、外用噻嗎洛爾、瘤體注射或手術等方法治療。口服普萘洛克不會影響血管瘤表面皮膚,整體安全性較高,缺點為用藥前需進行多項檢查,用藥后可能出現不良反應以及用藥周期長。手術治療能一次性大部分或完全切除病灶、治療周期短,同時還能矯正遺留的種種外觀損害,不過由于手術需要全麻,可能存在麻醉風險,手術后還會遺留瘢痕;③向患者家屬交代血管瘤治療后注意事項以及護理要點:術后應注意預防感染、防止抓破皮膚,盡量保持皮膚干燥,同時還需注意飲食,盡量少吃辛辣、油膩和刺激性食物。
1.4.1 比較兩組患兒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住院時間從手術日開始計算,住院費用則主要包括手術費用以及術后在院期間護理治療相關費用。
1.4 觀察指標
而自然正家獨創并研發的水溶性清潔套組實現了“專區專用”,對人體沒有“傷害”,并且還有保養抑菌、除味防霉的作用。其中,清潔廚房的強效清潔粉還達到了“食品級”。
1.4.2 比較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情況:主要包括組織壞死、糜爛和切口感染等。
1.3.1 對照組:患兒均接受常規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術前,對患兒身體狀況情況進行綜合評估,以確定最終手術治療方案;②手術期間,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程序以及手術流程進行操作,并實時監測患兒生命體征;③術后,使用抗生素常規治療,避免切口發生再次感染,同時盡量保持病房內環境干凈整潔,對家屬所提出的疑問及時給予答復。
1.2.2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嚴重并發癥者;②不愿意參加本次研究者。
由于工期緊、工作量大,作業人員難免會輸錯身份證號。經過實踐發現,身份證號的長度、數字寫錯的情況普遍存在。身份證號檢測功能可以快速的完成對身份證號的檢測,并把身份證號錯誤的數據導出為Excel表格式。
2.1 比較兩組患兒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觀察組患兒術后住院時間以及住院費用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0.05)。見表2。

2.保證動物性食品的安全。如今,動物性食品的安全性仍存在著一定問題,生產、加工、運輸等環節都需要更嚴格的落實檢驗檢疫工作,這樣才能提高動物性食品的安全可靠性。根據我國相關規定,規范的屠宰場都應該設有動物檢驗檢疫部門,動物被運到屠宰場的第一步就是對其進行檢疫工作,如檢查出攜帶傳染病等第一時間采用科學的方式銷毀,只有檢疫情況正常才能蓋章進入屠宰程序。在動物經過加工進入農貿市場售賣階段,需要進行抽查,防止一些私自在小作坊加工、將沒經過檢疫的動物食品混入安全食品中售賣等違規現象的產生。按照相關規定,在動物性食品生產的每個環節上做好檢驗檢疫工作,就是在以最有效的方式保證動物性食品的安全[3]。

2.2 比較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情況:觀察組患兒總并發癥發生率為5.36%,顯著低于對照組患兒總并發癥發生率22.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0.05)。見表3。

2.3 比較兩組患兒家屬對血管瘤相關知識認知程度和護理滿意度:觀察組患兒家屬對血管瘤相關知識認知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0.05);觀察組患兒家屬護理總滿意度為96.43%,顯著高于對照組81.4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0.05)。見表4。

2.4 比較干預前后兩組患兒家屬不良情緒:干預前,兩組患兒家屬HAMD和HAM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0.05)。干預后,兩組患兒家屬HAMD和HAMA評分均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0.05),且觀察組中各項評分較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0.05)。見表5。

血管瘤常發生于嬰幼兒時期,以血管腔的匯集與增多或血管內皮細胞增生為主要病變
。臨床上通常采取手術方法治療血管畸形和血管瘤
,而術后患兒恢復狀況與護理水平緊密相關,因此認為采取有效的護理模式有利于促進患兒早日康復。家屬參與護理干預不同于常規的護理模式,其通過培養家屬協同護理的能力,調動了患兒及家屬的積極性,保證護理工作的連續性
。
為了進一步探討該護理模式對患兒術后恢復以及家長焦慮的影響,本研究將所有患兒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均采取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均采取家屬參與“合作式”護理模式干預。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術后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同時比較兩組患兒家屬對血管瘤相關知識認知程度,發現觀察組也明顯優于對照組,另外對兩組術后并發癥進行比較發現觀察組也顯著低于對照組,這些結果表明對手術治療血管瘤患兒采取家屬參與“合作式”護理模式,不僅有利于提高患兒家屬對血管瘤的認知和護理方法的掌握程度,促進患兒早日康復,同時還有利于降低患兒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主要因為既往的護理主要是醫護人員對患者實施的一系列護理
,并未讓家屬參與到護理模式中,一般對家屬只是進行口頭囑咐,而本研究對觀察組采取家屬參與“合作式”護理模式干預,通過心理護理、個體教育、手術部位護理、飲食護理以及并發癥護理等方面的指導,引導家屬共同參與護理過程,加強醫護與家屬之間的溝通,從而使家屬更加清楚護理要點,家屬參與護理干預不僅改變了過去的護理習慣,而且進一步加強護理人員、患者、家屬三者為一體的協同作用,根據術后病情對患者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的護理,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對患兒術后早日康復具有一定積極的意義。
由于血管瘤不僅會影響其患兒容貌,有些甚至還會導致其重要器官缺損,而目前大多數家庭均為獨生子女,對于孩子出現缺陷,父母一般難以接受,因而容易產生自責以及焦慮等情緒,另外父母的負性情緒也會影響患兒心理健康。本研究同時比較兩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以及負性情緒評分,發現觀察組患兒家屬護理總滿意度為96.43%,顯著高于對照組81.48%;干預后,兩組患兒家屬HAMD和HAMA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它們在觀察組中較對照組更顯著,說明家屬參與“合作式”護理模式應用到手術治療血管瘤患兒護理中,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家屬護理滿意度,另一方面還能有效緩解家屬心理壓力。主要因為護理人員對患兒進行護理時,將心理安慰和對話溝通等心理護理工作對家屬進行宣教,減輕患兒家屬焦慮等心理,同時由于家屬對患兒情緒以及心理等各方面的性格更為了解,對于其心理和情緒方面的波動也可以更準確的把握以及更為全面的干預,而患兒對家屬依賴度較高,因而也進一步提升家屬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對手術治療血管瘤患兒開展家屬參與“合作式”護理模式,不僅有利于提高患兒家屬對血管瘤的認知和護理方法的掌握程度,促進患兒康復進程,同時還能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緩解家屬心理壓力,并提高護理滿意度,因此,在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
[1]石青梅,雷少榕.細胞系與嬰幼兒血管瘤動物模型研究進展[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20,36(11):1292-1296.
[2]趙文偉,李剛剛.二氧化碳激光對皮膚血管瘤危險因素及適應證選擇研究[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17):46-48.
[3]房慧,萬焰,劉婷婷,等.血管瘤患兒父母焦慮抑郁情緒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腫瘤預防與治療,2018,31(5):20-25.
[4]臧艷姿,郭曉楠,董長憲,等.軟腭特殊肉芽腫性血管瘤一例[J].中華醫學雜志,2020,100(14):1115-1116.
[5]王勛,陳明易,陳永衛,等.外科手術治療肝臟血管瘤908例臨床分析[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8,24(7):442-445.
[6]蘭瑩,王美增.嬰幼兒血管瘤應用綜合護理聯合常規護理的效果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8,26(1):401-402.
[7]張存玲,袁學謙,李艷艷,等.癲癇患兒父母焦慮和抑郁情況調查[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20,34(3):312-314.
[8]趙峰,尹瑞瑞,呂潔,等.目標策略性干預應用于嬰兒血管瘤治療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2020,15(6):945-948.
[9]楊耀武,鄭家偉,孫沫逸,等.聚桂醇硬化劑治療口腔頜面部血管瘤和脈管畸形專家共識[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8,16(3):91-94.
[10]林曉曦.血管瘤和脈管畸形的診療進展與思考[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18,34(5):327-331.
[11]寧鴻雁,陳淼,賈靈靈,等.針對性護理應用于皮膚軟組織擴張術治療頭面部血管瘤的臨床價值[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8,25(2):168-169.
[12]魏華,劉敏.急診護理干預對惡性血管瘤破裂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8,25(5):616-619.
[13]廖佳,廖明德,韋敏,等.以家庭為中心的教育干預對血管瘤患兒服藥依從性及健康狀況的影響[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8,35(4):575-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