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宣
近年來,上海市公安局閔行分局根據地區特點和轄區實際,在閔行全區推進以“安全屋”為基點的全民安防體系建設,探索派出所“地區安防力量一體化”格局,打造社會協同治理新模式,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從2019年開始,針對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以及夜間經濟的迅猛增長,閔行分局虹橋龍柏派出所率先探索城市“安全屋”建設。2020年起,城市“安全屋”在閔行區獲得推廣,首批建成共250間。所謂的“安全屋”,并非新建的治安崗亭,而是整合了原本24小時有人值守的空間,有的是居民小區的門房崗亭,有的是便利店、藥房,還有商務樓的門衛室。在這些地方加裝警閃和標識,添置頭盔、強光手電、鋼叉等防暴裝備和急救箱,方便群眾先期開展遇險時的自助自救。
以基本覆蓋轄區重點部位為目標,力圖充分發揮“安全屋”在全民安防體系建設中“互助互救”和“早發現、早處置” 的作用。經統計,現有“安全屋”選址各類企業單位的101家,占40.4%;位于居民社區的84家,占33.6%;位于市場園區的35家,占14%;位于商業廣場的30家,占12%。
為充分發揮“安全屋”在整合民力、組織發揮社區多元主體參與平安建設上的作用,閔行分局開發應用程序實現規范化管理,打造以派出所為中心、遍布轄區的“安全屋”為觸角的治安安防體系,實現多方信息的有效聚集及突發案事件的及時聯動響應。目前,各所共錄入“安全員”700余人,各類警務輔助力量將近2000人。
梅隴派出所制定了《“安全屋”工作獎勵評估辦法》,指導“安全員”跨前一步化解交通、糾紛等各類警情,2021年以來轄區內各“安全屋”共降壓警情168起;虹橋龍柏派出所落實專人每日對簽到情況進行匯總通報、“安全員”上報信息的流轉處置和反饋、定期編發警務信息等工作,并將“安全屋”建設運行納入虹橋鎮物業服務企業評價體系;新虹派出所在轄區所有“安全屋”內安裝“小米”互聯網云監控設備,實現實時視頻音頻互動、視頻巡查、實時指揮、先期處警等日常警務聯動,依托科技減負增效。
虹橋龍柏派出所轄區內有1000多家餐館、酒吧,還有萬象城、愛琴海兩大商圈。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以及夜間經濟的迅猛增長,夜間街面警情多發,民警應接不暇,還時常與醉酒群體糾纏,“獨木難支”“力不從心”。針對這一情況,2019年,該所探索開展了城市“安全屋”建設,從挖掘民力入手,組織人員協同配合公安機關參與風險隱患的靠前處置,并力求先期分流部分可能出現的警情。通過梳理轄區人口、警情、場所業態分布等數據,運用AI算法首批選取了6個“安全屋”,基本覆蓋責任區各個角落,且為警情相對多發的聚合點,滿足群眾5-10分鐘即可步行抵達的要求。在此基礎上,動員所屬企業、培訓值守人員、統一外觀標識、配備必要裝備。隨后,該所在轄區全面鋪開31個“安全屋”建設,達到地區每平方公里即有3個,平均步行8分鐘即能達到。“安全屋”的建設,輻射帶動了萬象城、愛琴海兩大商圈報警類110同比下降65.4%,盜竊類下降70.8%。



近年來,通過詳細梳理轄區人口、警情、場所分布等數據,閔行分局在全區建設的“安全屋”基本覆蓋了重點景區、人流密集場所、重點商圈及重點單位;場地硬件以整合小區、企事業單位門衛室,部分24小時便利店等現有資源為基礎,全部統一外觀標識、統一編號規則、統一裝備配備、統一圖像監控、統一接入公安網絡。目前,在閔行區吳中路虹莘路口的萬象城露天廣場上,升級版“安全屋”已經試點投放。停放著一輛長約13米、寬約4.5米的加長版“房車”。在“房車”酷似復興號高鐵的車頭上,噴繪有“警務移動指揮平臺·虹橋號”字樣,側面則印有醒目的“安全屋”LOGO。“虹橋號”內部分為接待窗口區、指揮區、研判區三個區域,24小時安排警力值守,既是指揮平臺,也是“安全屋”和公安宣傳陣地。
“安全屋”的建設為整合運用民力提供了一條創新之路。閔行分局在近年來的實踐中進一步認識到,合理規劃、悉心培育,建章立制、善加利用,能夠為社會綜合治理起到“守點、巡線、控面”的良好效果。下一步,閔行公安分局將進一步推動“安全屋”建設工作。
依托現有住宅小區門衛室、建制單位門衛室以及各類園區、商區門衛室,探索在治安相對復雜、人員密集場所、110報警高發等聚合區域試點開展建設,并在“一標六實”警用地理信息系統上實現標注撒點,作為民警、輔警的巡邏必到點。同時,加快推進規范化建設,明確“安全屋”建設要求,包括空間面積、外部標識以及內部設施等內容,制定統一建設標準,做到設置醒目、前往便利。
以先期應對處置個人極端暴力犯罪為重點,充分整合“安全屋”力量開展鄰里守望、聯戶聯防,確保一旦發生個人極端暴力犯罪,能夠第一時間開展自救、互救,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延緩、抵御、制止暴力犯罪;強化力量值守,“安全屋”實行“7×24小時”輪班值守制,原則上夜間至少安排2人值守,配合派出所民警開展編組巡邏,打造以派出所為中心、“安全屋”為補充,遍布轄區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同時,作為值守力量的夜間就餐點和休息點,做到屯兵街面、反應迅速;打通“安全屋”與派出所綜合指揮室間的信息傳輸渠道,統一接入派出所圖像網,并實時視頻關聯至“一標六實”警用地理信息系統。對微信警務室功能進行改版,增加相關模塊,便于值守人員和派出所民警“點對點”信息傳輸和群體間交流。
通過提請黨委政府給予相應政策支持,將推進“安全屋”建設專項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最大限度落實物資支撐、經費保障。同時,提請黨委、政法委對為保護群眾生命安全做出貢獻的群防群治力量申報見義勇為表彰,并給予一定經濟獎勵。特別是對于在與犯罪分子斗爭中犧牲的,爭取評定烈士,并對其親屬子女落實幫扶優待政策,進一步激發群防群治力量參與聯防聯勤、勇于對敵斗爭、保護群眾安全的積極性、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