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馬濤

近年來,河北省定州市公安局楊家莊派出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持續發力,深度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全力護航鄉村振興,扎實做好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等各項工作,為實現轄區社會治安持續穩定、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貢獻了公安力量。作為一名農村派出所所長,通過對工作成果的理性分析,梳理出以下幾點經驗心得,與大家共享。
楊家莊派出所在開展農村社會治安治理工作中,找準基層社會治安治理中存在的根本問題,打開思路,從身邊事物中尋找突破口,挖掘可用資源,2021年率先開展了治保會建設試點。通過深入走訪調研,發現全鄉23個村雖都設有治保主任,但沒有完善的治保會組織,沒有專門的辦公場所,沒有規范的工作制度、職責和臺賬,治保會在農村治安工作中發揮作用不明顯。
派出所通過查找法律依據,借鑒先進經驗,結合本地實際,堅持“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政法牽頭、公安主導、警企共建、部門參與、社會聯動”的原則,形成了“聘任一名治保主任、建立一支治保會隊伍、設立一個行業治保會、創建一批無信訪村、建設一套‘天網’監控”五個一模式的治保工作思路。制定了具體的工作方案,規范了治保主任推舉程序、推舉標準及待遇,擇優推舉,明確了治保主任由政府聘任,公安管理,實行績效管理,實現治保主任“標識、證件、裝備”三統一。規范了治保會工作制度、職責和辦公場所、設施,將網格員和治安志愿者聘任為村治保會成員,配齊了治保隊伍,形成了人員充實、場所固定、制度規范的治保隊伍。創新成立了學校、醫院行業治保會,在鄉政府統一指導下開展工作。同時,將23個村的治保會、警務室、人民調解委員會集中掛牌,聯合辦公,實現“公調對接”,便于第一時間組織民警、人民調解員、治保干部等多方力量合力化解矛盾糾紛,避免錯過最佳調解時機導致矛盾升級。
2021年,針對轄區可防性案件頻發、案件偵破難度大等問題,楊家莊派出所通過調研,發現轄區全鄉23個村技防設施薄弱,只有6個村安裝過監控設備,有的因后期維護費用高已經癱瘓,有的雖在用但設備像素太低,遠不能滿足當前治安形勢所需。通過調研了解到,建設23個村的視頻監控,需要先期投入數百萬元,每年還需要大量維護資金,經費問題難以解決。楊家莊派出所認真分析轄區實際,研究解決全鄉23個村監控設備的建設途徑。在一次化解電信公司與村民的投訴糾紛中,發現中國電信的手機資費有租用攝像頭的項目,用戶辦理固定套餐就能以月租5元租用一個攝像頭安在家中。看到電信的攝像頭,我們感覺找到了解決監控問題的辦法。此后,派出所多次與中國電信協商,本著資源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順利達成了合作意向。中國電信在楊家莊派出所警務室設立群眾服務站,派出所發動村干部規劃監控安裝點位,協助電信工作人員到群眾家中入戶宣傳。中國電信利用自身網絡技術優勢,免去月租贈送監控設備并負責后期維護。在市公安局和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警企合作建設農村“天網”監控工作迅速展開。經過兩個月的強力工作,楊家莊派出所充分調動村干部的積極性,得到了群眾的大力支持。在轄區20個村安裝了200余個攝像頭,基本覆蓋了各村出入口及主要部位,中國電信免費研發配套平臺投入運行。鄉、村兩級監控平臺分別接入派出所綜合指揮室和村治保會,鄉、村同步開展視頻防控,在全市率先建成了鄉鎮規模的農村“天網”,技防設施得到加強。平臺投入運行以來,轄區可防性案件發案得到有效遏制,群眾安全感顯著提升。
“剛才我接了一個詐騙電話,后來多虧楊家莊派出所民警給我打電話,提醒了我。非常感謝!”
2021年以來,楊家莊派出所研究電詐案件高發的形勢,開展了形式豐富的反詐宣傳,通過采取“餐桌反詐”“真情書寫防騙信”,設立“警企聯合防范電詐工作站”“趕大集、擺地攤式反詐”等一系列反詐新招,有效提升了轄區群眾的防騙意識,去年轄區電詐發案下降68%。楊家莊派出所反詐宣傳措施廣受好評,被中央政法委、公安部、省公安廳所屬宣傳媒體廣泛轉發推廣。
疫情防控期間,了解到不少外地群眾往返不便,楊家莊派出所利用微信企業版本為轄區23個村分別建立了居民微信群,設立了“互聯網警務服務中心”,實現了“無犯罪記錄證明”、咨詢求助,戶籍窗口辦證事項實現了網上公開,反詐宣傳、法律宣傳、防疫政策在23個微信群實現了“一鍵發送”。
“武女士、劉女士,你們對調解結果滿意嗎?”在楊家莊派出所的互聯網警務服務中心,民警在向視頻里的武女士和坐在民警跟前的劉女士了解對調解結果是否滿意。隨后雙方都接受了調解意見。原來,武女士和劉女士因耕地地邊糾紛多次發生矛盾。民警為了從根本上化解矛盾,組織雙方進行調解。第一次調解,雙方互不相讓。民警又組織第二次調解,但武女士在外地短時間回不來,劉女士則自己到了派出所。民警決定使用“互聯網派出所”微信平臺進行視頻調解,最終成功解決。
“互聯網派出所”微信平臺是楊家莊派出所為民服務的又一舉措。群眾真正感受到了公安機關為民服務的誠意。